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01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通过51条不同类型坑道空气微生物监测,为坑道安全保障提供依据。方法用撞击法和沉降法监测空气细菌总数、真菌数、链球菌及厌氧菌数。结果1.空气细菌总数及链球菌数基本正常。2.半密闭型坑道空气真菌数最高,通道及房间中位数分别为5950cfu/m^3及9500cfu/m^3。3.密闭型坑道通道空气厌氧菌数分别是半密闭型及通风型通道的4.2倍及3.8倍。结论坑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真菌及厌氧菌,对进驻人员健康有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调查地下医院真菌污染状况及其空气真菌毒素,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撞击法监测空气细菌总数及真菌数;用棉拭子法监测物体表面真菌数;根据真菌菌落形态特征及生长结构进行菌种鉴定;对黄曲霉菌用ELISA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结果空气细菌总数平均3 195 cfu/m3,真菌数平均18 046 cfu/m3;木床架及床垫表面真菌数分别为27 840 cfu/m3及104 960 cfu/m3。73株黄曲霉菌中有9株产生黄曲霉毒素B1,占12.3%。结论地下医院空气真菌污染严重,细菌总数高于人防工程地下医院卫生标准,真菌污染源主要为内部大量腐殖物存在,并逐步飘散扩大污染范围。这些真菌不但能侵入机体造成真菌感染,而且有的能产生毒素,其毒素可随空气中悬浮颗粒通过呼吸道吸入,沉积于肺泡,或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而影响健康。  相似文献   
113.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被用于空气消毒。但在消毒工作中,被消毒的场所环境条件不同,无论是密闭性还是内部涂料差异很大,完全用相同的消毒剂量进行消毒并不适宜。本试验对不同密闭房间空气中ClO2浓度的衰减速度进行观察,探讨其变化规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4.
短期坑道内半密闭环境人体效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坑道内半密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为进驻坑道提供防护依据,以减少环境对人体的负面效应。方法: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仪及特殊蛋白分析仪对12名受试者按试验前、中、后3次进行血液指标监测及两次重点复检。并对自觉症状作问卷调查。结果:39项血液指标3次监测均为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有33项,占84.6%。乳酸脱氢酶有7例在试验期间高于正常值。受试者有半数以上人员有轻度头昏、头痛、胸闷、乏力等自觉症状,其中关节痛较为明显。结论:血液指标监测结果及出现的自觉症状大多数较轻,且出坑道后1~4d消失,认为坑道内半密闭环境在短期内对人体基本无明显不良影响。对乳酸脱氢酶结果偏高及关节痛症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5.
坑道空气二氧化氯消毒及降解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活化后二氧化氯(ClO2)作为空气消毒剂,观察其在坑道中的降解情况,为人员进入消毒后现场提供安全依据。方法用ClO2空气监测仪监测ClO2浓度;用撞击法检测细菌总数及真菌数。结果ClO2从10 mg/m3降至0.8 mg/m3,降解时间为81 min;降至0.3 mg/m3,降解时间为96 min;降至0 mg/m3,降解时间为2 h。10 mg/m3消毒剂量作用30 min,细菌总数及真菌数消亡率分别为94.6%及92.1%。结论ClO2以1 000 mg/L浓度,10 ml/m3对坑道空气喷雾消毒,作用30 min杀菌效果最好。消毒后81 min ClO2浓度降至0.8 mg/m3,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每次进入消毒现场不得超过15 min。消毒后96 min降至0.3 mg/m3,为容许接触水平的卫生标准,人员可以进入消毒现场,不影响健康。消毒后2 h降至0 mg/m3,此时进入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6.
地下工事储水真菌污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调查32个地下工事水库储水真菌污染情况,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沉降法检测地下工事空气真菌浓度,用倾注法检测储水真菌浓度,真菌菌株根据镜下菌落形态及结构鉴定,用棉拭子法检测孔门内侧及水库内壁表面的真菌浓度。结果:水面真菌斑膜占被调查水库的71. 9%,空气真菌浓度平均2 .532 cfu/m3,储水真菌浓度平均819 .9 cfu/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 .01);孔门敞开储水的真菌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孔门关闭储水的真菌浓度,差异显著(P<0 .05);孔门内侧及水库内壁表面真菌浓度分别为152 1 cfu/cm2及21 .2 cfu/cm2。空气及储水均以青霉、曲霉为优势菌。结论:储水长期未消毒,适宜真菌生长繁殖;空气真菌及陈旧木质孔门表面真菌孢子沉降水面等是真菌生长繁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7.
应用2%二氧化氯消毒剂,以2ml/m~3剂量对坑道空气进行消毒,用沉降法及离心式采样二种方法同时检测,细菌总数消亡率分别为81.29%及80.44%,真菌消亡率为77.08%及72.09%。  相似文献   
118.
119.
对5个坑道水库饮用水卫生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坑道内生活饮用水在长期储存过程中,易被微生物污染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为此,我们对华北某地5个坑道水库储水进行卫生质量评价,现将微生物及有关卫生指标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1.1调查对象5个水库设置于坑道内,4个为高位水库,系整体结构,呈房间型,,正面留有约44cm×53cm检查孔,有孔门,水源为自来水。1个为地下水库,上面留有60cm×80cm库口,有盖,已关闭,水源为泉水。其中3个高位水库在全封闭坑道内,即密闭门全部关闭,并用土覆盖,水库检查孔门均未关闭。另2个水库在自然通风坑道内,高位水库孔门关闭。所有储水在注入水…  相似文献   
120.
坑道是战时作战和平时演练的重要场所,由于深入地下,其环境结构与地面建筑有很大不同,微小气候及空气质量与外界有明显差异,直接影响入驻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