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抑制原巨核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 AD169株)感染对CHRF原巨核细胞成活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HRF细胞培养技术,利用HCMV原液直接感染CHRF细胞株;用RT-PCR观察鉴定HCMV是否能直接感染CHRF细胞株: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分析HCMV感染后诱导细胞凋亡发生率;免疫印迹分析caspase-3活性。结果①HCMV AD169能直接感染CHRF细胞:②HCMV AD169感染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降低CHRF细胞成活率;③HCMV AD169诱导CHRF细胞发生凋亡及caspase-3的激活。结论体外感染HCMV通过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降低CHRF细胞的成活率。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HCMV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72.
婴幼儿孤独症患者亲子依恋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孤独症患者对母亲的依恋类型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陌生情境实验法对187例14~36个月的婴幼儿孤独症患者的依恋性质进行测试并临床判断依恋类型。同时应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和问卷调查评估患儿孤独症严重性程度及其家庭因素。结果:①婴幼儿孤独症患者对养育者的四种依恋类型分布比例分别为:淡漠型66.84%、安全型7.49%、缠人型3.21%、混乱型22.50%。②安全型依恋患儿ATEC量表总分值明显低于淡漠型和混乱型依恋患儿(P=0.000,0.008);孤独症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父母婚姻关系、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症患儿亲子依恋类型分布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婴幼儿孤独症患者对养育者的依恋类型主要属淡漠型和混乱型依恋,安全型依恋较少;患儿孤独症严重性程度是其安全型依恋形成与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3.
儿童孤独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邹小兵 《广东医学》2001,22(9):767-768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儿童自幼开始在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方面存在严重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未经特殊教育多数儿童预后不佳 ,通常表现为终身智力残疾状态。对儿童健康影响极大。自从 1943年Kanner首先报道以来 ,有关该病的发病率、病因 ,以及诊断和治疗等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争议。近年来在美国和英国孤独症的发病率出现了显著的上升 ,引发了医学界对该病的强烈关注 ,学者们开展了十分广泛的研究 ,涉及到孤独症的各个方面 ,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发现。1 流行病学孤独症在相当长的一段…  相似文献   
74.
187例婴幼儿孤独症患儿对养育者的依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孤独症患者对养育者的依恋类型和特点。方法采用陌生情境实验法对187例14-36月的婴幼儿孤独症患儿的依恋性质进行测试并临床判断依恋类型。结果(1)婴幼儿孤独症患者对养育者的四种依恋类型分布比例分别为淡漠型依恋66.8%、安全型依恋7.5%、缠人型依恋3.2%、混乱型依恋22.5%。(2)不同性别婴幼儿孤独症患者对养育者的依恋类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别(χ2=0.932,P>0.05),四组依恋类型患儿的平均年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F=1.26,P>0.05)。结论婴幼儿孤独症患者对养育者的依恋类型主要属淡漠型和混乱型依恋,安全型依恋较少。患儿性别、年龄并不影响依恋类型的分布。  相似文献   
75.
76.
儿童孤独症的脑功能影像学改变及其与行为表现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脑功能影像学的改变及其与行为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26例孤独症患儿和8例非孤独症患儿进行脑([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测,并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对26例孤独症患儿进行临床行为测量,分析比较其SPECT改变与量表总分及各单项分值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孤独症患儿有明显的局灶脑血流灌注减少(76.9%),主要发生部位是海马回13例次(13/33),颞叶12例次(12/33),额叶3例次(3/33)。孤独症患儿有局灶脑血流灌注减少组与未减少组的量表总分及各单项分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包括海马回路和岛叶的边缘系统及颞叶、额叶的功能异常与孤独症的发生及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智力特征。方法 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的154例6~14岁ADHD儿童进行智力测试,并与102名正常儿童比较。结果 ADHD儿童FIQ在70~129,其中智力超常0例(0.0%),高常6例(3.90%),平常112例(72.73%),边缘36例(23.37%);ADHD儿童的VIQ、PIQ和FIQ及Kaufman三个因子得分均较正常儿童低(P<0.01);在各分测验上ADHD儿童除“知识”外余10个测验得分均低于正常儿童(P<0.01);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FIQ和PIQ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ADHD儿童|VIQ-PIQ|差值>15者比例与正常儿童无显著性差异(P>0.01);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Kaufman3个因子得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ADHD儿童的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但不存在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分离以及智力结构不平衡。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硬度基底对肝细胞和肝癌细胞迁移特征的影响,研究肿瘤细胞迁移行为变化的成因。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染色、形态学分析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不同硬度基底上HCCLM3和L02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对细胞运动能力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 (1)相对于极软(0.5 kPa)和极硬(玻璃)基底,HCCLM3和L02细胞在较软基底(4 kPa)上具有较高的迁移速率和迁移净距离,且L02细胞表现出高的迁移效率。(2)HC-CLM3和L02细胞在不同硬度基底上均方位移趋势一致,较软基底上L02细胞具有较高的方向持续能力。(3)0.5和1 mg/mL三维胶原基质中,HCCLM3细胞穿透基底膜的个数分别显著多于L02细胞穿透基底膜的个数;加入40μg/mL水解酶抑制剂GM6001后,HCCLM3细胞穿透基底膜的个数显著增加,而L02细胞穿透基底膜的个数显著减少。结论 (1)二维较软基底上,L02细胞因有较高的方向持续能力而表现出高的迁移效率。(2)三维胶原基质中,HCCLM3细胞以不同迁移模式适应周围环境,从而表现出更大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建立与肝组织生理和病理硬度相当的体外培养模型,探讨基底硬度和TGF-β1协同作用对肝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显微观测技术及Western Blotting等试验方法,研究肝细胞在不同硬度梯度的聚丙烯酰胺基底膜上的细胞形态调整、运动变化特征、骨架构象以及整合素、E-钙粘素、白蛋白和alpha-平滑肌动蛋白表达的差别,并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对上述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3.6 kPa基底膜上单个分散细胞运动变形活跃,但群体细胞极化变小,肌动蛋白沿皮质下呈环状排列,E-钙粘素和白蛋白表达高,整合素和alpha-平滑肌动蛋白的表达水平较低,加药组与对照组变化趋势一致;30 kPa基底膜上细胞运动变形欠活跃,加药组与对照组相比,E-钙粘素和白蛋白表达均下调,alpha-平滑肌动蛋白表达上调;30 kPa与3.6 kPa对照组相比、30 kPa与3.6 kPa加药组相比,E-钙粘素及白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alpha-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10 kPa基底膜上对照组和加药组与30 kPa和3.6 kPa对照组和加药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基底硬度增加可诱导肝细胞表型转化,并促进TGF-β1对肝细胞代谢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并不少见的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和狭隘重复性行为为特征的疾病,在过去的十年,孤独症的流行病学、病因、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预后等领域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文章对此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