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篇
  1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
[目的] 制备丹参酮Ⅰ脂质体,并对其包封率、粒径、电位等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丹参酮Ⅰ脂质体,用琼脂糖凝胶柱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丹参酮Ⅰ脂质体各组成物质的相变过程。[结果] 丹参酮Ⅰ在1.004~6.024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琼脂糖凝胶柱色谱法能有效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加样回收率为(98.23±0.02)%,平均包封率为(92.56±0.39)%,粒径为(90.64±1.21) nm,电位为(-35.37±0.84) mV.[结论] 薄膜分散法可用于制备丹参酮Ⅰ脂质体,制备的丹参酮Ⅰ脂质体的包封率高,粒径均一,电位稳定,药物含量和包封率测定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广东省哨点医院诺如病毒GII.4 Sydney变异株流行状况,以及由诺如病毒GII.4 Sydney变异株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特征。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广东省选取22家医院的门诊科室为监测哨点,将采集的腹泻病例粪便样本(共10750份)送至市级CDC,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及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所有阳性样本递送至广东省CDC,并按照随机数字法抽取了855份进行诺如病毒基因分型,共成功测序样本690份。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时期内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情况。通过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广东省13起由诺如病毒GII.4 Sydney变异株感染引起的社区暴发疫情数据,进行社区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8月首次检出诺如病毒GII.4 Sydney变异株,2012年11月检出比例为13/15。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T1时期),各月份中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3.8%(100/421)、15.9%(61/383)、19.2%(95/495),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T2时期),各月份中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7.0%(90/529)、8.7%(37/426)、11.2%(46/409),均低于T1时期(χ2值分别为6.65、9.93、10.74,P值分别为0.010、0.002、0.001)。T1时期内≥15、<15岁组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6.3%(143/543)、14.9%(113/756)(χ2=25.90,P<0.001);T2时期≥15、<15岁组阳性率分别为10.1%(52/516)、14.3%(121/848)(χ2=5.09,P=0.024)。13起暴发疫情中,食源性传播占10/13。结论广东省2012年8月首次检出诺如病毒GII.4 Sydney变异株,2012年11月起呈现社区流行,流行1年后,强度降低;由诺如病毒GII.4 Sydney变异株引起的暴发疫情主要以食源性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增强 MRI(T1-DCE MRI)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脑胶质瘤患者(WHOⅠ级20例,Ⅱ级20例,Ⅲ级20例,Ⅳ级20例)均行3T 常规 MR 增强及 T1-DCE MRI 检查,原始灌注图像数据经 GE Omni Kinetic 软件处理,获得容量转移常数(Ktrans )、回流速率常数(Kep )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 )图,选择感兴趣区(ROI),计算 Ktrans 、Kep 和 Ve 值。不同级别胶质瘤 Ktrans 、Kep 和 Ve 值与病理分级进行 Pearson 相关性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 Ktrans 、Kep 和 Ve 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灌注参数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结果Ktrans 、Kep 和Ve 值与病理学分级具有明显相关性(r=0.951,0.804,0.766)。Ktrans 值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Kep 值除Ⅱ级和Ⅲ级间比较无差异外,余不同级别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Ve 值除Ⅰ级和Ⅱ级,Ⅲ级和Ⅳ级间比较无差异外,余不同级别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根据 ROC,Ktrans 对于诊断不同级别胶质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 Ktrans 值0.160,0.420和0.935为最佳诊断切点值,诊断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敏感性分别为90%,95%和95%,特异性分别为95%,95%和85%。结论通过 T1-DCE MRI 所得参数Ktrans 值对不同级别胶质瘤微血管灌注状态进行定量分析,可以评估肿瘤血管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在术前较为精确地评价胶质瘤级别。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给予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麻醉,对照组给予腰麻。比较2组患者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时间,麻醉前和麻醉药物注射后5、10、1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结果 2组麻醉前、麻醉药物注射后5、10、1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实施联合麻醉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17.
论中药复方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之间存在多种差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中药有其自己的特点。辨证论治是遣方用药的基础,配伍用药是中药应用的主要形式,方证相应是中药取效的关键,整合调节是中药的作用方式。上述特点决定了中药药效评价不能照搬西药的方法和标准。运用现代技术和中药自身特点建立中药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是正确评价中药疗效的关键。质量稳定是药效评价的前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疗效评价必不可少的工具,整合调节的作用方式要求药效指标的选择要多样化,避免主观误差的手段是利用数学模型和参数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作用机制的阐明还需要规范的临床药理实验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8.
因为交通、经济、烧伤知识贫乏等原因,很多大面积烧伤患者不能在伤后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我们接诊时病人往往已处于休克或接近于休克状态。特别是小儿,机体调节机能及对体液丧失的耐受能力更差,休克的发生率更是高于成人。接诊时我们往往期望在短时间内输入所缺液体,以使患儿血压、心率、尿量维持在理想状态,但往往由于补液不当,导致脑水肿的发生。所以延迟复苏患者如何进行容量复苏已越来越被我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药方剂有效成(组)分配伍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29  
方剂通过配伍提高临床疗效,组分配伍是中药方剂配伍的新形式。组分配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其目标是能够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用药,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适应证明确且针对性好,成分及作用机理相对清楚,质量稳定可控,能够产业化推广。因此,组分配伍必须要建立标准组分的配伍方法,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主要组分,剔除有毒组分,还要建立组分剂量配比的方法。组分配伍模式有从有效方剂的饮片配伍深入到组分配伍,直接组分配伍及单味药的标准组分配伍几类,组分配伍的作用方式仍然是多组分、多靶点、整体综合调节。有效组分配伍的意义在于确保临床用药剂量准确和安全有效,提高疗效,节省药材,减少毒副作用。通过上述工作创制成分清楚,机理明确的现代中药。现代对中药化学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为有效组分配伍提供了科学依据,现代医药学面临的多基因复杂性疾病靠单一成分难以获得最佳疗效为有效组分配伍新药提供了新机遇。因此,从传统有效复方中寻找最佳配伍,从成分清楚的单味标准组分中按中医理论组合最佳配伍,突破以临床经验积累作为中药研制的一贯模式,相信可以为中医学术进步及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主要交通路口汽车尾气污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太原市主要交通路口汽车尾气污染状况,为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太原市交通路口A和B作为监测点,2008年3—4月各自连续采样一周。采用质量法测定细颗粒物(PM2.5)浓度。索氏提取法提取PM2.5无机成分,采用原子荧光仪测定无机成分中砷、汞,采用原子吸收仪测定镍、镉、铬、铅、矾,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NO_x,采用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CO。结果A路口空气中PM2.5日均浓度为1.604 mg/m~3,显著高于B路口(0.64 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路口空气中镍、铅、汞、镉、铬5种元素的浓度均高于B路口,汞、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路口空气镍浓度最高达0.842μg/m~3。A路口的CO和NO_x浓度分别为5.054、0.106 mg/m~3,显著高于B路口(0、0.063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太原市主要交通路口汽车尾气污染严重,特别是PM2.5、CO和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