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1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6篇 |
基础医学 | 54篇 |
临床医学 | 79篇 |
内科学 | 29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9篇 |
外科学 | 125篇 |
综合类 | 153篇 |
预防医学 | 33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29篇 |
中国医学 | 47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目的 探讨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溶栓药物尿激酶对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溶栓组和常规复苏组,每组10只。采用氯化钾注射法结合窒息法致心搏骤停后,常规复苏组只进行心肺复苏及基本生命支持,溶栓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2万U/kg进行干预。通过细胞凋亡原位检测(Tunel),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以此来证明尿激酶对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溶栓组复苏24 h后大脑皮质和海马Tunel和 Casepase-3阳性细胞均明显低于常规复苏组,Tunnel:皮质29.22±7.86比37.20±7.04(t=-2.392,P=0.028),海马18.80±7.58比27.4±8.15(t=-2.442,P=0.025),Caspase-3:皮质22.1±9.93比33.1±12.64(t=-2.165,P=0.044),海马31.3±15.23比46.8±16.73(t=-2.167,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复苏组与溶栓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s)、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平均动脉压(mmHg,)均无明显差异[自主循环恢复时间:307.9±96.4比242.0±71.0(t=-1.741,P=0.09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20.6±12.5比19.3±10.0(t=-0.256,P=0.801),平均动脉压:65.5±6.2比69.0±6.7(t=1.217,P=0.239)]。结论 心脏骤停后在心肺复苏时给予溶栓药物尿激酶可以改善并减轻因细胞凋亡所致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582.
目的 探讨HRCT和MRI在颈静脉鼓室球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颈静脉鼓室球瘤26例。结果 26例颈静脉鼓室球瘤中,颈静脉球瘤21例,鼓室球瘤5例(其中鼓岬呈扇形改变者3例),CT平扫等密度22例.混合密度4例。MRIT1加权像为中等及混杂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特征性的“盐和胡椒”征者80%(4/5),1例鼓室球瘤在T1加权像为等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CT和MRI增强扫描均呈显著异常对比增强。结论 HRCT和MRI对颈静脉鼓室球瘤可在早期做出定位和定性诊断.是检查颈静脉鼓室球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83.
BMP-2活性多肽体外定向诱导大鼠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骨形成蛋白-2(BMP-2)具有较强的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方向定向分化的能力。天然的BMP-2数量有限,结构复杂,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实验设计合成了BMP-2活性多肽,体外试验探讨其对BMSCs向成骨方向定向诱导成骨分化的能力,评价BMP-2活性多肽的诱导成骨效应。[方法]实验分2组,诱导组和非诱导组。取4周的Wistar大鼠分离培养BMSCs,传至第3代时,实验组,改用成骨诱导培养基(DMEM完全培养基+BMP-2活性多肽200μg/ml)。非诱导组,仍采用DMEM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周,采用细胞爬片培养、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测定、实时定量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及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评价BMP-2活性多肽的体外诱导成骨能力。[结果]诱导组BMSCs生长良好,表现出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ALP活性上升,钙含量增加,Col-Ⅰ和OPN的mRNA呈高表达。非诱导组,成骨特性不明显。[结论]合成的BMP-2活性多肽能有效地促进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是组织工程化骨中理想的诱导成骨的细胞因子。具有与天然BMP-2类似的骨诱导活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4.
目的探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椎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的价值和作用。方法2000年1月~2004年4月采用后路融合、Cervifix内固术治疗6例寰椎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患者。寰椎骨折Landell分型:Jefferson骨折3例,Ⅰ型1例,Ⅲ型2例。Hangman骨折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1例,Ⅱ型4例,Ⅱa型1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D级2例,E级1例。结果6例患者术后获3~48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无感染、脑脊液漏、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局部疼痛及不适等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神经压迫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2例由原来的D级恢复列E级,1例由B级恢复到D级),无神经系统症状加重者,但术后颈椎活动功能受一定影响。结论Cervifix内固定可提供坚强有效的节段性固定,提高融合率,同时可预防单纯减压融合术后早期失稳导致的高位脊髓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585.
目的 构建生物衍生型移植体GP-DPB,评价GP-DPB与转基因细胞复合后的体内骨修复能力,通过对不同移植方式的对比研究,探讨骨引导、骨传导和骨诱导3种骨再生机制结合下的组织工程成骨效能,以期实现对组织工程方法的优选。方法 体外扩增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以脂质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转染BMSCs。取新西兰兔30只,建立兔桡骨中段1.5c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5组。第1组(TGF-β1-BMSCs/GP—DPB)为实验组,以GP—DPB与转基因细胞TGF-β1-BMSCs复合,第2组(TGF-β1-BMSCs/G-DPB).第3组(TGF-β1-BMSCs/DPB)和第4组(BMSCs/DPB)为移植对照组,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移植体的成骨能力。结果观察骨缺损模型中各组骨修复效果,发现第1组(移植实验组,TGF-β1-BMSCs/GP—DPB)获得最优的修复。软X线定量、骨密度测量和生物力学测定均反映出,第1组的成骨速率和成骨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衍生型复合移植体GP-DPB与转基因细胞TGF-β1-BMSC复合后,能很好地结合骨传导、骨诱导和骨引导3种成骨机制,使生物材料、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协调高效地发挥作用,充分体现了组织工程化骨中这种新移植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58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与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6年9月对56例在关节镜下确诊ACL断裂的患者采用深低温同种异体胫前肌肌腱进行韧带重建,应用Rigidfix与Intrafix系统对移植物进行固定,术后进行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观察患者的主观症状,并检查患膝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5~5.0年,平均2.3年.有2例患者在剧烈活动时伴有错动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可达到伸-5°~0°,屈120°~130°,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8.2±5.3)分提高至术后(91.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与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肌腱重建ACL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87.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上钙通道的调节作用,从离子通道和电生理的角度探讨rhEpo对脊髓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上钙电流。结果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呈剂量依赖性(5~25U/ml)增大背根神经节细胞上的电压依赖性钙电流,对峰电流最大增幅可达(46.0±4.6)%,可以被特异性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Nifedipine)、氟桂利嗪(Flunarizine)部分阻断,而被非特异性钙通道阻断剂氯化锂(NiCl2)几乎完全阻断。结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调节背根神经节细胞上的电压依赖性的T型和L型钙通道,从而增加细胞内钙的浓度,本实验提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能通过调节脊髓神经细胞上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来引起后续的一系列生物效应从而达到保护脊髓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8.
撑开复位固定系统及不减压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椎板不减压治疗伴有神经症状的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近期疗效。方法 27例Ⅰ-Ⅱ度的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撑开复位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腰椎后方融合及椎板不减压术治疗,对术前及随访时存有神经症状的患者人数,临床表现VAS评分,X线观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6个月,平均复位率90.7%,随访超过1年者融合率为94.4%,按Stauffer标准,优良率92.6%。结论 对伴有神经症状的Ⅰ-Ⅱ度滑脱患者,采用该法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89.
590.
早期功能锻炼预防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早期功能锻炼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致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 将86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置管后24 h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指导.结果 对照组肿胀发生率22.0%,观察组为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渗血发生率及置管后4周与置管初始置入导管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指导PICC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肢体肿胀的发生,且不引起渗血及导管脱出或进入,具有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