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随着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与睡眠在时间分配上“定和限制”的成分数据属性被广泛认知,以往将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睡眠时间作为体质健康独立影响因素的研究,其方法学与所得结论的局限性凸显。目前,各国身体活动指南由以身体活动量为核心的局域性推荐向以24 h时间使用为基础的系统性推荐转变。从时间使用的角度来看,儿童青少年作息内容也具备成分数据的“定和限制”属性,“双减”政策后学生课业负担和课外学科类培训的减少必然意味着分配给其他活动时间的增加。从时间使用的视角提出“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需关注的重点,为全面改善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建立科学合理的作息习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目的 使用成分数据分析方法探究小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PA)水平、提高身体素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120名四、五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工作指导手册》指标和20 m折返跑评价小学生身体素质,采用加速度计结合问卷调查24 h活动行为,通过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行为与各体质指标的关系,探讨成分等时替代的效应。结果 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24.79±7.77)个]低于男生[(28.21±6.52)个],坐位体前屈成绩高于男生[9.00(5.00,14.00),5.20(1.00,9.75)cm](t/Z值分别为2.60,-3.15,P值均<0.05)。男生呈现较高的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和较低的静坐行为(SB),女生则为较低的LPA、MVPA和较高的SB。小学生MVPA与30 s跳绳、20 m折返跑成绩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13.19,7.90,P值均<0.05)。睡眠(SLP)、SB、LPA与体质指标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将10 ...  相似文献   
93.
目的 通过探讨广州市隔离人员在隔离期间心理及身体活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改善隔离人员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12320卫生热线调查正在隔离的居民人口学特征、焦虑和抑郁情况、身体活动和睡眠情况等。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及身体活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应用四项分解法探讨身体活动在心理和睡眠质量中的交互和中介作用。结果 721例调查对象中,24.41%睡眠质量差。以睡眠质量较好为对照,焦虑、抑郁、无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娱乐性静坐时间≥8.00h/d更容易出现睡眠质量差,调整OR(95%CI)分别为16.57(8.22~33.38)、25.23(11.51~55.31)、2.29(1.43~3.66)、4.14(2.25~7.62)。在焦虑和抑郁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中,娱乐性静坐时间≥8.0h/d的单纯中介效应超额相对危险度(95%CI)均为0.17(0.03~0.31)。结论 应及时为隔离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身体活动建议,特别是倡议其减少娱乐性静坐时间,缓解其由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的不良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家系资料中生存时间资料的遗传方差分量模型,评价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删失性状的影响。方法将单随机效应的Weibull回归模型扩展到多个随机效应,建立遗传方差分量模型,运用MCMC的方法进行参数估计,通过模拟研究说明参数估计的准确性。结果模拟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得到近似无偏的参数估计。结论基于Weibull回归模型的遗传方差分量模型可用于家系资料,研究生存时间资料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广东省居民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了解目前广东省居民的吸烟状况,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源、梅州、深圳、湛江、潮阳、广州、清远、韶关8个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共调查10 811人,总吸烟率为21.4%,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和职业的人群吸烟率不同,家里和娱乐场所居民吸烟所占比例较高,吸烟的主要原因受他人影响与社交需要。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降低人群吸烟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GMM)探讨HIV/AIDS患者在ART过程中CD4细胞计数变化趋势异质性,探讨不同变化轨迹亚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4-2019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开始ART、年龄≥15岁HIV/AIDS患者的基线和随访信息,采用LGMM模型识别CD4细胞计数的不同增长轨迹,根据AIC、BIC、aBIC等信息准则、Entropy值以及VLRT检验选择较优模型,采用Gray检验比较不同变化轨迹亚组患者的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的累积死亡率,采用部分分布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不同变化轨迹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HIV/AIDS患者14 293例,男性占80.95%。共随访56 615.41人年,随访中229例患者死亡,死亡密度为0.40/100人年,其中AIDS相关死亡98例,死亡密度为0.17/100人年,非AIDS相关死亡131例,死亡密度为0.23/100人年。LGMM模型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在ART过程中CD4细胞计数变化轨迹存在2个潜在亚组:“基线低水平-稳定增长组”(53.42%)(Class-1)和“基线高水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7.
目的应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根据基因的不同功能区域将ARID1A基因低频变异进行合并, 应用潜在类别模型分析合并后的ARID1A基因低频变异得到分类潜变量,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潜在类别模型将ARID1A基因低频变异人群分为3类, 类别1主要为基因未突变人群, 占比94.2%(2 452/2 603);类别2主要为基因转录调控功能区突变人群, 占比4.8%(124/2 603);类别3主要为基因外显子突变人群, 占比1.0%(27/2 603)。以类别1人群作为参照, 转录调控功能区基因突变可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OR为0.601, 95%CI为0.364~0.992,P=0.046)。结论潜在类别模型可识别肝癌相关基因低频变异, 潜在类别模型可推广应用于更多复杂疾病相关低频变异的遗传关联研究。  相似文献   
98.
采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广州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14 933名7~18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评价学生体质水平.结果 体质指标特征根λ>1的4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6.7%,确定为综合评价公因子,分别为体质综合因子(46.76%)、皮脂因子(17.08%)、体能因子(7.09%)和心血管功能因子(5.68%).体质综合因子得分随年龄呈增长趋势,且男生高于女生(P<0.01),12岁后差距进一步扩大;皮脂和体能因子得分均为女生高于男生(P值均<0.01),皮脂因子得分从11岁开始呈现明显的性别剪刀差;体质城乡差异主要表现为城市学生皮脂因子水平高于农村学生,而农村男生体能因子略优于城市男生(P值均<0.01).结论 因子分析法能够综合评价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在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时应综合考虑性别、年龄和城乡特点.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识别Cox回归模型中的强影响点,方法:从似然距离的观点出发,应用局部影响的分析方法,介绍Δk诊断量和最大影响曲率度量诊断量。结果:对参数估计有强影响的点,两种诊断量的绝对值远远大于其它点,结论:此法可有效地识别影响参数估计的强影响点,从而避免参数估计时得出错误的结论。如参数较多时,最大曲率度量方法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比较PI+2NRTIs、NNRTI+2NRTIs两种抗病毒治疗方案对初治HIV感染儿童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空腹血糖(FBG)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2019年间在广州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接受ART的15岁以下、经母婴传播的HIV感染儿童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将HIV感染儿童按初始ART方案分为PI、NNRTI两组;构建广义估计方程(GEE)比较两种方案对初治HIV感染儿童血清TG、TC、FBG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 共142例HIV感染儿童纳入分析,两组患儿的性别、确诊至开始ART的时间间隔、基线CD4细胞计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GEE结果显示,校正性别、开始ART年龄、基线CD4等混杂因素后,初始ART方案和治疗时间的交互作用对TG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6,95%CI:0.01~0.12,P<0.05),PI组TG水平高于NNRTI组。两种ART方案对TC、FBG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TC水平有显著升高(P<0.001)。结论 使用基于PI治疗方案的HIV感染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