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19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丹参对下颌骨骨折后血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SD大鼠120只,造只单侧下颌体实验性骨折,实验组60只,骨折后肌注丹参0.5ml,于术后第3、5、7、10、15、20天用放射性微球分布技术测定骨折远中段及其周围软组织的血流量变化。结果显示:丹参能明显改善骨折段及其软组织的血供。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裸露的硬腭用转染γ-IFN基因的羊膜复合组织片修复后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其抑制瘢痕形成的机制。方法:对4组(每组20只)3周龄雌性SD大鼠裸露的左侧硬腭骨面分别采取靠肉芽组织自行生长修复、羊膜移植、羊膜负载的羊膜复合组织片移植、转染γ-IFN基因的羊膜复合组织片等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然后通过HE染色、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及电镜检查的方法观察不同修复法分别在术后3、6、8周时各种纤维成分含量及瘢痕形成的情况。结果:术后3、6、8周,各相同时期相比,用γ-IFN基因转染的羊膜复合组织片和羊膜复合组织片修复组,其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含量明显少于其它组。结论:用羊膜负载的羊膜复合组织片及转染γ-IFN基因的羊膜复合组织片修复硬腭裸露的软组织缺损,瘢痕纤维化程度低,减少了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瘘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76 例腭裂修复术后瘘的发生率和可能影响瘘发生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腭裂类型、裂隙的程度、手术方法以及术者技能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总瘘孔率为6.8%(12/176).发生于硬软腭交界处的瘘孔率为66.7%,硬腭前部的瘘孔率为25%,软腭区域的瘘孔率为8.3%(P<0.05).瘘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及裂隙的程度无关(P>0.05).专家组手术后瘘的发生率为2.4%,低于住院医师手术后瘘的发生率10.6%(P<0.05).硬软腭裂组(hard and soft cleft palate, HSCP)与双侧完全性腭裂组( bilateral complete cleft palate, BCCLP)瘘的发生率分别为20.6%, 9.6%, 大于单纯性软腭裂组(soft cleft palate, SCP)和单侧完全性腭裂组(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palate, UCCLP) (均为2.7%)(P<0.05),前后2 组内部之间瘘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并没有增加腭瘘的发生率,瘘的发生率与腭裂类型,术者的操作技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4.
对DL-聚乳酸(PDLLA)夹板在8只狗的下颌骨、颧弓骨折内固定的疗效,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大体、组织学、四环素荧光活体骨标记、X线摄片,观察骨折4,8,12,28周时的内固定效果;PDLLA板的组织相容性及其在体内的降解,并与微型钢折内固定比较。结果表明:1.超高分子PDLLA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下颌体、颧弓骨折内固定中可获得良好固位,达到与微型钢板相同的内固定效果。2.PDLLA板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和异物反应。3.PDLLA板植入后脆性逐渐增加,术后3月仍呈原有外形,但重量下降,术后7月已降解为碎片和小颗粒,重量丧失70%以上,但何时完全吸收有待更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65.
以华西口腔医院参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具体实践为依据,分析口腔颌面部地震伤的诊治特点和救治措施,希望为未来国家应对大规模灾难性事件中口腔颌面部伤的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采用低频区相对能量值评价腭裂患者的高鼻音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的 通过语音频谱分析探索评价高鼻音程度的客观指标。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语音矫 治室保存的腭裂患者录音资料60份,采用阳宸VS-99语音工作站进行分析,获得低频区相对能量值(REL值);再由 专业语音治疗师和从未接触过语音治疗的口腔医师分别对这60份录音资料进行主观判听,获得专业主观判听值 和业余主观判听值。将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REL值与专业、业余主观判听值间的相关系数分 别为0·272和0·274,为低度相关(P<0·05);专业和业余主观判听值之间为中度相关(r=0·663,P<0·01)。结论  REL值可作为评价腭裂患者高鼻音程度的一项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7.
唇腭裂分阶段治疗的目标与实施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进和提升先天性唇腭裂的临床治疗水平始终是学者们努力的目标。文中根据唇腭裂治疗的规律,分解为四个治疗时间阶段进行讨论,从各阶段的治疗目标和相关技术原则出发,阐述各个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建立地塞米松(DEX)诱发 C57BL/6J小鼠的腭裂模型,并在腭发育期间检测E-钙黏素基因的表达,探讨DEX诱发腭裂与E-钙黏素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将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小鼠E10.0—E12.0,连续3 d按体重分别给予孕鼠注射DEX(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于E17.5在体视显微镜下检测各组腭裂的发生率;分别在E13.5、E14.5、E15.5、E17.5取胎鼠腭部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腭部形态及E-钙黏素的表达情况;在E14.0、E14.5、E15.5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组腭突中E-钙黏素以及β-钙黏素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DEX组腭裂发生率为43.59%(17/39),对照组为3.03%(1/33)。DEX作用后,腭突体积明显缩小,上皮不能接触,E-钙黏素阳性表达于腭突间充质中。在E14.0、E14.5及E15.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腭突E-钙黏素及β-钙黏素的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 DEX处理后,E-钙黏素在腭突间充质中异位表达,其基因表达上调,与其相结合的β-钙黏素表达量也增多,影响了间充质的增殖从而形成短小腭突导致腭裂。  相似文献   
69.
背景:牵张成骨对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的修复效果尚不清楚.目的:评估牵张成骨对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的修复效果.方法:通过系统检索1998/2009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BM文章库、Medline(ovid)、science direct、ISI以及手工检索国内国外学者公开发表的牵张成骨矫治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方面的文献.有关牵张成骨矫治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的临床研究,要求研究方法和测量指标的赋值方式相似,必须包括研究目的、设计、具体统计方法,其研究结果均可提供加权均数差及95%CI或可以换算成OR值及95%C/的基础数据,样本量不少于3例,以患者治疗前后颌面部变化作自身对照.运用Meta分析对牵张成骨前后唇腭裂患者颌面部前后向、垂直向X射线头影测量的软硬组织指标上下牙槽座角、前牙覆盖、颅底-上牙槽座角和鼻唇角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根据资料异质性检验,上下牙槽座角、前牙覆盖指标合并效应量加权均数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其余指标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其合并效应量加权均数差及其95%C/.结果与结论:共纳入文献9篇,患者123例.资料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上下牙槽座角、覆盖的研究具有异质性,而颅底一上牙槽座角、鼻唇角的研究具有同质性.漏斗图示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上下牙槽座角、覆盖、颅底一上牙槽座角、鼻唇角的合并效应量加权均数差均小于0,结果均具有显著性意义.此次Meta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口外支持式前牵张对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修复疗效,可为临床医师选择矫治颌骨畸形术式提供一定的指导.分析结果认为,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患者经Le Fort Ⅰ截骨、口外支持式前牵张后可有效延长前徙上颌骨,使颅底-上牙槽座角、上下牙槽座角角度增大,上唇曲度变平,鼻唇角趋向增大,矫正反覆盖情况,恢复正常的咬合覆盖关系.  相似文献   
70.
由于临床上滥用强力抗生素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作者发现其中一种假性瘤样临床表现常难以辨定,通常是深部间隙感染引起。本文旨在提出此假性瘤临床特点、诊断及处理,并讨论合理使用强力抗生素防止和治疗深部间隙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