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5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研究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后结肠、直肠癌死亡情况的长期趋势,探讨血吸虫病是否为结肠、直肠癌的病因。方法通过昆山市(原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张家港市(非流行地区)1973-1975年、1981-1983年、1990-1992年和1999-2001年的结肠、直肠癌死亡资料,进行生态学比较和生态学趋势分析。结果4个时期中,昆山市男女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高于张家港市,但与时间呈递减趋势(标化死亡率比);生态趋势研究表明,4个时期中,张家港市结肠、直肠癌死亡率不断上升,但昆山市则未呈现这种上升;昆山市1999-2001年的平均死亡年龄比1973~1975年增加了15.02岁,但张家港仅增加了7.47岁。结论昆山市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6年和25年时,结肠、直肠癌的人群分布特征已逐步与非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张家港市趋于一致,我们所设想的消灭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结肠、直肠癌(大肠癌)减少,这一病因学的重要条件,因为膳食、营养因素的改变而难以在生态学的比较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32.
克罗恩病发病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近年我国克罗恩病(CD)发病人数明显增多.目的:探讨CD发病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4的比例纳入51例CD患者和204例非消化系疾病对照者.对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遗传背景和环境暴露因素方面的信息进行问卷凋查,对可能相关因素作单因素筛选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20)的因素有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冰箱、牙膏用量、结核病、关节痛、精神因素、非甾体抗炎药、牛奶、蛋类、母乳喂养、幼儿期胃肠和呼吸道感染、吸烟、饮酒等18个;多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有7个,包括居住条件(OR=5.937)、冰箱(OR=0.093)、住所周边环境(OR=0.308)、牙膏用量(OR=5.064)、蛋类(OR=3.822)、幼儿期胃肠和呼吸道感染(OR=16.710)和吸烟(曾)(OR=15.889).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居住拥挤、牙膏用量多、常食蛋类、幼儿期经常胃肠和呼吸道感染以及曾吸烟者罹患CD的危险性可能较高,而家庭不使用冰箱、住所周边环境良好者罹患CD的危险性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的方法,评估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4例。均为外伤后2周内的新鲜骨折,男58例,女16例,年龄16~72岁,平均46.3岁。合并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共30例。骨折按Schatzker分类,I型9例,Ⅱ型42例,Ⅲ型8例,Ⅳ型5例,V型3例,Ⅵ型7例,根据骨折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切口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7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期3~42个月,平均34个月,伞部骨性愈合。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参照HSS评分标准:优51例,良12例,中9例,优良率为87.5%。结论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方法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而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骨折损伤程度、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手术复位的质最密切相关。应尽肇争取早期解剖复位、骨缺损植骨、稳定固定和早期非负重功能锻炼。术前必须重视软组织损伤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探讨高甘油三酯性腰围(HTGw)对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影响以及HTGW与空腹血糖受损(ⅢG)在糖尿病发病上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队列”资料为基础,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TGW和IFG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及评价HTGW与IFG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采用引入Andersson等编制的Excel表计算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调整糖尿病的一般危险因素及基线空腹血糖(FPG)后,HTGW患者发生糖尿病的HR值为2.10(95%“:1.36~3.25)。进一步以IFG分层分析发现,无论是IFG组还是FPG正常组,HTGW均与糖尿病存在显著的联系,HR值及95hC/分别为3.09(1.70—5.61)和2.09(1.08—4.02)。将HTGW和IFG交叉分析发现,与非HTGW表型的非IFG对象相比,基线时HTGW表型的IFG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最高,HR值及95%C/为12.05(6.89—21.07)。交互作用分析表明HTGW和IFG之间存在致糖尿病的相加交互作用,相对超危险度为7.00(0.49~13.51),交互作用归因比为0.57(O.32~0.82),交互作用指数为2.66(1.36~5.21)。结论 HTGW具有独立于IF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作用,HTGW与IFG同时存在时具有致糖尿病的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5.
目的观察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的相关性。方法用尿酸酶一过氧化酶法随机检测江苏省城乡社区MS流行病学调查人群血尿酸(SUA)水平865份。结果研究对象的SUA水平与MS的危险因素呈显著相关,其中与腰围、SBP、DBP、TG、FPG、HOM-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按SUA水平的四分位间距分组后,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9.2%、28、8%、29.1%、43、0%,趋势检验P〈0.01;随着代谢异常数目的增加,SUA水平呈上升趋势。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饮酒、吸烟、TC、LDL-C、C-RP,SUA水平的升高仍然使MS的患病危险增加,但进一步调整BMI后,其OR值失去统计学意义。结论SUA水平与高血压、IR及其他MS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但sUA水平的升高可能不是MS患病危险增加的独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6.
我院耳鼻咽喉科自1993年1月~1998年6月在显微支撑喉镜下行声带疾患手术千余例,其中900多例采用局部喷雾1%地卡因即完成手术。但部分患者因年幼、高龄、肥胖、紧张及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律不齐等并发疾患,难以耐受表面麻醉,需要全身麻醉。在千余例手术中仅有5例采用气管内插管流脉全麻辅助肌肉松弛剂。这种麻醉方法较为安全,呼吸道便于管理,但也有不利的方面,如①气管插管后使声门区术野受插管的影响,术者操作不便;②由于气管插管的刺激,部分病例引起血压增高,心律紊乱等心血管反应;③该手术时间较短,如耐受气管导…  相似文献   
137.
妊娠期贫血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验证贫血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关系。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方法通过MEDLINE.CBM和人工检索。检索了1975~1999年间有关贫血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关系的14份研究(发展中国家2份,发达国家12份)。按贫血诊断时的孕龄。将贫血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比数比(OR)综合。结果妊娠早期贫血可轻微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危险。两者的综合ORs和95%可信限(CI)分别为1.45(1.16~1.82)和1.76(1.47~2.09);妊娠晚期贫血与早产、低出生体重无关,综合ORs:早产为0.92(0.69~1.22),低出生体重为0.77(0.50~1.17)。结论妊娠早期贫血可轻微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妊娠晚期贫血不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危险。但尚需深入的研究以证实这些结论和澄清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8.
高血压与多代谢异常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索高血压与多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以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中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两社区人群,44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1120例对照进行合并多代谢异常情况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不论男女,高血压患的各类代谢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组79.69%、对照组58.44%合并1种以上代谢异常,高血压组合并3种代谢异常的aOR为7.13(95%CI:4.16~11.50);合并超重/肥胖、糖尿病的aOR为13.26(95%CI:5.25~34.48);其他合并2种代谢异常的aOR在2.0~5.0的范围,但单纯合并糖尿病似乎并不常见,aOR=1.36(95%CI:0.56~3.27)。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行为因素对高血压合并多代谢异常并未产生明显影响,但过去和现在吸烟、工作之余从事体育活动比例明显高于对照;此外高血压家族史对多代谢异常有一定影响。结论 80%高血压患合并1种以上代谢异常,30%合并2种及2种以上代谢异常;与高血压合并的代谢异常中,超重/肥胖和糖尿病可能更容易聚集。因此,对高血压或诸多代谢紊乱在高血压患中聚集的控制、减重或综合生活方式干预至少和控制血压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39.
一、二级预防中冠状动脉心脏病风险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经济发达地区社区人群冠状动脉心脏病(CHD)风险评估,筛选CHD一、二级预防的对象。方法 以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中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两社区人群中心血管危险因素资料,引入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第3次报告(ATPⅢ)对CHD危险状态的评估和胆固醇处理的原则和方法。结果 根据CHD危险因素数量,将危险状态分为3类。城市、农村社区中,CHD等危症组分别占14.32%和7.70%;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组的对象通过Framindham积分,分别有62.44%和51.58%的患者10年风险超过10%。在CHD等危症组,城市和农村社区分别有62.50%和43.75%患者高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标准值(LDL-C≥2.59mmol/L);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组中,分别有24.17%和10.41%的患者超过目标值(LDL—C≥3.36mmol/L);0~1个危险因素组分别有5.25%和5.82%的患者超过目标值(LDL—C≥4.14mmol/L)。此外,城市和农村社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有30.40%和18.11%。结论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农村社区人群通过ATPⅢ的评估,有一定比例的人口具有较高的CHD风险,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鉴于ATPⅢ是一份以大量科学事实、临床试验证据为依据的科学报告,在完善我国的CHD一、三级预防中,应将其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140.
代谢综合征与血脂异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MS)综合防治研究中的2330名研究对象就各脂因子水平分布等分成5组后,经多因素调整,发现脂因子与MS的OR中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均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发现一些非MS组分的脂指标,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提示除了MS组分的血脂因子外,非MS组分的脂指标对MS的发生、发展可能有重要影响,而hsCRP与MS的联系较脂因子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