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473例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诊断与肝组织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血清生化检查及肝脏超声等辅助检查确立临床诊断.虽具有方便易行,创伤小,患者容易接受,可重复性检查等优点,但慢性HBV感染者的诊断“金标准“却为肝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成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2例的临床表现为:腹痛45例(86.5%),黄疸18例(34.6%)、腹部包块7例(13.5%).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其中47例显示胆总管囊肿或扩张.36例行CT检查,22例行ERCP检查获得确诊.手术方式主要为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Y行吻合胆道重建术,具体操作因胆管扩张症分型稍有差异.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胆道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囊肿发生癌变2例.结论 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腹部包块.B超、CT、ERCP等影像学检查是其术前诊断的重要手段.手术方式采用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Y行吻合胆道重建术.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孕期异常的ALT对HBsAg阳性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27例HB-sAg阳性孕妇根据孕期ALT水平分为ALT正常组(n=251)和ALT异常组(n=76),比较两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和最终的妊娠结局。结果与ALT正常组比较,ALT异常组早产、胎儿窘迫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P均〈0.05);ALT异常组低体重儿发生率高于ALT正常组(P〈0.05);ALT异常组所分娩新生儿体质量、胎龄、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ALT正常组(P均〈0.01)。结论 HBsAg阳性的孕妇若妊娠期出现ALT异常,更易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并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TNF-α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对宿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化结局的关联。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和212例乙型肝炎病毒自限性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G/A、-857C/T、-863C/A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携带TNF-α-238 GA基因型、-857 CC基因型是HBV感染后宿主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易感因素(P0.05);3个位点组成的单体型-238G/-857C/-863A的频率在慢性乙肝组显著高于HBV自限感染组。结论TNF-α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可能对宿主感染HBV慢性化结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TNF-α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宿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后形成不同的结局相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3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病例组,212例乙型肝炎病毒自限性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G/A、-857C/T、-863C/A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慢性乙肝组携带TNF-α-238GA基因型36例(10.0%)、-857CC基因型289例(79.8%),自限性感染组分别为-238GA基因型11例(5.2%)、-857CC基因型149例(70.3%),慢性乙肝组均显著高于自限性感染组(P〈0.05)。3个位点组成的单体型-238G/-857C/-863A的频率在慢性乙肝组显著高于HBV自限感染组(64.36%vs.58.26%)。单体型-238G/-857T/-863A在慢性乙肝组显著低于HBV自限感染组(7.32%vs.12.26%)。结论 TNF-α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宿主感染HBV后形成慢性化结局相关联。  相似文献   
26.
不同分娩方式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其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所分娩的216例经同样的主被动免疫联合免疫接种后的婴儿,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102例和剖宫产分娩组11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婴儿7月龄时外周静脉血的乙肝五项,比较两组的母婴阻断效果. 结果 102例阴道分娩的婴儿中有6例(5.9%)出现了阻断失败,96例阻断成功(94.1%);而114例剖宫产分娩的婴儿中有5例(4.4%)出现了阻断失败,99例阻断成功(95.6%),两组之间的阻断成功率和失败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249,P=0.617). 结论 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所分娩的婴儿,经主被动免疫后,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手术分娩两种分娩方式对母婴阻断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10 μg和20 μg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124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即10 μg乙肝疫苗组和20 μg乙肝疫苗组.婴儿于出生6h内及30 d分别注射200 IU HBIG,同时分别于出生24 h内、1个月及6个月注射3次10 μg或2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检测婴儿出生时以及1岁时血清HBV标志物.结果 两组新生儿血清HBsAg、HBeAg及抗-HBe阳性率与滴度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血清HBV DNA水平均小于检测下限(500 U/ml).出生12个月时,所有124例婴儿血清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HBV DNA水平均在检测下限以下;10 μg和20 μg乙肝疫苗组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0.3%和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水平分别为325.5±342.2 mIU/ml和463.7±353.3 mIU/ml,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而且,20 μg乙肝疫苗组产生高应答抗-HBs(> 100 mIU/ml)的比例显著高于10μg乙肝疫苗组(P =0.035).结论 20 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方案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10 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方案.  相似文献   
28.
HBV感染的孕妇妊娠期间自身机体的变化(体内激素水平及免疫状态)或抗病毒治疗后停药等均可能会导致病毒学改变及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导致不良结局。因此,加强对慢性HBV感染孕妇妊娠期及分娩后的病毒学指标及肝功能的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孕妇机体变化情况,从而避免肝炎发作甚至重型肝炎等不良后果的发生。现就慢性HBV感染孕妇妊娠期及分娩后病毒学及肝功能变化的特点及机制的文献作一综述,为提高临床医生对慢性HBV感染的孕妇妊娠期及分娩后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FokⅠ、TaqⅠ位点基因多态性对宿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化结局的关联。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汉族人503例外周静脉血标本,其中2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病例组,212例乙型肝炎病毒自限性感染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2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TaqⅠ、FokⅠ位点基因型。结果对照组中TaqⅠTT、CT及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2.3%、7.7%和0,病例组分别为91.5%、8.5%和0,FokⅠ位点TT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个位点组成的单体型TaqⅠT/FokⅠC的频率在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TaqⅠ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对宿主感染HBV慢性化结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0.
天津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序列差异≥8%或S基因序列≥4%,可将HBV分为A~H 8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产生反映了HBV变异进化的特点.目前有很多研究显示,HBV基因型与病情轻重有较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用S基因序列测定法对天津地区223例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