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分析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9年佛山地区住院患者沙门菌感染的临床分离株,对血清型,耐药性及感染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佛山地区共检出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感染者46例,主要在7~12月秋冬季节检出。感染人群集中在≤1岁幼儿,感染症状以发热腹泻为主。针对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的感染,儿童腹泻推荐第四代头孢吡肟(敏感率91.1%)。除大便标本外,其他标本类型分离出的菌株表现为敏感菌株,推荐第三代头孢头孢他啶(敏感率100%)或头孢曲松(敏感率100%)。结论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主要从儿童大便标本中分离出,整体上大便分离株对所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其他标本类型分离株。对于临床分离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32.
带腓血管蒂的小腿外侧复合瓣逆行修复前足外侧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前足外侧缺损,足部三柱桁架动态支撑结构破坏,造成内侧纵弓过度承担负重,对足的负重功能造成重大影响,研究解决前足外侧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旨在恢复前足外侧生理支撑结构.方法 从1989年3月至2008年6月,对前足外侧缺损采用带腓血管蒂的小腿外侧复合瓣逆行转位移植修复并重建前足的外侧支撑点38例.结果 术后38例皮瓣全部成活,所有病例术后均随访6个月~10年,平均23.5个月.足的功能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评分标准:85分以上8例,75~85分23例,60~75分7例.结论 采用带腓血管蒂的小腿外侧复合瓣修复前足外侧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对脑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神经内科和外科门诊拟诊为疑似脑血栓形成的患者316例,再根据诊断金标准将疑似患者分为脑血栓组(196例)和非脑血栓组(1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Lp(a)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综合评价Lp(a)对脑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脑血栓组与非脑血栓组血清Lp(a)水平的P25、P50、P75分别为97.23、238.22、430.01和29.80、92.27、233.86,平均秩次分别为185.42和114.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a)水平与脑血栓形成的诊断相关性呈正回归,偏回归系数(B)=0.005,Wald=31.295,随着血清Lp(a)水平的升高,发生脑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血清Lp(a)水平对脑血栓形成的最佳诊断界值为305.80mg/L,AUC为0.724,具有中等诊断效能。诊断特异度为91.7%,误诊率为8.3%,阴性预测值为48.7%;诊断灵敏度为40.8%,漏诊率为59.2%,阳性预测值为88.9%。结论血清Lp(a)水平用于诊断脑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护生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以及管理对策在实习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4月接收的护生共154名设置为实施后,2015年7月~2016年4月接收的护生155名设置为实施前,对实施前护生进行不良事件归类与原因分析后制定管理对策并应用于实施后护生中,分别对比两组护生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理论与技能考核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综合能力考核情况均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更加均衡。结论:进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能够降低护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优化其护理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胫骨慢性骨髓炎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6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胫骨骨髓炎共349例,采用清除病灶,去除死骨,然后根据病灶的不同部位及患侧肢体的有关情况,选择不同的肌皮瓣、皮瓣或复合皮瓣填充死腔及覆盖创面,改善局部血运,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349例病例全部获得随访12~60个月,平均29个月.所有皮瓣全部成活.骨髓炎全部治愈且无复发.328例骨折一期愈合,21例因骨缺损或不愈合而再次植骨治疗获得愈合.15例轻度跛行,9例因肢体短缩、关节僵直与其他合并症重度跛行,325例患者行走正常并恢复原有工作.结论 胫骨骨髓炎的外科治疗,必须采用个体化治疗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中重建感染局部的血液循环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37.
创伤性骨髓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伤性骨髓炎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虽然抗菌治疗在大多数感染性疾病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功率,但由于骨骼的特殊的生理和解剖特点,其治疗困难.成功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包括骨的穿刺进行微生物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诊断并进行长期的抗菌治疗.由于创伤性骨髓炎的多样性,需要对不同的病人类型采用不同的医疗和外科治疗策略.创伤性骨髓炎常伴有骨的缺血坏死和死骨形成,除进行抗菌治疗以外,外科清创是必须的治疗手段.总之,创伤性骨髓炎,特别是在合并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复杂病例的成功治疗需要多种专业技术,包括骨科、感染控制、修复重建、血管外科技术等. 相似文献
38.
39.
邹林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WJG》2015,(10):1977-1978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时机,选择不同以及不同术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共计90例(98眼),按不同年龄、受伤情况和炎性反应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视力0.05以上占91.83%,术后情况相对比较稳定。出现的所有并发症患者经过针对性治疗,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结论:恰当的手术时机,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能够使外伤性白内障手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小腿外侧腓骨皮瓣交腿修复合并血管损伤、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大段胫骨骨感染及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 年9 月至2008 年9月治疗8 例合并血管损伤的大段胫骨骨感染及缺损患者资料, 男6 例, 女2 例;年龄19~55 岁, 平均36 岁;病史2 周至3 个月, 平均2 个月;胫骨缺损长度8~20 cm, 平均13 cm;皮肤缺损面积10 cm x 7 cm~22 cm x 12 cm。彻底清创, 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及胫骨缺损长度在健侧小腿设计外侧腓骨皮瓣的切取范围、腓骨切取长度、切取位置。切取皮瓣及腓骨, 将双下肢交叉于蒂部松弛位置, 外固定支架固定, 腓骨修复胫骨骨缺损, 外固定支架一期重建胫骨稳定性, 皮瓣覆盖创面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4~6 周, 二次手术断蒂。结果 8 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36 个月, 平均24 个月。术后8 例移植组织全部成活, 无一例发生感染及骨髓炎, 皮瓣均在术后2 周顺利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5 个月, 平均11 个月;移植皮瓣外形良好;患者基本恢复负重行走功能。末次随访时, 根据Edwards 胫骨骨折评定标准, 优4 例, 良2 例, 差2 例。结论 小腿外侧腓骨皮瓣交腿修复合并血管损伤、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大段胫骨骨感染及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成功率高、疗效好等优点, 可恢复患者下肢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