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3篇
内科学   11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救治面临严峻挑战。循环状态需严密监测并鉴别不同类型的休克,合理应用血管收缩药物,警惕并发症。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高危者需实施有效预防,对突然出现氧合恶化、呼吸窘迫、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者需警惕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生,但对D-二聚体异常增高的解读需结合疾病的严重状态综合分析。营养支持作为基础治疗手段,应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评估并动态调整。当前疫情下,恢复期血浆只能经验性应用,适应证需严格把控,输血过程中严密监测并动态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82.
背景 全身性感染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研究显示免疫功能紊乱与全身性感染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全身性感染病程中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与脾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变化关系密切.目的 探讨脾脏DC在全身性感染中的变化及其意义,为改善全身性感染预后提供新思路.内容 在全身性感染病程中,脾脏DC大量丢失,细胞因子表达谱也发生明显改变,并与不良预后相关.增加DC数量可以改善预后.趋向 全身性感染病程中,脾脏DC数量和功能呈动态改变,并参与其发生发展,以脾脏DC为靶点调控其病程提供了新的防治前景.  相似文献   
83.
年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记忆和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年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记忆程度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ICU机械通气超过24 h的患者,转出ICU 3~7 d内行回顾调查。按年龄分为<30岁(A组,n=22)、30~60岁(B组,n=45)和>60岁(C组,n=46)三组,分析年龄对机械通气和气道吸引记忆程度和舒适度的影响。结果113例患者纳入,C组患者APACHEⅡ评分(19.00±9.15)分明显高于A、B组[(8.38±6.37)分(、13.38±5.93)分](P<0.05)。A、B组患者ICU住院时间[(3.89±4.99)d、(3.38±3.63)d],明显短于C组[(7.46±14.47)d](P<0.05)。C组患者记得机械通气和气道内吸引的比例最低,仅为47.8%和21.7%,明显低于A、B组(P<0.01)。B组患者机械通气痛苦指数为(2.58±3.11),明显低于A组和C组[(6.80±2.42)和(7.43±2.28)](P<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对机械通气和气道吸引的记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4.
<正>伴随着2016年3月的春光,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如期而至!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于2015年创刊,是第一本专注于重症医学领域的专业性医学期刊。重点报道重症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成果、新进展,重视基本技术与先进经验的普及与推广,面向国内从事重症医学专科及相关专科的临床工作者。一、重症医学迎着挑战,阔步前行走进2016年,重症医学显出更强的发展活力和动力。2月脓毒症新概念新标准(Sepsis 3.0)发布,  相似文献   
85.
86.
循证医学与ARDS机械通气策略的进步 [潮气量的设置] 小潮气量通气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 大量肺泡塌陷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特征性的病理生理改变,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规或大潮气量通气易导致肺泡过度膨胀,加重肺及肺外器官损伤.Amato和ARDSnet完成的潮气量对ARDS患者预后影响的2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于ARDS机械通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研究证实小潮气量通气可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基于此,中外指南均提出ARDS应采用小潮气量通气为基础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容量状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液动力学状态及氧化谢的影响。方法 监测1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容量状态下血液动力学及氧化谢的变化。结果 低血容量时,肺动脉嵌压(PAWP)0.8±0.3kPa,心脏指数(CI)2.0±0.4L  相似文献   
88.
ICU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近年来 ,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各种侵入性操作及肠外营养的广泛应用 ,深部真菌感染逐年增多 〔1〕。深部真菌感染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抗真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抗真菌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对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9月本院 ICU收治的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 ,以探讨ICU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抗真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调查对象 :对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9月本院 ICU收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1.2 方 法 :1.2 .1 调查内容 :1一般项目 :性别、年龄、ICU住院日等 ;2现病史 :…  相似文献   
89.
目的比较梗阻性黄疸患者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术后的苏醒时间。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按血胆红素分为黄疸组和无黄疸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黄疸组患者均为梗阻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TBL)≥171μmol/L。再将对照组和黄疸组分别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15例。丙泊酚组为常规麻醉诱导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BIS值45,术毕即停丙泊酚;七氟烷组为常规麻醉诱导后吸入1%~2%七氟烷,维持BIS值45,术毕即停吸七氟烷。同时记录从停药后至BIS值达到90的时间和唤醒时间。结果七氟烷处理的黄疸组苏醒时间长于丙泊酚处理的黄疸组,有统计学差异。丙泊酚处理的黄疸组与对照组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黄疸患者七氟烷麻醉苏醒时间延长,但丙泊酚对黄疸患者的苏醒时间无影响,丙泊酚可能比七氟烷适合黄疸患者麻醉。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最佳氧合法导向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绵羊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肺泡灌洗法复制绵羊ARDS模型(n=6),在充分肺复张的基础上,利用最佳氧合法滴定最佳PEEP,并维持通气2 h。观察基础状态(PEEP 5 cmH2O)、ARDS模型稳定(PEEP 5 cmH2O)和最佳PEEP维持通气2 h的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变化。结果最佳氧合法滴定的最佳PEEP为(18±2)cmH2O。与ARDS模型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嵌顿压(PAW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P、MPAP、PAWP和PVRI较基础状态明显升高(P<0.05)。与ARDS模型稳定时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0.05),氧合指数(PaO2/FiO2)和氧输送(DO2I)显著升高(P<0.05),肺内分流率(Qs/Qt)明显改善(P<0.05),且PaCO2、PaO2/FiO2、DO2I和Qs/Qt均接近基础状态(P>0.05)。与ARDS模型稳定时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的平均气道压(Pm)明显升高(P<0.05)、平台压力(Pplat)无明显变化(P>0.05)、肺动态顺应性(Cdyn)明显增加(P<0.05)。结论最佳氧合法导向的PEEP能有效地减少ARDS绵羊的肺内分流、改善氧合和肺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