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广西贺州市中小学学生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率及其特征,寻求早期预防青少年MS的干预靶点。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5682名中小学生进行体检,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及血尿酸,计算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MS的发病率为0.62%;于MS的不同构成组份中,高甘油三酯(TG)血症检出率最高达14.68%;其它血脂组份异常检出率6%以上;体重超重栓出率5.25%,肥胖2.03%;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74%和2.07%。男生与女生的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PB)及血尿酸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贺州市青少年MS发病率为0.62%,但MS构成的各组份中以肥胖、脂代谢异常及血压增高为主;高尿酸血症也有较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以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和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为临床模型,对不同来源干细胞的分化潜能进行分析和对比;同时鉴定了用于治疗肾脏疾病的潜在安全风险,特别是分化异常和致肿瘤性.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非生物人工肝主要通过血浆置换和胆红素吸附达到暂时改善肝功能的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了选择性血浆置换(SPE)、胆红素吸附(PA)及选择性血浆置换加胆红素吸附(SPE+PA)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和直接胆红素(DB)的下降幅度和清除率.结果 三种治疗模式治疗前后比较,TB和DB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TB和DB的清除率以(SPE+ PA)组最大,分别为(37.8±3.9)%和(38.0±3.4)%,与SPE组比为显著差异(P<0.001).PA组与(SPE+ PA)组比较,TB的清除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单纯使用国产胆红素吸附柱(BS330-Ⅱ)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胆红素水平,联合SPE+ PA治疗,疗效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25.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南方人群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成成分的患病率,分析胰岛素抵抗与MS及其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同时对照比较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的MS诊断标准。方法对广西和广东的城市社区居民进行随机分层抽样队列分析,共筛查7669例,收集空腹血及晨尿进行血糖、血脂、肾功能、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检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在所有居民中,依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诊断标准,MS的患病率为8.7%;而依照IDF诊断标准,MS患病率为19.8%。依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患病率为22.1%;依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腹型肥胖患病率为39.2%;依照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糖尿病患病率为6.7%;依照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计算结果,胰岛素抵抗患病率为5.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肥胖、腹型肥胖、甘油三酯和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风险因素,而性别、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是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因素。结论采用国内诊断标准比国际诊断标准所统计的MS患病率要低,漏诊部分以腹型肥胖为主的MS;在MS组成成分中,高血压、腹型肥胖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发生率较高;胰岛素抵抗与MS的多数组分相关性良好,仍是主要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6.
器官移植技术的快速发展突显全球范围内的器官供应严重紧缺,尸体器官捐献仍然是器官供的主要来源,探讨尸体器官捐献相关的医学伦理学问题对拓宽器官供应来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时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6/2010-06月作者医院收治的63例SAP患者,按照接受CBP治疗的时间分为2组:...  相似文献   
28.
背景:大量研究充分证实高血压、血管性肾硬化、慢性全身炎症反应都是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诱因.高尿酸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血管性肾硬化有关,并且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那么肾移植后高尿酸血症发病及病变程度是否对移植肾远期功能有影响呢?目的:实验首次探讨肾移植前后高尿酸血症及其病变程度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全军肾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患者216例,男性146例,年龄(40.98±11.09)岁;女性70例,年龄(40.01±11.62)岁.为比较移植前后高尿酸血症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将病例分为4组:正常组、移植前高尿酸血症组、移植后高尿酸血症组、移植前后均高组.为比较移植后不同血清尿酸水平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将病例分为3组:血尿酸水平正常组、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但<500 μmol/L组、血尿酸水平>500 μmol/L组.观察移植前后高尿酸血症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移植后不同程度增高血尿酸水平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移植前男性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4.2%,女性患者为37.7%;移植后30 d肾功能恢复正常时,男性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6.2%,女性患者为42.4%,与移植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女性患者肾移植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男女患者移植后血尿酸水平均高于移植前(P<0.01).随访3年时,移植前血尿酸水平对患者远期血肌酐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但移植后血尿酸水平持续增高者,远期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移植后血尿酸水平正常者.实验结果显示,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患者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程度均高于移植前,尤其是在女性患者.移植后尿酸持续增高患者远期移植肾功能不如移植后尿酸正常患者,提示移植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导致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9.
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的受者,其术后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术前,且以女性显著.肾移植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导致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与瑞替普酶(reteplase,r-PA)应用于动静脉内瘘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透析患者132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r-PA治疗组105例,rt-PA治疗组27例。溶栓治疗后观察两组再通率、再通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危险因素、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A组溶通22例(81.48%),r-PA组溶通82例(78.10%),两组内瘘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7比82/105,χ~2=0.147,P=0.701),rt-PA组溶通时间慢于r-PA组[3.75(1.75~4.88)比1.50(1.50~3.23),Z=-2.135,P=0.033]。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下降,rPA组较rt-PA组下降更显著[(1.92±0.88)g/L比(2.73±0.88)g/L,t=-5.331,P0.001],但仍在安全范围。在轻度出血的发生率上rt-PA组低于于r-P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7比17/105,χ~2=0.726,P=0.394)。两组均未发生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重要脏器出血。结论 rt-PA与r-PA在动静脉内瘘溶栓治疗中效果大致相当,具有再通率高、剂量小的优点,rt-PA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可能更小,出血的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