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测定在哮喘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78例哮喘患者血清肌酸激酶(sCK)、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及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活性及哮喘急性期患者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动脉血气指标及15例重症哮喘患者的CK-MB活性。结果哮喘死亡组患者sCK活性显著高于哮喘重症发作组、哮喘轻、中度发作组、哮喘缓解期组及对照组(P<0.01);哮喘重症发作组sCK活性显著高于哮喘轻中度发作组、哮喘缓解期组及对照组(P<0.01)。哮喘急性期患者sCK活性与FEV1%间呈显著负相关(r=-0.589,P<0.001)。结论sCK可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哮喘重症发作患者sCK及sCK-MB活性异常增高的原因可能为呼吸肌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左氧氟沙星与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社区获得性肺炎97例,分为左氧氟沙星组(左氧组)与加替沙星组(加替组),统一观察疗效、检查和收费项目,分别给予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治疗7~10d,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左氧组总有效率91.1%.不良反应发生率11.1%,平均成本1096元.C/E值=12.0,加替组总有效率93.9%,不良反应发生率8.2%,平均成本1302元,C/E值:14.1,成本-效果分析ΔC/ΔE=80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冶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比加替沙星更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3.
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社区获得性肺炎94例,分为治疗组(加替沙星组)和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组)。治疗组给予加替沙星200na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7~10d;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200na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7~10d。对两组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加替沙星组总有效率94%,不良反应发生率8%;左氧氟沙星组总有效率91%,不良反应发生率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可靠,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硬化症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硬化症5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男性9例,女性41例,男女比例1∶4.6,女性明显多见;皮肤受累100%,心肺受累高达80%。超声心动图、肺功能、肺CT检查对于评估SSc的心肺损害具有较高的价值,异常率分别为83%、75%、74%;抗Sc l-70抗体阳性患者出现雷诺现象明显高于抗Sc l-70抗体阴性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SSc伴发的内脏损害,影像学特殊检查有助于心肺损害的早期诊断,自身抗体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临床综合病征。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增加,其心衰的发病率也在增加,且死亡率高,心脏损害的程度及增龄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现就我院干部病房1992年1月~1997年1月收治的96例老年心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年龄60~81岁,平均67.4岁;男73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继发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7年6月间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CTD ILD 278例患者资料,分为CTD ILD组(233例)和CTD ILD PH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 CTD继发ILD的发病率为189%,CTD ILD继发PH的发病率为162%;TD ILD患者原发病患病率:SLE30%,RA352%,pSS189%,PM/DM69%,MCTD43%,SSc47%;CTD ILD PH原发病患病率:RA467%,pSS89%,PM/DM67%,MCTD67%,SSc67%;CTD ILD PH组气短、呼吸困难、雷诺现象和皮肤硬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TD ILD组(P<005);CTD ILD PH组AN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CTD ILD组(P<005);CTD ILD PH组FVC%pred、D1CO%pred显著低于CTD ILD组(P<005);CTD ILD PH组右室内径、右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内径显著高于CTD ILD组(P<005);CTD ILD PH组网格影、实变影、肺动脉增粗、心影增大的发生率较CTD ILD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CTD ILD患者出现气短、呼吸困难、雷诺现象、皮肤硬化、ANA抗体阳性,需完善肺部CT/HRCT、心脏彩超等检查;肺部CT/HRCT提示网格影、实变影、肺动脉增粗、心影增大或心脏彩超提示右室内径、右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内径增大,需考虑继发PH,及时监测肺动脉压力,给予临床干预治疗;CTD ILD患者肺功能提示FVC%pred、D1CO%pred显著下降,需警惕PH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