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7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3篇 |
综合类 | 40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出版年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分析白介素25(interleukin 25,IL-25)及其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及肝内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并纳入行部分...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探讨乙酰阿地咪体外逆转多药耐药细胞株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MCF-7/Adr)以及人非小细胞肺癌耐阿霉素细胞(A549/Adr)的耐药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乙酰阿地咪与阿霉素共处理MCF-7、A549、MCF-7/Adr以及A549/Adr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以观察增敏和逆转耐药作用;用全功能酶标仪测定乙酰阿地咪与阿霉素共同处理MCF-7/Adr和A549/Adr细胞后细胞内积累阿霉素的荧光强度,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膜上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表达的变化。结果 乙酰阿地咪能降低MCF-7/Adr和A549/Adr对阿霉素的耐药性,10 μmol/L的乙酰阿地咪对MCF-7/Adr和A549/Adr逆转倍数分别为10.8、20.1,其逆转作用与乙酰阿地咪呈剂量依赖关系,且对MCF-7和A549细胞也具有增敏作用;随着乙酰阿地咪浓度的增加,MCF-7/Adr和A549/Adr细胞内积累阿霉素的荧光强度增加率增加,呈剂量依赖性;经乙酰阿地咪处理的MCF-7/Adr和A549/Adr细胞P-g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降低水平随乙酰阿地咪浓度增加而更明显。结论 乙酰阿地咪可显著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其机理与抑制多药耐药蛋白P-gp的表达有关,提示乙酰阿地咪具有潜在的克服肿瘤化疗中多药耐药现象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3.
目的对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月在该院治疗梅毒的患者166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该院健康体检患者402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观察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30.72%,"大三阳"的阳性率为50.98%,"小三阳"的阳性率为39.22%;对照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17.91%,"大三阳"的阳性率为30.56%,"小三阳"的阳性率为55.55%。两组患者乙肝病毒携带率、"大三阳"的阳性率及"小三阳"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健康患者,梅毒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对梅毒患者在乙肝病毒的传播上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探讨血清α-酸性糖蛋白(α1-AG)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德国BN-2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106例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6例、肝炎23例、脑梗塞20例、手足口病20例、肺癌17例)和5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α1一酸性糖蛋白(α1-AG)检测.结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脑梗塞患者、肺癌患者的α1-A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其中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α1-AG浓度的升高尤为显著,手足口病患者的α1-AG浓度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肝炎患者的α1-AG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结论 检测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对各类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研究大鼠服用丹酚酸B合用匹伐他汀后药动学及肝细胞摄取能力的改变.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实验一组单用丹酚酸B(2.5 g/kg)给药;另一组丹酚酸B合用匹伐他汀(0.5 mg/kg).两药合用时先丹酚酸B后匹伐他汀相继灌胃,间隔15 min,眼球静脉取血,探讨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s,OATP)底物匹伐他汀对丹酚酸B的药动学影响.然后,游离大鼠原代肝细胞,考察匹伐他汀对大鼠原代肝细胞摄取丹酚酸B的影响.结果 丹酚酸合用匹伐他汀后,丹酚酸B的药动学特性发生明显变化,AUC(0t)、AUC(0-∞)和Cmax分别增加了54.63%、69.72%、50.56%.随着匹伐他汀浓度增加,其对大鼠原代肝细胞摄取丹酚酸B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IC50为(5.21±1.68)μmol/L.结论 丹酚酸B肝脏转运机制可能与OAT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72位患儿血药浓度,结合临床不良反应观察,采用χ2检验分析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血清MTX C24 h≥40μmol.L-1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血清MTX C24 h〈40μmol.L-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MTX C48 h≥1.0μmol.L-1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血清MTX C48 h〈1.0μmol.L-1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TX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直接取决于MTX血药浓度的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纹理分析在BI-RADS 4类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BI-RADS 4类乳腺结节患者(共96个结节)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接受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及病理诊断,分析影像资料,判断纹理特征诊断模型在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miR-651-3p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剖宫产分娩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0例(均为正常足月妊娠),重度子痫前期组20例(足月重度子痫前期组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miR-651-3p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双变量关联性分析方法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miR-651-3p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足月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miR-651-3p也较对照组表达升高(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miR-651-3p表达量分别与收缩压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呈正相关(r=0.6824,P0.001;r=0.6930,P0.001);与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出生身长呈负相关(r=-0.7365,P0.001;r=-0.4479,P0.05)。结论:MiR-651-3p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高表达,且与某些临床特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