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Caspase-9和Survivin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肝癌患者肝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正常肝组织中Caspase-9和Survivin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HCC临床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结果 Caspase-9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而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8、7.05,P0.05)。在TNM分期Ⅲ~Ⅳ期、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χ2=5.07、6.18、8.29,P0.05),而在其他分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理分级Ⅲ~Ⅳ级的肝癌组织中Caspase-9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χ2=7.63,P0.05),而在其他分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spase-9低表达和Survivin异常高表达均参与肝癌的发生过程,Caspase-9低表达可能与肝癌细胞恶性分化密切相关,而Survivin高表达与肝癌的浸润或远处转移等恶性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二维和三维应变参数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及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因冠心病住院的患者81例为冠心病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SYNTAX评分分为低分组26例、中分组28例,高分组27例.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应变峰...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建立基于双抗夹心微孔板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的人血清Ⅳ型胶原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Ⅳ型胶原多抗进行包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Ⅳ型胶原单抗,以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检测,调整优化各种反应液的工作浓度和各类反应条件后建立双抗体夹心的检测方法;评价所建立方法的线性范围、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应用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与进口试剂进行比对实验.结果 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为15.5 ng/ml,线性范围25 ~ 850 ng/ml,批内、批间变异均小于8%.检测Ⅳ型胶原的临床高、中、低值血清回收率分别为98.5%、94.3%和102.6%;在4℃和37℃条件下分别进行了3、5、7d的稳定性考察,线性相关系数均>0.99,标准偏差<7%;比对实验分析显示与进口试剂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功建立了定量Ⅳ型胶原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有较好的准确性、灵敏度、重复性,与进口试剂检测结果等效.  相似文献   
24.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护肝药物,疗程12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qd,po.疗程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定量和Child-Pugh评分.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Child-Pugh评分等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HBV 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7.8%和50.0%,对照组分别为6.25%和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与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体外无血清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用含2%Utroser G的UltraCULTURE无血清培养体系体外扩增大鼠B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其表面标志,用以全反式维甲酸与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诱导液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和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诱导后的神经细胞。结果经全反式维甲酸、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后的BMSCs表现为神经细胞形态特征,诱导后的细胞可存活14 d以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SE和GFAP均有阳性表达,前者阳性率为65.6%,后者阳性率为12.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与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在体外高效、稳定地诱导无血清培养的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26.
本文总结我院1986~1990年269例60岁以上颅内肿瘤患者276次开颅手术的麻醉处理,回顾性分析了老年颅内肿瘤病人的术前病理生理特点、麻醉选择、术中管理及注意事项,旨在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青少午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患者,按照术式分为侧前路矫正、前后路联合矫正。首先通过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的半椎体、椎间盘切除,然后采用侧前路短节段椎体螺钉固定,旋转棒的三维旋转矫正脊柱的畸形7例;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经后路行残余半椎体的关节突、椎板切除,凸侧加压、凹侧支撑固定11例。[结果]18例患者中侧凸平均矫正Cobb's角36.7°,矫正率77%,经18~28个月随访,达到满意的矫形效果,丢失率低,融合良好。[结论]小儿半椎体畸形应早期手术治疗。侧前路和前、后路联合半椎体切除临床效果满意,其中前路矫正手术用于胸腰椎、腰椎单一半椎体畸形。  相似文献   
28.
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加"8"字钢丝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加桡侧“8”字钢丝张力带固定在肘内翻畸形矫正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05年10月,对17例肘内翻患者经肘关节外侧小切口暴露肱骨远端,于肱骨髁上行顶端朝向内侧的楔形截骨加桡侧“8”字钢丝张力带固定,术后屈肘中立位上肢石膏托固定,4周后拆石膏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5~3.0年,平均2.1年,截骨部位均于术后6~10周获骨性愈合,10~12周关节活动度恢复至术前水平。术侧提携角由术前平均内翻22.4°恢复至术后平均外翻10.2°,随访末期2例矫正度数有少许丢失,分别为2°及4°。按巴英伟制定的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15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加桡侧“8”字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肘内翻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固定确实、软组织刺激少及术中便于调整截骨角度等优点,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较快恢复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人工肝联合抗病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CLF患者4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23例和对照组(未实施护理干预)22例,观察比较人工肝联合抗病毒治疗ACLF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人工肝联合抗病毒治疗ACLF中各种不良反应,保障人工肝治疗的有序实施,并增加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术中因游离、剪断胆囊管时损伤胆囊动脉9例(50%),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动脉分支出血4例(22.2%),胆囊变异血管出血3例(16.7%),胆囊穿支血管出血2例(11.1%),处理方法采用钛夹钳夹、电凝止血,全组病例无中转开腹,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动脉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只要术者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相应处理对策,均能获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