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74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的关联。方法 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产前保健门诊招募待产孕妇及其单胎活产儿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进行随访,最终纳入3 556对母亲-儿童。问卷收集孕妇相关信息和儿童随访资料,并采用《妊娠相关焦虑量表》和《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评定量表》(父母版)分别评定孕妇妊娠相关焦虑情况及学龄前儿童的执行功能。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相关焦虑对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 3 556名孕妇年龄为(26.78±3.42)岁,学龄前儿童年龄为(4.32±0.46)岁,初产妇、独生子女和市区儿童所占比分别为94.96%(3 375名)、91.37%(3 249名)和88.98%(3 164名)。仅孕早、晚期存在妊娠相关焦虑检出率分别为17.60%(626名)和6.30%(224名),孕早、晚期同时存在妊娠相关焦虑检出率为7.68%(273名);儿童总执行功能异常检出率为8.54%(304名)。调整混杂因素后,与孕早、晚期均无妊娠相关焦虑相比,仅孕早期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会增加学龄前儿童抑制、工...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索母亲孕期双酚A(BPA)暴露与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关联。方法对象源自马鞍山市出生队列,该队列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以马鞍山市4家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建立。采用固相萃取-同位素内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1 783名孕妇首次建档时采集血清的BPA浓度,于婴幼儿2.97~28.1月龄时,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1999年版)》评估其神经行为发育情况,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孕期血清BPA水平与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关联。结果孕期血清BPA检测和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状况评估数据完整的母子共931对。首次建档时孕妇年龄为(26.67±3.45)岁,血清BPA浓度(ng/ml)的M(P25,P75)为0.23(0.11,0.52),检出率为84.1%(783/931)。婴幼儿月龄为(13.18±5.46)月龄,男童占53.5%(498名)。婴幼儿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发育商得分分别为(97.88±16.32)、(97.16±15.35)、(99.64±15.47)、(95.3±16.04)和(98.95±14.76)分。调整其他相关因素后,孕期...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编制妊娠期生活事件问卷, 为孕妇妊娠应激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工具性支持。方法 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建立问卷的初始项目库, 利用初步确定的问卷对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招募的3 125名孕早期孕妇进行随访, 收集孕期生活事件信息, 采用两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等对问卷的项目进行筛选。结果 初步建立问卷的初始项目库共35项, 通过分析项目的阳性应答率, 12个项目的阳性应答率<0.1, 应删除;采用t检验法分析项目26的鉴别度, 结果显示P=0.074, 应删除;项目15、27、33的因子分析值分别为0.304、0.294、0.364, 考虑删除;项目2、5、21删除后, 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升高, 应删除;探索性因子分析时项目1的因子载荷值为0.167, 应删除;运用相关系数法进行筛选, 各项目与其他维度相关系数均<0.4, 与所在维度的相关系数均>0.4, 所有的项目均入选。结论 初步完成了妊娠期生活事件问卷的项目筛选工作, 共删除20个项目, 初步确定了妊娠期生活事件问卷由15个项目组成。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孕早期家用化学品使用与3种不良妊娠结局(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的关联情况。方法 选取在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部门进行孕产期保健体检并分娩单胎活产儿的10 269名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特征育龄妇女孕早期家用化学品使用情况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结果 美白霜的使用频率最高,其他家用化学品的使用频率较低,6 827人(66.5%)表示几乎不使用除美白霜以外的家用化学品;调查对象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分别为3.4%、1.8%、3.2%;以几乎不用为对照组,二项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用化学品使用与低出生体重(RR=1.11,95%CI=0.83~1.49)、小于胎龄儿之间(RR=1.07,95%CI=0.85~1.33)无统计学关联,甚至在早产组呈现出一种保护效应(RR=0.73,95%CI=0.58~0.91)。结论育龄妇女孕早期家用化学品使用与3种不良妊娠结局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45.
铁路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铁路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合肥市铁路施工单位943名在外施工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建筑工地流动人口总体上对艾滋病知识缺乏了解;文化程度和收入越高、打工时间越长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越高。在听说过艾滋病的734人中,仅有37.5%(275人)对艾滋病感染者持同情态度。943名调查对象中,不反对“婚前性行为”、“卖淫”和“嫖娼”者分别占39.6%、7.3%和6.9%。9.5%的被调查对象(90人)承认最近3个月内有过非婚性行为,其中28.6%(22人)承认从未使用安全套,仅10.4%(8人)每次使用。文化程度和艾滋病知识得分越高者安全套使用频率越高;探亲时间间隔和打工时间越长,安全套使用频率越低。结论铁路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存在HIV感染的危险性,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6.
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孕20周内母体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指标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格和婴幼儿期神经精神发育水平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建立945名孕妇队列,留取队列孕妇血清标本,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孕妇血清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水平;收集孕妇的一般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测量新生儿出生体格和婴幼儿神经精神的发育情况等。结果 孕期母体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处于不同百分段的孕妇所分娩的活产儿出生时身长和头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母体TSH水平<P5和≥ P95的新生儿出生身长和头围比母体TSH水平位于P25~P75的新生儿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头围与母体TSH-Z分呈倒"U"形分布模式(Y=33.940+0.003X-0.109X2F=4.685,P=0.009)。孕期母体TSH水平处于不同百分段的孕妇所分娩后代在出生后18~30个月时的精神发展指数(M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母体TSH水平≥ P90的婴儿MDI评价水平比母体TSH水平P25~P75的婴儿低6.39分(95% CI:2.29~10.49;P=0.002)。婴幼儿18~30个月时MDI与母体TSH-Z分亦呈倒"U"形分布模式(Y=103.249-1.524X-0.939X2F=6.616,P=0.001)。结论 孕妇血清TSH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头围,以及婴幼儿18~30个月时MDI关系密切;孕期母体TSH-Z分与新生儿头围和婴幼儿18~30个月时MDI均呈现倒"U"形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47.
1386名大学生童年期性虐待与不良心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对儿童性虐待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青少年或成年人童年期性虐待的发生类型上,对其不良心理行为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对某高校1386名大学生童年期性虐待与其不良心理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为系统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血清可溶性Fas(sFas)的表达水平,分析sFas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sFas与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是否涉及细胞凋亡.方法病例选自两所三甲医院住院SLE患者(n=68),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n=69);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ACR DI)量表,设计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器官/系统损害资料.利用流式细胞仪,采用连接素V(Annexin V,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检测研究对象的PB-MCs早期凋亡率;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sFas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组(n=68)的血清sFas表达水平(6876.27±1979.38 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3275.08±1023.01 PS/ml)(t=13.405,P<0.01),与SLE-DAI(r=0.274,t2.86,P=0.005)和SLICC/ACR DI(rs=0.437,t3.95,P<0.01)均呈正相关,与PBMCs的早期凋亡率也呈正相关(r=0.395,t=3.49,P<0.01).CNS损害SLE组(n=11)的血清sFas水平9576.60±3654.70 pg/ml高于非CNS损害SLE组(n=57)6629.37±2372.30 pg/ml(q=6.42,P<0.05),并且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69)3275.08±1023.01 pg/ml(F=75.10,P<0.01,q=13.93,P<0.05;q=13.45,P<0.05).肾脏损害SLE组(n=33)的血清sFas水平10968.45±4814.60 pg/ml高于非肾脏损害SLE组(n=35)6502.78±3971.00 pg/ml(q=8.20,P<0.05),并且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69)3275.08±1023.01 PS/ml(F=66.33,P<0.01,q=16.20,P<0.05;q=6.93,P<0.05).浆膜炎SLE组(n=6)的血清sFas水平10376.69±4149.50 pg/ml高于非浆膜炎SLE组(n=62)6718.34±2351.80 ps/ml(q=6.30,P<0.05),并且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69)3275.08±1023.01 PS/ml(F=75.71,P<0.01,q=12.28,P<0.05;q=14.48,P<0.05).结论SLE患者的外周血清可溶性sFas的表达水平增加,且血清可溶性sFas与患者的器官/系统损害关系密切.sFas表达升高、凋亡亢进在SI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sFas可较好反映患者器官/系统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膜上的Fas(mFas)/FasL(mFasL)的表达水平,分析mFas、mFasL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mFas、.mFasL与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是否涉及细胞凋亡.方法:病例选自两所三甲医院住院SLE患者(n=79),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n=69),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ACR DI)量表,设计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器官/系统损害资料.利用流式细胞仪,采用连接素V(Annexin V,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检测研究对象的PBMCs早期凋亡率;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膜上mFas和m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的PBMCs膜上mFas的表达水平(38.97%±7.64%)高于正常对照(28.82%±4.98%)(t:9.22,P<0.0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ACR DI)有正相关趋势,但未见统计学意义(rs=0.209,t=1.74,P=0.09),与PBMCs的早期凋亡率(r=0.381,t=3.35,P<0.01)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68例SLE患者mFas与器官/系统损害情况,结果发现SLE患者CNS损害组(n=11)PBMCs的mFas阳性率45.28%±8.71%高于SLE患者非CNS损害组(n=57)37.88%±10.02%(t=2.28,P=0.026);SLE患者肾脏损害组(n=33)PBMCs的mFas阳性表达率42.32%±9.48%亦高于SLE患者非肾脏损害组(n=35)35.62%±11.17%(t=2.65,P=0.009).患者和对照PBMCs膜上mFasL采用流式细胞术均未能检出.结论:SLE患者的PBMCs膜上mFas与患者的器官/系统损害关系密切.患者的凋亡率升高可能与mFas表达增加有关,而mFas表达升高、凋亡亢进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mFas可较好反映患者器官/系统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50.
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探讨留守状况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某县2所农村中学3410名初一~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种或几种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为32.2%,而非留守学生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4,P=0.000);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中学生心理症状检出率(36.3%)高于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控制父母文化程度、青少年性别、年龄、家庭住居地后,母亲打工和父母双方打工是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不容乐观。应鼓励农村父母尽可能留一方在家照顾子女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