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3篇
内科学   11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性感染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全世界每年大约1 000人中就有3人发生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革兰阳性(G+)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等是ICU患者常见的病原菌。患者的基础疾病、器官功能障碍、广谱抗生素使用及临床侵入性操作等诸多因素,使得G+球菌感染及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临床治疗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尤其是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不断上升,耐药性增加。由MRSA引起的院内感染病死率高,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高。早期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对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利奈唑胺(商品名斯沃)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具有作用机制独特,无交叉耐药,抗G+菌谱广,肝肾毒性等副作用较小等特点。现将重症患者院内G+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利奈唑胺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2.
 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是重症患者重要的循环支持手段,器官灌注不足时需进行液体复苏,而良好的容量反应性是液体复苏的基本前提。研究显示,近50%的重症患者液体复苏前容量无反应性[1],此时进行液体复苏可能增加肺水肿的风险。然而,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使用可改善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及调整静脉回流,进而改善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为进一步液体复苏带来可能。已有研究表明,扩血管药物可减少静脉回流[2-3];正性肌力药物可改善心脏收缩功能[4],进而改善容量反应性。现就临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对容量反应性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3.
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有密切的联系,作为医院现代化和医疗救治水平重要标志的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需要大量应用计算机技术,延伸监测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诊疗水平.重症监护病房(ICU)医生通过先进的监护仪器和抢救设备,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以及早期积极干预和滴定式治疗,在危重患者救治中承担重要责任.由于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临床信息量巨大,将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整合到重症患者监测治疗过程的临床信息化系统(CIS)中,必将在重症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烟雾吸入性肺损伤(SII)者易发生细菌性肺炎和ARDS,可能与烟雾导致肺泡吞噬细胞(AM)功能损害有关。作者给绵羊吸入烟雾,观察SII前后AM抗菌能力变化以及AM对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影响。 方法 绵羊(n=9)麻醉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纤维支气管镜末端嵌顿于二级支气管,冲洗远端气道获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在发烟器中燃烧40g棉花球以产生烟雾,绵羊在128次呼吸中吸入  相似文献   
65.
机械牵张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是急性肺损伤在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最近研究认为,机械牵张除直接影响肺组织细胞结构和通透性改变,细胞还感知机械牵张,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与MAPK等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促炎症介质的基因表达和生物合成,造成进一步肺损伤。探讨机械牵张的机制将丰富和完善关于VILI的理论,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 (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血管外肺水 (EVLW )的影响。方法 :以内毒素持续静脉注射复制绵羊ARDS模型。根据PEEP水平分成 5cmH2 O( 7只 ,1cmH2 O =0 .0 98kPa)、10cmH2 O( 8只 )和 15cmH2 O( 6只 ) 3个组。采用单指示剂热稀释法测定EVLW。应用PEEP前 ( 0h)、应用后 1h和 2h测定EVLW ,同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肺气体交换。结果 :应用PEEP前 ,10cmH2 O和 15cmH2 O组EVLW分别为 ( 16.5± 4.7)ml·kg- 1 和 ( 18.4± 6.0 )ml·kg- 1 ;应用PEEP 2h后 ,EVLW分别为 ( 14 .7± 4.5 )ml·kg- 1 和 ( 15 .3± 3 .7)ml·kg- 1 ,较应用PEEP前显著减少 (P <0 .0 5 )。应用PEEP前 ,15cmH2 O组氧合指数 (PaO2 FiO2 )为 ( 87.3± 2 7.9)mmHg( 1mmHg =0 .13 3kPa) ;应用PEEP 2h后 ,显著升高至 ( 13 8.6± 41.8)mmHg(P <0 .0 5 )。应用PEEP前 ,15cmH2 O组肺静态顺应性为 ( 11.4± 1.9)ml·cmH2 O- 1 ;应用PEEP 2h后 ,显著升高至 ( 14 .8± 2 .3 )ml·cmH2 O- 1 (P <0 .0 5 )。结论 :适当水平的PEEP能显著减少ARDS绵羊EVLW。  相似文献   
67.
背景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是休克的核心病理生理过程,这也决定了液体复苏在休克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但液体复苏在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同时可能会导致肺水肿加重,往往使休克的治疗面临进退两难的窘境.目的 现就感染性休克患者易发肺水肿的机制,如何针对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制定液体复苏策略进行综述.内容 感染性休克患者易发肺水肿,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68.
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患者重要的支持手段,但传统的机械通气存在明显人机不同步,可能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通过监测膈肌电活动.根据自身吸气驱动,成比例地持续辅助通气.目前研究表明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明显改善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人机同步性;减轻呼吸肌肉负载;能自动调节通气支持水平,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利用膈肌电活动,发挥独特的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控制性肺膨胀(SI)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方法利用肺泡灌洗法建立家兔ARDS模型,测定静态肺顺应性(P—V)曲线,确定曲线低位转折点(Pinf),实施SI后,分别以Pinf-6 cmH2O、Pinf-4 cmH2O、Pinf-2 cmH2O、Pinf、Pinf+2 cmH2O、Pinf+4 cmH2O、Pinf+6 cmH2O的PEEP进行机械通气,监测家兔血流动力学、肺力学、肺气体交换。结果随着PEEP增加,PaO2和SaO2逐渐增加,气道峰值压、平台压、Pm逐渐升高。与Pinf、Pinf+6 cmH2O相比,Pinf-4 cmH2O时动态肺顺应性(Cdyn)最高。结论ARDS进行机械通气时,在实施SI后以静态P—V曲线Pinf-4 cmH2O为ARDS早期最佳PEEP。  相似文献   
7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f neuro-mechanical coupling (NMC) and neuro-ventilatory coupling (NVC) in the weaning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Sixteen patients were enrolled when the criteria for their first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SBT) was met. A 30-minute SBT was attempted,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diaphragm (Edi) , NMC, NVC, NVC ×NMC, index of rapid shallow breathing (f/Vt) , airway occlusion pressure (P0.1) and f/Vt ×P0.1 at 0, 5 and 30 min.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was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f each index. Results Successful weaning(S group) was observed in 6 patients while weaning failure(F group) in 10 patients. (1)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Edi: at 30 min of SBT, Edi showed higher values in the F group (P < 0. 05),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s(AUC) was 0. 817(P <0. 05). (2)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NVC and NMC:at 5, 30 min of SBT, NVC and NMC showed higher values in the S group (P <0. 05); at 30 min of SBT NVC presented the largest AUC than any other time of SBT (0. 822, P < 0. 05), while the AUC of NMC was 0. 800 (P > 0. 05). (3)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NVC × NMC: at 30 min of SBT, the AUC of NVC × NMC was larger than NVC (0. 864, P < 0. 05) , showing greater sensitivity (100. 0%) and specificity (83. 3%) .(4)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f/Vt and P0.1: f/Vt and f/Vt × P0.1 presented poor predictive performance in the failed patients. Conclusions Edi, NVC and NVC × NMC were good predictor for the weaning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O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