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出生缺陷儿母亲精神抑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儿母亲的抑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科学指导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及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在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的吕梁地区中阳、交口、柳林3县对151位出生缺陷儿的母亲和303位对照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出生缺陷儿母亲中5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26%的人重度抑郁。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健康自评、幸福感、家庭经济状况自评、住房附近有无化工厂、家中有无单独厨房、家庭是否欠债为生育出生缺陷儿育龄妇女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结论生育出生缺陷儿的育龄妇女心理压力较大,较正常生育妇女更易出现明显的抑郁情绪。应特别关注该特殊群体,对其加强心理健康的指导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在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方面,全世界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同仁们已共同认识到,流动人口数量和规模的日益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中国情况也不例外。相对固定人口而言,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群体。人口流动的本身与艾滋病并无因果关系,而是其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生育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流动人口的生育状况,分析和探讨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1位符合入选标准的流动人口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1414人发生过性行为,现有孩子数为1.09±0.76个,最多孩子数为5个。期望的孩子数为1.68±0.82个,其中男孩最多想要5个,女孩最多想要4个,均多于现有孩子数。流动人口现有孩子数与期望孩子数之间存在正相关。调查的男性对象认为首次生育属于意外妊娠的比例为18.81%,女性则高达33.61%。男性、文化程度高、个人和家庭平均月收入水平较高、建筑工人的首次生育属于意外妊娠的比例较低。结论:流动人口生育总体处于不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存在多育现象,生育期望值高于现有值,存在期望男孩倾向。建议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为流动人口提供安全有效的生殖健康服务,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机制,改变其生育观念,稳定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郑晓瑛  陈鹤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1):1411-1413
目的 了解中国初婚育龄妇女不孕症的省际差异及与各省经济发展的关系.方法 基于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共获得符合研究条件的嵌套在30个省级单位内的3 414名育龄妇女样本,利用二层logistic回归模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不孕率为18.0%(95% CI=16.7%~19.3%),二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孕症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省份人均GDP水平与个体不孕风险呈负相关(OR=0.64,P<0.05),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则与个体不孕风险呈正相关(OR=1.04,P<0.05).结论 中国的不孕症存在省际差异,并与各省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其中的作用路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稽留流产发生关联。方法:检索自然流产和稽留流产文献数据并进行整理,用Mantel-Haenszel法合并OR值,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妇女孕早期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发生自然流产的合并OR值为4.72(95%CI:3.77~5.92),发生稽留流产的合并OR值为4.31(95%CI:2.68~6.94);在有解脲支原体感染史妇女中,自然流产和稽留流产的发生危险随着其复发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是自然流产和稽留流产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有效诊断解脲支原体感染,可避免妇女生殖道感染中滥用或误用抗生素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实施孕前保健或围孕保健的主要目标是为育龄妇女提供健康促进和预防服务,以降低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本文重点讨论了孕前-围孕保健概念的提出及发展和孕前-围孕保健服务提供的连续性和广泛性,并讨论了我国现阶段实施孕前-围孕保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地区人群监测和医院监测出生缺陷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方法在中国出生缺陷高发的山西省选择2个高发县作为研究地区,对该地区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孕满20周及以上胎儿及婴幼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进行分析。人群监测采用社区调查和医院登记相结合的方法,医院监测来自当地医院妇产科及B超检查的登记册,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出生缺陷发生率及顺位,孕20周至生后7d或至3岁时的差异。结果 2002至2004年医院监测累积出生4855人,出生缺陷11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32.7/万出生;人群监测累积出生6420人,出生缺陷22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47.4/万出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在孕20周至生后7d的常规监测年龄段,医院和人群监测资料出生缺陷均以神经系统畸形为主,神经系统、耳部畸形、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皮肤缺陷发生率均为人群监测高于医院监测。人群与医院监测的前5位出生缺陷顺位一致,依次为无脑儿、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脑膨出、唇和(或)腭裂。当人群监测年龄延长至3岁时,出生缺陷发生率高达844.2/万出生,是孕20周至生后7d人群监测数据的2.43倍,是医院监测数据的3.63倍。人群监测孕20周至3岁时出生缺陷顺位变化较大,前5位依次为腹股沟疝、无脑畸形、先天性智力低下、先天性心脏病和脊柱裂。结论出生缺陷的水平和顺位与监测方法和时段密切相关,在常规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基础上,可将部分出生缺陷监测时间延长至3岁,可发现更多常规监测以外的出生缺陷种类,为出生缺陷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未婚女性青少年生殖健康治疗服务的需求现状,为改善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政策发展研究项目"2009年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全国抽样调查"数据,选取其中关于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相关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分析。结果:共回收未婚女性青少年有效问卷10970份;在最近12个月中,女性青少年的治疗需求率为35.5。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年龄越大、个人可支配收入越高,其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越高;有宗教信仰、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青少年需求较高;农村地区青少年的需求高于城镇青少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需求高于东部地区。结论:未婚女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率较高,不同特征者需求不同。应为青少年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生殖健康服务保障,重点关注低文化水平、农村和西部地区青少年的服务需求;引导高收入、有性行为的青少年降低高风险行为,促进其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我国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与老年虐待之间的关系,为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解决老年虐待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2010年实施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中9 057名年龄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特征、躯体健康状况以及老年虐待状况等。采用Pearson检验、χ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虐待发生率为6.39%。躯体健康状况与老年虐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0.064,P<0.001),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越差,遭受老年虐待的风险越高。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与健康老年人相比,罹患一种、两种疾病的老年人受虐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59(95% CI:1.19~2.12)、2.10(95% CI:1.61~2.71)。结论 我国老年虐待状况堪忧,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与老年虐待之间存在正相关,躯体健康状况越差的老年人越容易遭受虐待。  相似文献   
20.
郑晓瑛 《中外医疗》2008,27(32):140-140
目的 探讨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及其在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30例急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14例肝癌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TM水平,并与1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代偿、肝硬化失代偿组血浆TM水平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急性重症肝炎组明显高于急性甲型肝炎组,肝硬化失代偿组显著高于代偿组,肝癌病人术前血浆TM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TM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可作为某些肝脏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