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78篇 |
免费 | 245篇 |
国内免费 | 1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2篇 |
儿科学 | 54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164篇 |
口腔科学 | 42篇 |
临床医学 | 768篇 |
内科学 | 372篇 |
皮肤病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156篇 |
特种医学 | 26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429篇 |
综合类 | 1547篇 |
预防医学 | 456篇 |
眼科学 | 25篇 |
药学 | 618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727篇 |
肿瘤学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127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187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203篇 |
2013年 | 214篇 |
2012年 | 254篇 |
2011年 | 273篇 |
2010年 | 261篇 |
2009年 | 233篇 |
2008年 | 263篇 |
2007年 | 251篇 |
2006年 | 260篇 |
2005年 | 251篇 |
2004年 | 181篇 |
2003年 | 214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179篇 |
2000年 | 160篇 |
1999年 | 121篇 |
1998年 | 130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91篇 |
1994年 | 91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63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44篇 |
1981年 | 26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12篇 |
1977年 | 9篇 |
1976年 | 7篇 |
196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探索可早期预测严重败血症病人死亡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或系统模型。方法:对ICU连续收治的26例严重败血症病人行前瞻性观察28天,分析其死亡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共有14人(54%)死亡,多死于第1周内(74%)。根据循环中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能早期预测其脏器衰竭和死亡。一些临床指标水平在死亡病人与生存病人之间差别较大,其中包括血总胆红素、pH值、红细胞压积、氧合指数、动静脉血氧差、四项SIRS指标和一些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结论:综合上述指标可以尝试建立起了一个能够早期评估病人死亡可能性的积分系统。 相似文献
162.
163.
目的 探讨合成11C-[2-甲氧基]-左旋千金藤啶碱(11C-M-l-SPD)的方法及其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 使用11C-三氟甲基磺酰甲烷(CH3-triflate)进行11C标记M-l-SPD,采用“反应瓶”法制备11C-M-l-SPD.SD大鼠25只,均为雄性,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5组,经尾静脉注入11C-M-l-SPD0.2ml (22.2 MBq),分别于5、15、30、60和90 min后断头处死,取出肺、心、肝、脾、胃、肠、肾、肌肉、脑等组织器官.于上述时间点取出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小脑、海马、纹状体、丘脑、脑干,测质量.用γ计数仪测定各组织放射性计数,计算湿组织%ID/g.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11C-M-l-SPD放化合成时间约为15 min,时间校正后放化产率为16%~34%;11C-M-l-SPD注射液为无色,pH值约为6.5,放化纯大于95%.11C-M-l-SPD在体内吸收迅速,分布广泛,以肝、肾、心、脑、肺分布最多.静脉注入11C-M-l-SPD 5 min后在各组织内放射性分布达到高峰,5min后各组织呈明显下降趋势,给药后60 min,各脏器内放射性明显下降.11C-M-l-SPD主要经肝、肾代谢,肝、肾组织在注药后5 min放射性分布分别为(1.484±0.350)%ID/g和(1.323±0.153)%ID/g,90 min分别为(0.478±0.039) %iD/g和(0.394±0.165)%ID/g.在胃、脾、肠、肌肉等组织放射性分布较少.各脑区内放射性分布5 min达到高峰,各脑区放射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4、0.690、0.333、0.487和0.686,P均>0.05).结论 使用11C模块自动化制备11C-M-l-SPD简便快速,有望用于l-SPD的活体PET显像.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探讨山东省沿海地区中国汉族男性群体的白细胞介素(IL)-1β启动子区rs1143627(-31C/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状况及其与痛风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8例痛风患者和210名健康对照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中国汉族男性群体的IL-1β启动子区rs1143627(-31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痛风发病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采用Hardy-Weinberg检验确认标本的群体代表性,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痛风组中IL-1β启动子区-31C/T位点CC,CT和TT基因型分别为32.7%,43.3%和24.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1.9%,46.2%和21.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7,P>0.05);2组的等位基因频率C和T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4.3%,55.0%;45.7%,45.0%;χ2=0.038,P>0.05).经χ2检验,IL-1β基因-31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痛风病的危险因素无显著性关联.结论 尚不能认为中国沿海地区汉族男性人群中IL-1β启动子区rs1143627(-31C/T)基因多态性与痛风有关联性.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gene polymorphism of the C/T genotype of rs1143627 in the promoter of IL-1β gene in male population living in the coastal area of Shandong, and thu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e polymorphism of IL-1β and gout. Methods A total of 208 gout patients and 210 healthy controls were enrolled. The 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olymorphism of IL-1 β -3 1C/T and gout in Chinese were investigated and genotype frequencies and allelic frequencies was calcula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method. Hardy-Weinberg was used to verify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the sampl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performed with χ2 test and t-test. Results The frequencies of CC, CT, and TT genotypes were 32.7%, 43.3% and 24.0%,respectively among gout patients, while they were 31.9%,46.2% and 21.9%, respectively among the control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in IL-1β -31C/T genotype frequencies between gout patients and controls (χ2=0.427, P>0.05). The allele frequencies of C and T in gout cases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s (54.3%, 55.0%; 45.7%, 45.0%; χ2=0.038, P>0.05). Moreover, no association between IL- I β-31 C/T genotypes and risk factors for gout were observed in gout cases by χ2 test. Conclusion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 that the C/T genotype of rs1143627 in the promoter of IL-1β gene is not associated with gout in male population living in the coastal area of Shandong. 相似文献
165.
非去极化肌松药在临床上常复合应用,以加速起效,延长或缩短时效。两种非去极化肌松药复合应用时,化学结构相同者其作用一般表现为相加,化学结构不同者其作用一般表现为协同;两种时效不同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序贯给药,后用肌松药的时效明显受前一肌松药时效的影响;采用预注药法给药后能缩短插管时间。从化学结构和受体水平以及药代动力学方面加深对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有助于指导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166.
167.
168.
169.
目的 采用在体兔心脏模型研究利多卡因对室颤(VF)自限性的影响.方法 在使用利多卡因前后测定a(左室前壁)、b(左室心尖部)两部位的心室舒张期阈值(VDT),心室相对不应期(VRRP),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不应期离散(RPd),心率(HR),左心室压力(LVP),随后,用脉冲串刺激诱发VF,观察诱发VF的致颤阈值(VFT).结果 在体兔心脏模型和使用利多卡因前比较,VRRP及VERP延长(P<0.05),RRPd及ERPd缩小(P<0.05),VFT明显提高(P<0.01),LVP无变化.与使用利多卡因前比较,室颤的频率增快,室颤波的高度增加,室颤波的宽度变窄(P<0.01),室颤持续的时间缩短(P<0.01).结论 使用利多卡因,心室的不应期延长,其离散度缩小,VFT提高,VF不易诱发. 相似文献
170.
目的 探讨SARS病区的院内感染管理的各危险因素与SARS超级传播事件(SSE)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发生SSE的35个病区和没有SSE发生的51个病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单因素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SARS病区的院内感染管理的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暴露水平与SSE的发生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SARS的超级传播事件中,医院院内感染管理的各个危险因素(包括医院是否对员工进行防止医院感染的培训,是否提供各种医院感染管理的文字规范,医疗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的提供等)与医院的SARS超级传播事件的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