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5篇 |
内科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19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8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早期负重对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2007年12月~2008年10月收治26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负重组和非早期负重组进行康复锻炼,所有的患者进行平均14个月的随访,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每个患者在术后1周、3、6和12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查。结果2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内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均有显著降低,早期负重组术后3、6个月股骨近端骨密度显著高于非早期负重组,术后12个月2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能够反映假体周围骨丢失情况.早期负重可减缓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62.
18F-FDG SPECT/CT脑显像诊断老年性痴呆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AD)的^18F—FDGSPECT/CT显像图特点。方法10例AD患者、1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行^18F—FDGSPECT/CT脑显像。患者禁食6h以上,戴眼罩安静休息20min后肘静脉注射^18F—FDG185—296MBq,60min后开始SPECT和X线CT透射扫描。先进行X线透射扫描,CT连续采集10min,然后进行符合线路PET连续采集30min。透射和发射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和叠代重建(COSEM),得到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及其CT与SPECT的融合图像。半定量分析取横断面图像,在双侧顶叶、颢叶、额叶和小脑划取感兴趣区(ROI),并获取单位像素放射性计数。将各脑叶分别与同侧小脑进行比较,即可得放射性摄取比值(Rcl/cb)。结果对10例患者、10例VD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18F-FDG显像图进行X线衰减校正前后比较和与CT扫描图的同机图像融合。结果表明,经过X线衰减校正后的^18F—FDG正电子图像比校正前的图像明显清晰,校正后的图像由发散、模糊变为细腻、清晰。融合后的图像与融合前的图像比较,在解剖学定位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表现在大脑的沟回、基底节的辨认方面。在10例AD患者中,图像呈双侧颞叶、额叶或顶叶对称性放射性摄取减低者8例,占80%。图像呈单侧额叶或顶叶放射性减低者2例,占20%。在10例VD患者中,图像均呈多发性非对称性放射性稀疏区,且部位可位于基底节、丘脑或脑皮质区。AD组双侧顶叶、额叶和颞叶与同侧小脑的放射性摄取比值(Rcl/cb)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AD患者的特征性^18F—FDG显像图改变对于AD的诊断及与VD的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3.
(131)I-MIBG核素显像在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同时与CT、B超及尿VMA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病例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及经临床确诊的2例高血压患者,4例肾上腺肿大患者及1例肾上腺皮质瘤患者,受检者静脉缓注^131I-MIBG111MBg,注射后24h,48h使用SPECT进行全身和局部显像。结果 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可见患侧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区,心肌,肝脏不显影,其他7例非嗜铬细胞瘤患者肾上腺不显影,但有6例心肌,肝脏显影。^131I-MIBG显像阳性率为100%,CT检查阳性率为66.7%,B超检查3例患者只能定位,不能定性,VMA检测阳性率为100%,结论 ^131I-MIBG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优于CT、B超和尿VMA测定。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门脉分流指数与Child-Pugh分类的相关性,以了解其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方法:用 ̄(99m)Tc04-直肠给药法进行门静脉循环y照相,计算门脉分流指数(SI).并与胃镜、胃肠钡气双重造影和CT进行比较。结果:SI值正常人为7.1%±2.3%,慢性肝炎12%±3.5%,肝硬化Child-PushA分类为24.5%±12.5%,B分类为48.3%±21.0%,C分类为83.6%±3.9%。若以慢性肝炎均值+2s即19%作判别阈,肝硬化患者总阳性率为90.0%。优于上述其他方法。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4.7%。单纯Child-PughA分类,敏感性80%,特异性100%,准确率94.5%。结论:门脉分流指数的测定有可能早期诊断肝硬化,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2例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99Tc^m-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同时测定各区与同侧小脑的放射性摄取比值。8例于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 22例未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血流减低发生率为82%(18/22)。精神分裂症组右额叶、右顶叶、右颞叶及扣带回放射性摄取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共有16处放射性减低区,治疗后仅有8处。结论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6.
亚急性甲状腺炎放射性核素显像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是甲状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认为是由病毒感染所致。本文对1993~1995年我院27例亚甲炎患者放射性核素显像图进行分析,试图探讨甲状腺显像对亚甲炎的诊断意义。l资料与方法1.1对象:亚甲炎患者27例,男4例,女23例,年龄ZI~76岁,平均年龄43.4岁。26例经本科或临床确诊,诊断按照马寄晓提出的亚甲炎诊断标准进行[’]。1例因误诊而进行甲状腺瘤切除手术,经病理诊断为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25例亚甲炎患者在进行甲状腺显像前未进行激素治疗,2例亚甲炎患者接受强的松治疗前后甲状腺显像。9例…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131>Ⅰ全身显像、甲状腺球蛋白(HTG)、促甲状腺素(TSH)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131>Ⅰ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接受<'131>Ⅰ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包括切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42例和转移灶治疗6例)在给予185 MBq(诊断剂量)<'131>Ⅰ后1~2天进行全身... 相似文献
68.
89Sr和153Sm-EDTMP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止痛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89Sr和153Sm-EDTMP治疗前列腺癌、乳癌、肺癌及胃肠道癌骨转移所致骨痛的疗效.方法注射用89SrCl2以35~40μCi/kg计算剂量,静脉注射,每次注射间隔为3个月;153Sm-EDTMP静脉给药,以0.5~1.0 mCi/kg计算剂量,每隔1~2个月注射1次.结果前列腺癌、乳癌、肺癌及胃肠道癌经89Sr与153Sm-EDTMP治疗骨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90.0%;93.8%、89.5%;53.8%、53.3%及66.7%、62.5%.且无论89Sr还是153Sm-EDTMP,前列腺癌和乳癌的疗效与肺癌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胃肠道癌与肺癌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骨髓暂时抑制,且以153Sm-EDTMP为甚.结论放射性核素治疗以成骨为主的骨转移灶,止痛效果明显,方法简便,副作用小,且以89Sr为首选. 相似文献
69.
70.
符合线路SPECT图像融合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符合线路SPECT图像融合技术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受检者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经过全能量X线衰减校正和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COSEM)迭代重建后,将CT图像与核医学图(PET)进行同机图像融合,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三维断层图像.计算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的摄取比值(T/N)比值R.分别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比较18F-FDG对鼻咽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36例鼻咽癌患者18F-FDG显像视觉分析阳性33例,ROI分析最大摄取比值达10.57,最小为1.86.以摄取比值R≥1.8为判断标准,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为91.7%,特异性81.3%,准确性88.9%.结论 18F-FDG 符合线路显像及图像融合技术对鼻咽癌诊断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不仅鼻咽癌病灶部位能清晰定位,而且对鼻咽部周围淋巴结、颈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适形放疗、照射野的确定、疗效观察和疾病分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