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81.
家栖鼠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家栖鼠主要包括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屋顶鼠(Rattus rattus),我国代表种为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小家鼠(Mus musculus)2种害鼠.由于这些鼠类的危害日益严重,它们不仅糟蹋粮食,污染食品,更主要的是传播疾病,如鼠疫和出血热等,而且能够咬坏电线,破坏通讯设备,引起火灾等重大事故.因此人类对害鼠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控制措施,但直到20世纪中叶,鼠类防治还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随着对家栖鼠类生态学研究的进展和抗凝血灭鼠剂的应用,鼠害控制进入了新的时代.这类灭鼠剂主要包括香豆素和茚满二酮两类化合物,它通过干扰维生素K代谢,破坏正常的凝血功能而导致死亡.由它配制的毒饵,不会引起老鼠的拒食反应;人畜误食也有足够的时间抢救,并有特效的解毒剂维生素K1,成为防治家栖鼠的理想鼠药[1].因此,世界各个国家都在推广应用,我国也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随着这类灭鼠剂的长期使用,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出现了明显的抗药性与交叉抗药性,影响着这类杀鼠剂应用,使鼠害控制更加困难.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褐家鼠、小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产生抗药性以来,几乎所有使用这类鼠药的国家和地区都报道了家栖鼠的抗药性.近年来,围绕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以下简称抗药性)的研究,国内外开始了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鼠间汉坦病毒(HV)感染的可能来源与线索.方法2004年4-5月选取北京城区某大型火车站和郊区某大型农产品贸易集散地,采用夹夜法捕鼠,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鼠血清IgG抗体;针对HV M和S基因片段设计汉城型病毒(SEOV)特异引物,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鼠肺中HV,阳性标本直接测序,与GenBank已知序列进行两两比较,对获得序列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捕获鼠类24只,平均密度3.49%(24/690),火车站和农产品集散地平均鼠密度分别为1.25%(3/240)和4.67%(21/450),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和9.5%.优势种分别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带病毒率分别为14.28%(1/7)和5.89%(1/17).序列比较结果显示:2份扩增阳性标本M片段核苷酸差异为7.6%,来自火车站的dc501与山东省SD227、河北省Hebei4株亲缘关系较近.来自集贸市场的BjFT01株与GenBank中已注册的其他北京市SEOV株比较,存在一些独特的基因差异,并与海南省HN71株、浙江省K24-E7株多个位点变异类型一致,同源性较高,构成一个支系.而其S片段与韩国80-39株同源性最高(96.4%),与浙江K24-E7同源性为95 5%.结论北京市人群及农产品集散地鼠类HV感染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的潜在危险较大,家栖鼠携带并传播的SEOV由上述类似地区从外埠输入到北京的可能性较大,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3.
国境口岸模拟生物恐怖事件现场消毒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口岸现场观察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消毒、空气消毒、手部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效果,验证拟定的方案在口岸模拟生物恐怖现场消毒的可行性,为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快速消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指导。〔方法〕出入境通道上芽孢菌片用含有效氯3000mg/L三氯异氰脲酸喷洒消毒;空气用15%过氧乙酸溶液20ml(3 g/m3)熏蒸消毒;手部用无菌棉球沾0.5%碘伏擦拭消毒;物体表面用1000 mg/L的二氧化氯溶液擦拭消毒。〔结果〕含有效氯3000mg/L三氯异氰脲酸处理出入境通道上芽孢菌片的杀灭率在99.99%以上;手部皮肤、空气、其他物品表面消毒,细菌的杀灭率在90.00%以上,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现场消毒规定的效果评价指标。〔结论〕该消毒方案在国境口岸模拟生物恐怖事件现场操作过程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控制鼠密度,保障首都国际机场口岸的公共卫生安全。方法首都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09年10月15-17日开展日常鼠密度监测,发现局部区域平均鼠密度达5.17%,超过国际卫生机场要求,立即启动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进行处理,包括成立应急处置工作组、确定灭鼠方案、实施投药灭鼠和布放粘鼠板相结合的综合灭鼠措施。结果经过30d的应急处理,鼠密度(夹夜法)下降至0.50%,40d后再次监测,鼠密度(夹夜法)降为0。结论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对妥善处理鼠密度增高事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1998年 6月至 1999年 5月在北京东灵山地区的 3类生境中全年共采集到鼠类体外寄生虫 48种 ,3 85 9只 ,其中蚤类 16种 ,5 82只 ,蜱类 3种 ,416只 ,革螨 2 2种 ,10 81只 ,恙螨 7种 ,1780只。在森林中 ,鼠类体外寄生虫群落物种丰富度棕背最高 (2 1) ,大仓鼠最低 (2 ) ;多度表现为社鼠最高 (16 4) ,大仓鼠最低 (7)。在灌丛中 ,鼠类体外寄生虫群落物种丰富度黑线姬鼠最高 (2 4) ,大仓鼠最低 (10 ) ;多度表现为社鼠最高 (76 5 ) ,大仓鼠最低 (2 5 2 )。在农田中 ,鼠类体外寄生虫群落物种丰富度黑线姬鼠最高(2 2 ) ,大林姬鼠最低 (6 ) ;多度表现为大仓鼠最高 (6 2 8) ,大林姬鼠最低 (39)。一般来说 ,鼠类体外寄生虫群落物种丰富度 ,革螨和蚤类较高 ,恙螨和蜱类较低 ,多度 ,恙螨和革螨较高 ,蚤类和蜱类较低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搞清首都机场地区鼠类的种类、组成及其季节消长,为鼠害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在T2航站区采用粘鼠板法调查鼠密度,在毒饵盒中放置粘鼠板,1周检查1次。鼠类控制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即控制鼠类的食物来源和隐蔽场所,根据鼠密度监测结果,使用鼠夹、粘鼠板和毒饵进行防治。原粮毒饵和蜡块放在毒饵盒中投放,毒饵的有效成分为溴敌隆。结果首都机场地区鼠类由小家鼠、黑线姬鼠、褐家鼠3种鼠组成,全年平均鼠密度2006年为1.32%,2007年为0.31%。小家鼠为优势鼠种,2006年和2007年鼠种组成有明显的差异,且2007年平均鼠密度低于2006年。结论首都机场地区室外环境小家鼠为优势鼠种,是今后鼠防工作的重点防治对象,室内褐家鼠是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调查2011年黑龙江省黑瞎子岛鼠群中钩端螺旋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于2011年4-10月在黑龙江省黑瞎子岛采用夹夜法捕鼠,共捕鼠356只,无菌操作采集鼠肾样品;提取鼠肾脏总核酸,采用PCR方法,利用钩体鉴别引物,对提取的肾脏总核酸中23 S rDNA的482 bp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以检测鼠体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抽取不同月份的15份阳性扩增产物进行纯化,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并利用Mega 4.0软件与Genebank中已知的国内外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在捕捉到的356只鼠中,红背(鼠平)和黑线姬鼠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9.3%(140/356)和36.0%(128/356).所有鼠中共检测到钩端螺旋体阳性39只,感染率为11.0%,除褐家鼠外,其他鼠种均有感染,黑线姬鼠、红背鼾、东方田鼠、花鼠和大林姬鼠的感染率分别为9.4% (12/128)、12.9%(18/140)、10.8%(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2,P>0.05).4月份未检测到感染疫鼠,5、6、7、8、9和10月份的感染率分别为5.6%(4/72)、8.8%(5/57)、12.8%(5/39)、9.8%(5/51)、33.3%(11/33)和22.5% (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92,P<0.05);黑瞎子岛鼠群感染的钩端螺旋体在同一进化支上,相似度为97.1%~99.6%,与澳大利亚的菌株U90865在进化上最为相近,相似度>96.3%.结论 该地区鼠群中已存在钩端螺旋体的感染,所感染钩体在进化上相似,且存在季节性差异,而对宿主的选择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检测鼠巴贝斯虫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鼠巴贝斯虫18sR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鼠巴贝斯虫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验证。结果本方法对鼠巴贝斯虫的检测灵敏度较高,最低检出限为1.34×10-7ng/μl;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钩端螺旋体、莱姆病螺旋体、巴尔通体、Q热、土拉菌等病原均无交叉反应,反应体系稳定。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灵敏,可用于鼠巴贝斯虫的实验室快速检测及现场监测使用。  相似文献   
90.
家栖鼠类数量估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鼠类不仅糟蹋粮食,咬坏物品,引起火灾,造成停电,而且传播疾病(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等),严重威胁居民身心健康而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城镇鼠类组成简单,只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它们依靠人类提供的食物和隐蔽场所繁衍生息,且适应能力极强,不可能彻底根除。因此,将鼠密度控制在一定水平,对人类不构成威胁是非常必要的。涉及到鼠密度,也就是鼠类数量的多少,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测定?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