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阈下微脉冲激光(SML)是一种短促重复的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相比,SML不会破坏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也不会留下激光斑,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SML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重复的阈值下能量激活RPE细胞,促使热休克蛋白表达增加,从而启动RPE细胞的调节修复功能。目前SML的适应证主要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文旨在综述SML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各适应证中的应用,以期为SML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 确诊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病人103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对照组,均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时胸腔穿刺抽液,尿激酶组于每次抽液后将尿激酶10万单位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后注入胸膜腔。结果 尿激酶组的抽液总量大于对照组(t=3.83,P〈0.01);胸腔积液吸收时间、胸膜厚度、胸腔穿刺次数均较对照组小(t=5.08~15.38,P〈0.01);第3秒呼气肺活量大于对照组(t=2.77,P〈0.01)。结论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可以减轻胸膜肥厚程度,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免疫分子CD1a和γδTCRT细胞在胸腔积液以及外周血中的阳性表达,提高临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4例结核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31例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CD1a和γδTCRT的阳性表达,对照组21人.结果两组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中CD1a 、γδTCRT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1.79,P>0.05).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中CD1a 、γδTCRT 的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t=21.96~22.78,P<0.001),也明显高于其外周血(t=21.32~24.19,P<0.001).结论 胸腔积液中CD1a 、γδTCRT 可作为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Fas(solubleFas,sFas)和FasL(sol-ubleFasL,sFasL)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2名健康人以及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并检测其中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手术前、手术后2周和手术后半年sFas和sFasL水平的变化。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sFas(t=15·2238,P<0·01)和sFasL(t’=35·817,P<0·01)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与患者年龄(t=1·1824,P>0·05;t’=0·9407,P>0·05)、性别(t=1·3118,P>0·05;t=1·3698,P>0·05)和组织学分型(t=1·1458,P>0·05;t=1·6294,P>0·05)均无相关性;非小细胞肺癌Ⅳ期患者血清中sFas、sFasL的水平明显高于Ⅲ期(q=8·2220,P<1·01;q=7·5416,P<0·01)、Ⅱ期(q=12·7825,P<0·01;q=0·9324,P<0·01)和Ⅰ期(q=18·2960,P<0·01;q=11·8924,P<0·01);Ⅲ期明显高于Ⅱ期(q=8·0707,P<0·01;q=3·1764,P<0·05)和Ⅰ期(q=16·3315,P<0·01;q=7·6616,P<0·01);Ⅱ期明显高于Ⅰ期(q=7·1353,P<0·01;q=3·8536,P<0·0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2周血清sFas的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而sFasL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半年后血清sFas(P<0·01)和sFasL(P<0·01)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手术前。结论sFas和sFasL的产生与肿瘤相关。sFas和sFasL可能为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和手术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45.
邹悦  彭传亮  王化生 《山东医药》2005,45(34):33-34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86例肺癌患者及34例正常人sApo-1/Fas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肺癌患者血清sApo-1/Fas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sApo-1/Fas浓度与临床分期相关,与肺癌患者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认为血清sApo-1/Fas浓度检测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6.
UPLC同时测定甘草及甘草浸膏中的甘草苷和甘草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甘草及甘草浸膏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在BEH Shield RP18(2.1 mm×50 mm,1.7 μm)色谱柱上梯度洗脱分离,流动相乙腈(A),1.0%乙酸水(B),流速0.5 mL· min-1,甘草苷检测波长276 nm,甘草酸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甘草苷的浓度在0.01~1.0 g·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8%,方法精密度RSD 2.55% (n =6),甘草酸在0.03 ~1.2 g·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3%,方法精密度RSD 1.73% (n =6).结论:甘草苷和甘草酸在7 min内获得良好分离,结果准确可靠,该方法可用于甘草及其浸膏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47.
目的应用重力场流分离(GrFFF)等技术对5种药用淀粉的酶解特性进行探究。方法首先,应用GrFFF表征5种药用淀粉的酶解速率,并测定还原糖含量验证GrFFF的结果。其次,分别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粒度仪表征淀粉酶解过程中颗粒形态与尺寸分布的变化。结果5种药用淀粉——蜡质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豌豆淀粉、小麦淀粉、普通玉米淀粉的酶解速率依次递减;前2种与后3种分别在6~12 H、12~24 H达到最大酶解速率;随着酶解时间增加,颗粒。尺寸分布范围变广、平均尺寸增加;还原糖含量测定实验、SEM、粒度仪表征结果与GrFFF基本一致。结论GrFFF是表征药用淀粉酶解的有效方法,拓展了GrFFF的应用范围,同时为淀粉在医药与食品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对厦门市妇幼保健机构2015—2019年人力资源变化趋势的动态分析,发现厦门市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方法:以厦门市妇幼保健机构监测直报系统为基础,结合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所提供的卫生人力资源数据,对厦门市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厦门市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专业结构失衡及整体素质不高、人才引进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结论:面对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应该科学合理增加人力资源总量;优化专业结构;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与培训;科学设置岗位比例。  相似文献   
4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患者眼部病变因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日益引起学者关注。随着HIV治疗方法的不断改善,眼部机会性感染疾病减少,而HIV相关视网膜神经病变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研究发现HIV相关视网膜神经病变包括神经纤维层变薄,血管改变等一系列视网膜视神经结构改变,导致患者视敏感度下降、视野缺损、色觉障碍等。而HIV相关视网膜视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可能与HIV病毒直接破坏视网膜视神经组织,慢性炎症,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等相关。了解HIV相关视网膜视神经病变的病变特点及可能的机制,有望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与途径,提高HIV感染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Ⅱ型Usher综合征(USH2)或39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临床表型,分析患者的致病基因与新突变位点。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USH2或39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相关资料和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后锁定致病基因与突变位点,并用Sanger测序验证其突变位点。结果本研究共收集5例患者,来自于3个不同家系,测序数据解读结果显示USH2A基因为5例患者的致病基因,在USH2A基因上共检出3个纯合突变。先证者1(F1-Ⅱ1)及其患病的弟弟(F1-Ⅱ2)在USH2A基因上均存在c.8232G>C (p.W2744C)(M1)纯合突变。先证者2(F2-Ⅱ1)和其患病的妹妹(F2-Ⅱ2)则在USH2A基因上均存在c.8559-2A>G(M2)纯合突变。先证者3(F3-Ⅱ1)在USH2A基因上发现c.12778C>T(p.Q4260X)(M3)纯合突变。其中所发现的M3突变为首次报道。结论 USH2A基因突变是导致USH2和39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主要致病原因,USH2A基因突变所致疾病具有典型的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不同的突变所致疾病表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