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3岁幼儿面孔表情认知发展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3岁幼儿对5种面孔表情的认知反应发展特征。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常规保健的1~3岁幼儿180例作为观察对象,让幼儿观看电脑屏幕上呈现的5种标准面孔表情图,记录、编码和分析幼儿对面孔表情图的视觉注意、自身情绪和行为反应。结果1~2岁组幼儿对5种不同表情图的初次注视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O.05),2~3岁组幼儿对5种不同表情图的初次注视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O.01)。幼儿对5种表情图的回看次数和组别效应均不显著。1~1.5岁组幼儿对5种表情的初次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短于其他两组(P〈O.01)。各组幼儿对5种不同表情图的积极和消极情绪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各组幼儿回看母亲、手指指向行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模仿表情行为发生率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o.001)。结论1岁以后,幼儿基本能感知和识别不同情绪意义的面孔表情,并开始逐渐对表情进行分类和概念化,但很粗浅。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设计情绪共鸣体验为中心的综合培训计划,以探究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社交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方法及主流教育中的融和教育措施. [方法] 对10例人读主流学校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9.4±1.5)岁]进行小组干预,同时对家长开展教养指导培训.培训结束后以自编儿童家庭行为表现和家庭关系调查表、在校行为调查表由家长、老师分别评估. [结果] 短期社交情绪综合培训后ASD儿童情绪、家庭行为,在校行为表现均好转,整体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家长态度、家庭教养环境改善.[结论] 此次培训课程适合在实施融和教育中进一步尝试和推广.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中成药龙胆泻肝丸中木通品种的鉴定。方法:(1)用薄层层析法,薄层色谱摄影仪GOODsee—1、硅胶G板、展开剂为甲苯-醋酸乙酯-水-甲酸(20:10:1:1)、环己烷:丙酮(4:1)分别对马兜铃酸A对照品、齐墩果酸对照品、关木通和川木通的提取物和龙胆泻肝丸提取物进行点样、展开和观察。(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HYPERSILC18(200mm×4.6mm5μ);流动相:乙腈—0.5%冰醋酸(85:20),检测波长210nm。(3)用粉末鉴定法,显微镜(OLYMPUS)、Motic成像显微系统,分别对川木通、关木通和龙胆泻肝丸的粉末进行制片和观察。结论:川木通在中成药中的存在性可用理化、粉末、高效液相进行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6~12个月婴儿对5种面孔表情的认知反应特征.方法 155名6~12个月健康婴儿观看电脑屏幕上呈现的5种标准的面孔表情图片,记录、编码和分析婴儿对面孔表情图的视觉注意、自身情绪和行为反应.结果 不同月龄组婴儿对各种表情的注视偏好有所不同.6~8个月婴儿对各种表情的回看次数[(1.50±0.73)次,(1.39±0.81)次,(1.67±0.87)次]多于9~12个月婴儿[(1.10±0.53)次,(1.04±0.51)次,(1.12±0.61)次,P<0.05].6~8个月婴儿对不同表情的自身情绪反应(包括积极和消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2个月婴儿对不同表情的自身情绪反应(包括积极和消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在观看表情图的过程中表现回看母亲、手指指向和对表情发声等积极行为反应.结论 6个月以上的婴儿已可以在视知觉上区分不同的面孔表情,最先能识别和理解高兴表情;而9~12个月的婴儿则开始逐渐能理解负性面孔表情的负性情绪意义,但对各种负性情绪表情的分类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5.
孤独症:从基因组学到临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1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基因诊断研究室主任、临床分子诊断专科医学主任、美籍华裔学者吴柏林教授等为主要研究者的一篇“染色体16p 11.2缺失或重复与孤独症密切相关”的重要文章,在孤独症全基因组研究方面的新发现,引起了国外和国内医学界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6.
学龄前孤独症谱系儿童对人物面部表情的识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试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对人物静态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和特点。方法:使用自制人物面部开心、吃惊、害怕、生气、讨厌、伤心、中性七种表情图,对13例4~8岁孤独症男童和23例3~5岁正常对照组男童进行了测试分析,两组儿童在发展年龄上作了匹配(3.66±0.44岁)。结果:两组儿童在识别七种表情照片的正确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表情类别识认比较,孤独症组识别伤心、害怕、讨厌及吃惊表情正确率高于对照儿童(P<0.05);孤独症组识别表情的正确率依次是:开心>伤心>生气>害怕>讨厌>吃惊>中性;而对照组则为:开心>生气>伤心>害怕>中性>讨厌>吃惊。结论:孤独症儿童对七种面部表情的命名性识别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但识别基本面部表情的模式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哌醋甲酯(MPH)对学习(LD)和童选择注意功能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ERP技术附加语义、方向及音调辨别等连续执行课题(CPT),对9-14岁12名男性非言语型LD儿童进行服用安慰剂和MPH后的两次测试,并就其准确率、反应时、误反应率、P300振幅和潜伏期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被检儿童服用MPH后检测结果均较安慰剂结果有显著改善,表现为靶标认知率提高,误答率降低,反应时缩短。服用MPH后P300成分振幅增加,潜伏时缩短;尤其是反映选择注意的负波(认知处理性负波)增多。另外,被检儿童个体间ERP结果差异较显著。结论 LD儿童存在选择注意缺陷,提示与其额叶-基低神经节环路功能障碍有关;MPH不仅改善LD儿童多动症状,亦能够改善其选择注意功能。  相似文献   
58.
应用标准化病人技术辅助儿科临床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组合SP技术辅助儿科临床见习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培训模拟患儿家长的SP,配套以相应病例多媒体患儿影像用于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及交流能力的培训。方法实验组以1名SP对3名学生的方式进行病例分析教学,其余内容与对照组相同。比较两组成绩,分析问卷。结果结果示实验组平时、理论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病历成绩无显著性差异。问卷调查结果示学生对此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结论SP自我评价认为规范培训及丰富的幼儿知识利于工作。故组合SP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及综合素质,可加强教学薄弱环节,有效辅助儿科临床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59.
孤独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和狭隘的兴趣为特征的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主要有三种认知理论与孤独症谱系障碍有关;心灵理论、中央凝聚性薄弱理沧、执行功能障碍理论。本文主要对孤独症的这三种认知理论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0.
初为人母,当听到孩子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时,心里一定是难以言表的喜悦和激动。但是,如果别的宝宝都开始讲话了,自家的宝宝却“金”口难开。妈妈的心里又会是怎样的焦急和无奈呢?对于这些迟迟不开“金”口的孩子,到底是正常还是异常,要不要去看医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