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影响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肾移植受者150例临床资料.其中24例发生DGF,对可能影响DGF发生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提取移植肾供者172例和健康体检者157例外周血中基因组DNA,应用多重PCR和特异性引物多态PCR技术检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基因多态性,比较DGF和无DGF组供者GST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结果 受者DGF组和非DGF组性别(χ~2=0.028,P=0.867)、PRA(χ~2=1.564,P=0.211)及透析类型(χ~2=0.585,P=0.444)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术后第2个24 h尿量、第1和第2个24 h入量与T_(1/2(SCr))间存在线性关系(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提示术后第2个24 h尿量可判断受者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情况(RR=1.002,P=0.001).DGF组供者GSTMl基因型缺失频率为86.4%,与未发生DGF组的62.7%、健康对照组的4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者术后第2个24 h尿量对预测DGF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供者GSTMl基因型缺失可能是发生DGF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个体,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的变化规律,并评价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免疫抑制治疗个体、健康个体外周血微量CMVDNA的检测,分析CMVDNA与免疫抑制剂浓度的关系;同时对30例患者的连续标本进行配对实验,说明过度免疫抑制可导致微量CMVDNA的出现。结果:健康个体组、环孢素组、FK506组中微量CMVDNA阳性率分别达到0%、42.24%和11.8%,阳性组平均免疫抑制药物浓度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高药物浓度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5)。配对实验提供了相同的结果。结论:免疫抑制药物浓度影响微量CMVDNA动态的变化,部分反映了个体免疫抑制状态,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6.
17.
目的 采用相对的两对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CTPP),建立简单、准确、快速、经济、大规模检测代谢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方法.方法 针对I相代谢酶CYP1A1(A4889G)和Ⅱ相代谢酶EPHX1(A416G)、NQO1(C609T)SNPs设计PCR-CTPP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将其基因分型结果与DNA测序结果进行比对,验证准确性.用该PCR-CTPP检测方法对随机选取的183名汉族健康人进行上述SNPs检测,并与其他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条件优化,PCR-CTPP检测方法可快速清晰地区分CYP1A1(A4889G)、EPHX1(A416G)和NQ01(C609T)的基因型,并与DNA测序结果相符合.183名汉族健康人中,CYP1A1(A4889G):A纯合子103例(56.3%),G纯合子8例(4.4%),A/G杂合子72例(39.3%);EPHX1(A416G):A纯合子142例(77.6%),G纯合子4例(2.2%),A/G杂合子37例(20.2%);NQO1(C609T):C纯合子60例(32.8%),T纯合子32例(17.5%),C/T杂合子91例(49.7%).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且存在种族差异(P<0.05).结论 PCR-CTPP检测方法可简单、准确、快速、经济、大规模地检测代谢酶基因SNPs,可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大样本筛选. 相似文献
18.
结肠癌中RHAMM与ERK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运动的受体(receptor for 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RHAMM)和ERK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其在结肠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结肠癌患者标本30例及其相应癌旁组织,通过real-timePCR对RHAMM和ERK2进行检测。结果:RHAMM和ERK2在结肠癌组织较癌旁组织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且两者表达在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3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222和P=0.173),但都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和P<0.001);两者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P=0.009,r=0.465)。结论:结肠癌中的RHAMM和ERK2表达都高于正常组织,且两者表达有相关性,RHAMM可能通过Ras-ERK途径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进展及转移,RHAMM和ERK2可作为患者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血清GP73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健康志愿者,110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血清GP73检测,同时病患组均进行HBeAg及肝功能等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1.肝纤维化各组较正常组均明显增高(P<0.01),随着纤维化的进展,肝纤维化分期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别(P<0.01)。45例入院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经扶正化瘀等治疗后,第7、30天复查GP73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且治疗后第30天与第7天相比也有明显差别(P<0.01)。2.所有肝硬化患者经child-pugh分级并与其GP73值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922,P<0.01)。3.所有患者根据HBeAg阴、阳性进行分组,HBeAg(+)组GP73明显高于HBeAg(-)组(P<0.01)。结论:血清GP73的测定有助于肝纤维化病的诊断和肝损害情况的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