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6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分析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unknown primary cervical metastatic carcinoma,UPCMC)的治疗方法和治疗失败原因,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1978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UPCMC 111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和转归,比较和分析不同治疗组的颈部控制率、原发灶治疗失败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全组原发灶出现率10.8%(12/111),颈部控制率为36.9%,总的5年生存率为41.4%;影响预后的因素为颈部控制情况、N 分期、原发灶控制情况,颈部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为N分期和是否全颈放疗。结论UPCMC的颈部治疗应以放疗为主,部分放射不敏感病理类型的N1、N2病例可采取放疗和手术的综合治疗;颈部放疗以全颈放疗为佳;对潜在原发灶的治疗推荐采取选择性放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资料、治疗方式及临床转归.结果 2例患者除颈部肿物外,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经CT检查均发现颈内静脉内低密度影,但不能确诊为癌栓,其中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可诊断颈内静脉癌栓.2例均接受了甲状腺全切除+单侧颈淋巴清扫+同侧颈内静脉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4个月、13个月因肿瘤局部未控死亡.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全甲状腺及受累静脉有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术后还应补充放疗及131I治疗,但总体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髓样癌侵袭性强,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欠佳。其发病常表现为RET基因突变,M918T在所有突变中预后最差,提示临床上应早期重视甲状腺髓样癌的基因检测。对于晚期、进展性、无法切除的甲状腺髓样癌,靶向治疗占绝对主导地位。靶向药物的介入时间仍然是值得探讨的课题。随着凡德他尼、卡博替尼、安罗替尼、BLU-667、LOXO-292等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在关注药物疗效的同时,需要把握毒副反应及病人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理学切缘和以p53、eIF4E为指标的分子切缘在预测喉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了253例喉癌患者进行病理学切缘研究,在以上病理学阴性切缘中选择67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eIF4E蛋白的表达以进行分子切缘研究。结果1.病理学切缘、p53切缘、eIF4E切缘的阳性率分别是20.2%,19.4%和32.8%;2.阳性切缘患者的复发率高于切缘阴性者,包括病理学切缘(70.6%vs35.1%,P=0.0000)、p53切缘(69.2%vs33.3%,P=0.018)、eIF4E切缘(63.6%vs28.90A,P=0.018);而切缘阳性者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切缘阴性者,包括病理学切缘(37.52%vs64.37%,P=0.0023)、p53切缘(24.62%vs75.69%,P=0.0012)、eIF4E切缘(43.31%vs77.52%,P=0.0006)。结论病理学切缘和以p53、eIF4E为指标的分子切缘阳性者的预后比切缘阴性者差,而p53和eIF4E可以从病理学切缘阴性者中发现预后更差的患者,并且eIF4E可能是优p53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DBF和TPF方案)在口腔癌序贯治疗中的作用,观察诱导化疗后患者口腔功能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口腔鳞癌中晚期病例,共47例(UICC分期Ⅲ~Ⅳ期)口腔鳞癌患者,其中男35例,女12例.中位年龄55岁(29~72岁).试验组病例用TPF方案或DBF方案诱导化疗两个疗程,化疗结束后2~3周行影像学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评价是否可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病例直接行手术治疗,术后评估患者外观、口腔功能、发音、社会功能等.结果 47例患者中15例患者诱导化疗后行手术治疗.32例患者直接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相比较,诱导化疗组原发灶肿瘤平均值大小>直接手术组,两组原发灶肿瘤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口腔功能评估,外观、口腔功能、发音、社会功能无明显差别.结论 诱导化疗后肿瘤原发灶缩小,使患者获得手术机会,缩小手术范围,可使术后口腔功能与直接手术组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髓样癌是一种来自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恶性肿瘤,可表现为遗传性或者散发性,其分子遗传学改变主要包括RET基因突变和RAS基因突变.早期甲状腺髓样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靶向治疗是晚期甲状腺髓样癌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目前可用于晚期甲状腺髓样癌的靶向药物包括凡他尼布、卡博替尼、安罗替尼、普拉替尼(BLU-667)和LOX...  相似文献   
17.
微波组织凝固在舌鳞癌综合治疗中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两组病例对照研究,以证实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是否可作为治疗舌鳞癌原发灶的一种治疗方法,非比较其与传统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80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依临床分期、性别、年龄相应随机分组。实验组病例原发灶进行微波组织凝固治疗,颈部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同时行颈外动脉或舌动脉结扎术。对照组病例Ⅰ、Ⅱ期患者采用颈淋巴结清扫术加半舌切除术,Ⅲ、Ⅳ期患者采用舌癌联合根治术。结果:通过比较治疗后2年的原发灶复发、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及2年生存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675,0.747,1.0和0.713)。比较口腔功能及外形的满意程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0125,P<0.0001)。术后创面出血及呼吸困难是微波组织凝固治疗舌鳞癌主要并发症。结论:在行综合治疗同时微波组织凝固治疗的近期疗效与传统方法相同,具有保全口腔功能和外形的优点,它可以作为治疗舌鳞癌原发病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评价晚期喉鳞癌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312例晚期喉鳞癌住院患者资料,分为手术组238例(76.3%)和非手术组74例(23.7%)。比较手术组和非手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层比较Ⅲ/Ⅳ期手术组和非手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结果:全组总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50.1%。手术组和非手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6.6%和30.3%,经Log-rank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Ⅲ期手术组和非手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5.4%和47.5%,经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Ⅳ期手术组和非手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4.7%和21.5%,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Ⅳ期喉鳞癌(尤其是T4期)的手术治疗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颈部淋巴结阴性时(N0期),治疗方法是影响T4期喉鳞癌生存率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声门上型微血管生成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对判断喉癌声门上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初治确诊并行原发灶切除的51例喉癌声门上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选取6例声门上区非肿瘤病变作为对照组。取相应石蜡切片行CD10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CD105染色阳性的MVD,统计分析MVD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对照组的MVD中位数为2。实验组51例喉癌声门上型标本MVD中位数为9,较对照组明显增高。高MVD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晚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5和0.020。总体5年生存率为54.9%,肿瘤低分化、局部晚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晚期均与5年生存率下降有关,MVD则对喉癌声门上型5年生存率无影响。结论喉癌声门上型微血管生成可能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I临床晚期相关,但尚不能说其导致患者生存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