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74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研究柴胡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柴胡超临界CO2萃取物进行分析。结果:从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11种化合物,其中主要组分为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气化产物总量的96.2%。结论:本研究为柴胡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支原体感染与早产及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及新生儿的关系。方法 用培养法对病例组50例先兆早产或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及对照组68例足月入院分娩孕妇,取宫颈分泌物行解脲支原体(UU)检测。结果 病例组UU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胎膜早破发生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病例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孕妇生殖道UU感染与早产、新生儿病率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冯毅凡  郭晓玲  孟青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2):1445-1448
目的:建立双姜止痛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双姜止痛软胶囊中干姜及高良姜;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6-姜酚和高良姜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姜酚平均回收率为99.1%,RSD=1.2%(n=9);高良姜素平均回收率为98.8%,RSD=0.78%(n=9).结论:所建立之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双姜软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痛风化毒酊(秦艽、独活、川芎、细辛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痛风化毒酊中秦艽、独活、川芎、细辛及制草乌的限量检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士的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07%,RSD=2.1%(n=5).结论:所建立之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痛风化毒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产妇及新生儿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佛山市产妇、新生儿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于2003年6月~2004年2月,取本院产科产妇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588例,进行血铅、钙、锌、铁、铜和锰水平测定,按妇幼保健管理卡内容,进行相关记录.结果产妇血铅水平0.424±0.170 μmol/L,Bpb≥0.483 μmol/L者占19.05%,新生儿脐血铅水平0.41 7±0.164μmol/L,铅中毒率为18.71%;母子血铅值显著正相关(r=0.861,P<0.01),产妇血铅值与其血钙、铁值显著负相关(r=-0.267、-0.298,P<0.05);城郊产妇及新生儿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城区.结论城郊产妇、新生儿血铅较高,血钙、锌、铁含量影响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16.
干姜超临界CO2提取物质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干姜超临界CO2提取物的有效部位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冰醋酸(8∶3∶0.2)为展开剂,5%香草醛硫酸溶液为显色剂,对本品进行鉴别;并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本品进行总酚及有效成分6姜酚的含量测定。结果∶总酚在9.668~38.67μg·mL-1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1.96%;6姜酚在0.20~2.00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9%,RSD0.33%。结论∶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原料的全面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广藿香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晓玲  冯毅凡  罗集鹏 《中药材》2004,27(12):903-908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用于广藿香的品质控制及产地鉴别.方法:采用GC法对高要、石牌、吴川、遂溪、雷州及海南万年产广藿香挥发油进行GC图谱的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分析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广藿香的主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其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以11个共有峰作为广藿香挥发油特有的指纹图谱,以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的峰面积比值作为鉴别不同产地的广藿香的指标参数,建立了可用于广藿香道地性鉴别及品质评价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血清学筛查阳性的非高龄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8年6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行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的6804例非高龄孕妇(预产期年龄<35 岁)为研究对象,孕周:12~24周,预产期年龄:21~34岁,均为单胎。按照血清学指标分为高风险组和临界风险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 3763例(21三体风险值≥1/270或 18三体风险值≥1/350),临界风险组 3041例(1/1000≤21三体风险值<1/270或 1/1000≤18三体风险值<1/350)。对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结果阳性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血穿刺,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高通量测序检测。对所有检测孕妇行电话随访,并统计分析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在两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6801例成功完成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3例样本由于血浆游离DNA浓度过低检测失败。3761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中产前基因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异常高风险者共70例,其中53例行进一步产前诊断,结果显示高风险组无创性产前检测技术对21三体检测的灵敏度为 95.65%,特异度99.91%,阳性预测值 88.0%,假阳性率 0.09%,假阴性率 4.35%;对 18三体检测的灵敏度100%,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0。对13三体检测的假阳性率0.09%,假阴性率0;对性染色体异常检测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9.80%,阳性预测值30.0%,假阳性率0.2%,假阴性率0;对其他染色体异常检测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9.88%,阳性预测值16.60%,假阳性率0.18%,假阴性率0。3040例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组产前基因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异常高风险者共54例,其中的36例行进一步产前诊断,结果显示临界风险组孕妇无创性产前检测技术对21三体检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0;对18三体检测的假阳性率0.11%,假阴性率0。13三体检测的假阳性率0.04%,假阴性率0;对性染色体异常检测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9.79%,阳性预测值50%,假阳性率0.21%,假阴性率0;对其他染色体异常检测的假阳性率0.18%,假阴性率0。高风险组和临界风险组对21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唐氏筛查高风险但拒绝产前诊断和临界风险的非高龄孕妇很有必要进一步行无创性产前检测。该技术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很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通过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总结并实施手术护理要点。结果:全部手术病人无附睾炎、永久性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愈合良好。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护理经验能够保障手术成功和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