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检测了113例产妇及其新生儿和2、8、9月龄幼儿的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显示,产妇及新生儿血清全部阳性,母婴间抗体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602,p<0.01),新生儿血比母血抗体高者有37.17%。至2月龄胎传抗体GMT已下降10倍,8月龄抗体阴转率为92.92%,此时麻苗基免成功率为96.43%。  相似文献   
72.
1.资料与方法:①广东省2000~2002年AFP病例所有资料均来自广东省AFP病例监测系统。由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AFP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集AFP病例粪便标本,冷藏送至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检测。②所用检测细胞为RD、L20B细胞系,标准抗血清为脊灰Ⅰ、Ⅱ、Ⅲ型,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灰实验室提供。按照WHO扩大免疫规划和传染性疾病部《脊髓灰质  相似文献   
73.
一起由3型腺病毒引起的咽结膜热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2 0 0 4年7月上旬广州市某幼儿园暴发的一起咽结膜热的病原学。方法 采集急性咽结膜热患儿急性期眼或咽拭子标本用Hep 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原始标本及病毒分离物使用PCR方法及序列测定进行检测鉴定。用分离鉴定的毒株作为抗原,测定7例患儿及2名健康儿童(阴性对照)双份血清中病毒的中和抗体。结果 2 2份患儿的咽拭子和眼拭子标本用PCR测定显示12份为腺病毒阳性,2 2份标本中只分离出9株毒株,经鉴定所有病毒株均为3型腺病毒,且与朝鲜分离的3型腺病毒同源性高达97%。以分离到的1株毒株与7例患儿自身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的中和试验显示恢复期中和抗体较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增长,2例阴性对照中和抗体无增长。结论 该起急性咽结膜热暴发是由3型腺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基于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结构蛋白HVP4基因序列测定,对人肠道病毒(HEV)进行快速检测和分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04年32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和扩增VP4基因,然后对扩增产物测序,通过序列的分析鉴定病毒型别。结果321份AFP病例粪便标本上清液,共检出阳性134份。获得VP4有效序列54条,其中37例RD、L20B细胞培养未检出的样本,检出HEV10例,脊髓灰质炎病毒(PV)5例,柯萨奇病毒(CV)9例,人鼻病毒(HRV)12例,埃可病毒(ECV)1例;9例细胞培养为其它HEV的样本,检出CV5例,EV2例,HRV2例;RD、L20B细胞培养结果6例与VP4测序结果相符。结论应用VP4序列测定对HEV进行快速诊断和分型是一种快速简单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HEV感染引起的爆发疫情的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75.
Hep-2细胞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人咽喉上皮癌细胞(Hep-2)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例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与研究,为该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ep-2细胞培养法,对2003年l~2月广东省收集的SARS病例的咽拭子等标本分离致病病原体,并应用电镜形态学、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部分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分离的病原体进行研究。结果 132例SARS病例的3l份咽拭子、100份痰液和l份尸检肺组织标本中有73份标本致单层细胞出现“蚀斑病变”,细胞病变阳性率为55.3%,其中48h阳性率为36.4%。采用巢式PCR(Nested-PCR)对其中25份出现“蚀斑病变”细胞培养物进行检测,能扩增出冠状病毒的特异片段;对中2-18、中2-19等6份Nested-PCR产物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显示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外公布的结果一致,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人或动物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在58%~76%之间。通过电镜在SARS病例标本(中2-10)病变细胞及l份尸检肺组织标本中观察到衣原体样颗粒和病毒样颗粒。结论 从接种SARS病例标本的Hep-2细胞病变培养物中证实有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76.
1992~1993年在广东省惠东县进行亚热带地区肠道病毒对TOPV免疫干扰的研究,观察在夏、冬季基免的188名儿童肠道病毒带、排毒情况和服苗后血清抗体反应,还检测母乳和生活污水。结果TOPV免疫一或三次后,冬季各型抗体GMT比夏季高2.0~7.1倍,健康儿童服苗前肠道病毒带毒率为54.8%,夏季高于冬季;服苗前带毒与否,各型抗体GMT差异有显著性,不带毒者高于带毒者1.5~1.7倍;服苗前抗体≤ 1:16者,服苗后各型抗体GMT冬季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77.
2009-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2009--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0年广东省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和2010年广东省分别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3078和226620例,报告死亡病例22和63例.发病率为97.53/10万和235.13/10万,死亡率0.02/10万和0.07/10万。2年度发病率居前5位的地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海、中山、东莞、佛山市)及惠州市为主;2年度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在4-7月和9-10月呈现2个高峰期(前者为全年高峰期),死亡病例在4-7月呈现高峰期;2年度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2009、2010年分别占78.71%和81.04%),死亡病例均为5岁及以下儿童;2年度男女发病率性别比分别为1.81:1.00、1.74:1.00,死亡率性别比分别为1.67:1.00、2.58:1.00;2年度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均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72.21%和73.96%。2年全省报告手足口病10例及以上聚集,}生疫情分别为29、39起,平均罹患率分别为1.47%、4.86%。2009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2889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感染病例构成比最高(49.57%,1432/2889),2010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5355例,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病例构成比最高(55.41%,2967/5355)。2009年报告的22例死亡病例均为感染EV71的实验室确诊病例,2010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的57倒死亡病例中,EV71感染病例构成比为94.74%(54/57)。结论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于2009年,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优势毒株发生转变。做好社区3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是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8.
广东省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在对脊灰病毒进行监测的同时,也分离到大量的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NPEV是无菌性脑炎、脑膜炎的主要病因,同时有些型别也是造成小儿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对NPEV做进一步研究.现对1995~2000年分离到的230株NPEV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AFP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是消灭脊髓灰质炎(下简称脊灰)的重要措施。我省自1991年建立脊灰专报系统,1994年全面实施急性弛缓性麻痹(川T监测工作以来,已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省的监测网络,川T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得到改善和提高。现将我省1996年Ap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监测系统评价如下:资料和方法1资料来源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主动监测月报表,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结果。2方法(l)对15岁以下Al}7I,病例进行报告,由县级脊灰监测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取材、送检,市级脊灰监测人员对病例进行随访,省级脊灰…  相似文献   
80.
广东省1985~1993年脊髓灰质炎流行野毒株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省是脊髓灰质炎(脊灰)高发区,1985~1993年各年都有流行,历年流行的脊灰野毒株均为I型病毒。在历年来分离的流行病毒株中,选择不同时期的I型脊灰病毒22株做PCR-RFLP分析,发现广东省脊灰I型流行株共有9种电泳图谱类型,显示了在基因水平上的多样性。根据PCR-RFLP分析结果又选择了其中9株代表株,对其VP1编码区300个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各年的流行株间序列有差异。此结果表明,广东省脊灰流行与多种基因型脊灰病毒的存在有关,但口服脊灰疫苗(OPV)形成的免疫屏障可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