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增强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2例,比较102例患者增强CT表现及超声表现,胰腺炎检出率。结果(1)在胰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方面比较,超声检出率显著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局限性增大、胰腺内小灶液区,CT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与CT检出轻型急性胰腺炎检出率分别为67.6%与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急性胰腺炎超声与CT检出率分别为92.8%与9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彩色超声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均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应用中可以将二者联合应用,即可以相互弥补缺陷,又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要检出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术前Lauren分型的价值。方法通过研究293例术后确诊胃癌患者的术前三期增强扫描CT图像,比较三种Lauren分型的胃癌在发生位置、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肿瘤厚度、体积及各期CT值方面的差异。结果胃癌的Lauren分型在位置、淋巴结转移、肿瘤厚度及门脉期、延迟期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三期增强扫描可较好的反映胃癌的Lauren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卵巢单纯型无性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卵巢单纯型无性细胞瘤的临床和CT、MRI资料,总结其诊断要点。结果年龄范围:6-23岁,中位数:16岁;均单侧发生,呈类圆形或分叶状(12/3),边缘清晰,15例行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均以实性为主,5例呈均匀密度,8例病灶内见小条片状,2例见较大片状坏死;6例见点、条片状钙化。增强后,14例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延迟强化。其中,12例病灶内见卵巢动脉进入肿块内供血,且9例血管呈"间隔状"排列。1例动脉期较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延迟强化;4例同时行MRI检查,纤维间隔T1WI/T2WI均呈低信号,增强后肿块轻度强化,"纤维血管间隔"及包膜明显强化;出现腹膜后及子宫直肠陷凹、盆腔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各1例,均未见远处脏器转移;6例伴血清β-HCG升高,2例伴LDH增高。结论卵巢单纯型无性细胞瘤好发青少年女性,密度较均匀,血供丰富而实质强化却相对较轻,特别是MRI增强后病灶内出现"纤维血管间隔"、包膜明显强化,结合血清β-HCG、LDH明显升高,大部可明确诊断;CT增强后病灶内出现"血管间隔"对本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PFNA与DHS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7月-2012年6月本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4例75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治疗组与DHS治疗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PFNA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各项指标均比DHS组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过程中,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因此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行之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带有不同变异位点的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 1)vpr基因对感染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其致细胞周期变化和致细胞凋亡的机制间的可能关系。方法以14个带有HIV 1 vpr基因片段的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将其转染Hela细胞,并设立保守株vpr基因转染细胞、突变株vpr FS基因转染细胞、空载体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 PCR)检测目的基因转染成功后,Pi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被转染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结果14个带有不同变异位点HIV 1 vpr基因片段的Hela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出不同的致细胞周期阻滞和致细胞凋亡的能力。发现转染保守片段HIV 1 vpr的Hela细胞,其细胞周期出现G2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但转染vpr C末端截断的vpr FS片段的细胞、空载体pcDNA3.1(+)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的Hela细胞无此现象。转染了HIV 1 vpr基因序列相对应的Vpr蛋白中含有70V、85P、86G、94G突变的片段,较vpr保守片段致感染细胞G2期阻滞和凋亡的能力明显下降。初步发现vpr诱导G2期阻滞百分率越高,其所致凋亡率亦越高。结论HIV 1vpr基因有明显的致感染细胞G2周期阻滞和致细胞凋亡的作用,但vpr C末端截断的vpr FS片段无此功能。说明中国感染者HIV 1 vpr基因表达蛋白的70V、85P、86G、94G位点突变能使其致感染细胞G2期阻滞和凋亡的能力下降。vpr诱导G2期阻滞的程度与其致凋亡水平可能相关,提示两者的发生机制可能有一定的关联。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HIV 1致病机制和探索可能的基因干预措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合并软组织及血管缺损断肢再植术中的疗效.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急诊修复各种外伤原因所致肢体离断伤伴血管及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10例.结果 临床应用10例,除3例皮瓣远端小部分表皮坏死,经二期植皮愈合外,其余皮瓣及再植肢体均完全成活,术后经2~10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位置稳定,血管口径较粗,可游离移植修复皮肤缺损及桥接吻合离断肢体缺损的血管,在伴有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断肢再植术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一种直接、快速消解空气中硒及其化合物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方法已采样的微孔滤膜直接用硝酸消解,2%盐酸定容,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空气中硒及其化合物。结果方法线性良好,r=0.9997,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7.0%-103.0%,精密度高(RSD〈5%),最低检出量为0.005μg/ml。结论该方法直接、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干扰少,消耗试剂少,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建立水中亚氯酸盐及氯酸盐的离子色谱检测方法。方法:水样经处理后进行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结果:本方法线性良好,r=0.9997,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9.5%-105.5%,精密度高(RSD〈5%),最低检出量为0.050mg/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干扰少,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合募配穴对应激性胃溃疡(SGU)大鼠血清及胃组织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相关指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影响,探讨合募配穴预防SGU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合募配穴组,每组9只。采用束缚-水浸应激法建立SGU大鼠模型。造模前10 d,合募配穴组予以电针"中脘""足三里"(2 Hz, 0.6 mA),10 min/次,阳性药组予以奥美拉唑溶液(20 mg/kg)灌胃,两组均隔日干预1次,共10 d。肉眼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的形态、计算溃疡指数(UI)和病变积分;TBA法和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胃组织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组织中TLR4、MyD88、IκB-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空白组大鼠胃黏膜层光滑完整,细胞排列整齐,未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结构破坏,可见大量黏膜上皮细胞死亡及炎性细胞浸润。阳性药组和合募配穴组胃黏膜损伤和炎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UI及胃黏膜病变积分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胃组织中MDA含量、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TNF-α、IL-6含量显著增加(P<0.05),胃组织中TLR4、MyD8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κB-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与合募配穴组的UI及胃黏膜病变积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和胃组织中MPO活性显著降低(P<0.05)、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TNF-α、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胃组织中MDA含量和TLR4、MyD8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5)、IκB-α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合募配穴组血清TNF-α的含量低于阳性药组(P<0.05)。结论:合募配穴预电针可保护SGU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和调节TLR4/MyD88/I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各种颈外侧部肿块增强扫描前后的CT、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外侧部肿块增强扫描前后的CT、MRI表现,包括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信号、强化特点及其与邻近血管和间隙的关系.结果 45例颈外侧部肿块中,鳃裂囊肿6例,淋巴管瘤6例,淋巴结结核6例,淋巴结转移瘤8例,颈动脉体瘤3例,淋巴瘤2例,淋巴结炎4例,神经鞘瘤5例,颈部脓肿、巨大淋巴结增生、神经纤维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海绵状血管瘤各1例.鳃裂囊肿、淋巴管瘤表现为囊性无强化;颈部脓肿表现为环形强化;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瘤表现为结节状轻中度强化与环形强化共存;淋巴瘤、淋巴结炎、巨大淋巴结增生、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呈轻中度强化;海绵状血管瘤、颈动脉体瘤呈高度强化.结论 颈外侧部肿块增强前后CT、MRI表现有特征性改变,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