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3篇
内科学   11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1.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数目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15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免疫表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CD4+、CD4+/CD8+、NK细胞均明显下降(p<0.01),CD8+则明显升高(p<0.05), 随着结直肠癌患者TNM分期进展, CD3+、CD4+均明显下降(p<0.05), CD4+/CD8+、NK细胞亦下降,CD8+则明显升高 。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及姑息切除术后与术前相比,患者CD3+、CD4+、CD4+/CD8+ 、NK细胞均回升,CD8+则降低。未能切除肿瘤仅行改道术或者探查术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患者CD3+、NK细胞则继续下降, CD8+稍上升,但是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而CD4+及CD4+/CD8+则略高于术前。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与肿瘤分期有关,分期越晚,免疫功能越低。根治术和姑息切除术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应用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PCV)方式的肺复张手法(recruitment maneuvers,RM)对家兔重复去复张相关肺损伤的影响。方法: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法复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家兔模型,分为3组。分别为:(1)肺保护性通气组(LP组):潮气量(tidal volume,Vt)6mL/kg,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根据静态压力一容积曲线低位转折点水平(lower inflection point in static pressure-volume curve,LIP)设定;(2)去复张组(DR组):通气条件同LP组,在3h机械通气期间每10min将呼吸机管路脱开1min实施去复张;(3)去复张+压力控制组(PCV组):去复张后用PCV法给予RM,具体方法为:将呼吸机模式调整为压力控制通气,吸气压力设定为30cmH2O、PEEP水平设定为UP水平、I:E=1:2,维持90s。机械通气期间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呼吸力学,机械通气3h处死动物,测定肺湿/干重比(W/D)及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结果:去复张后1,2和3h时,DR组动脉氧分压(PaO2)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的LP与PCV组(P均〈0.05),在LP与PCV两组间同时间点Pa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DR组静态肺顺应性(Cst)与气道平台压力(Pplat)与同时间点IJP、SI与PCV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均〉0.05);DR组肺W/D与LP与PCV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械通气3h时DR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为(10.9±0.8),显著高于LP与PCV组(P均〈0.05),LP与PCV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重复去复张明显恶化氧合,加重ARDS肺组织损伤,PCV方式的RM可以改善氧合,减轻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胆管结扎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对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腮管结扎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于术前及术后第3、7、10天尾静脉取阻测定血胆红索。采用热辐射法测定大鼠缩足潜伏期观察热疼痛阈值,Von Frey细丝法测定大鼠缩足反应百分比观察机械性疼痛阈值,从而研究黄疸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阻塞性黄疸大鼠术后胆红素水平显著增高(P〈0.05),热辐射引起的缩足潜伏期显著延长,Von Frey细丝机械性刺激引起的缩足反应百分比明显减少。结论梗阻性黄疸大鼠对热刺激和机械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不敏感,表现出明显的抗伤害性感受行为。  相似文献   
44.
经皮内镜下胃和空肠造口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和空肠造口术的方法. 方法: 114例病人胃造口术(PEG)采用Pull法,26例空肠造口术(PEJ),在PEG基础上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空肠造口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Treitz韧带以下. 结果: PEG成功率为100%,通过改良胃镜下直接置管方法,26例PEJ全部一次放置成功.15例局部有活动性出血, 8例局部有分泌物和红肿,经相应处理后缓解.21例引起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治愈,1例胃黏膜下出血,形成血肿, 1例在第8天发现胃造口内固定片嵌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PEG简单、安全、可行;PEJ方法可一次使造口管到达空肠,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全身性感染导致的以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高达30%~70%,是ICU中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多药耐药(MDR)阴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明显增加,成为威胁重症患者的主要杀手.为此,探索规范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6.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病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危重病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患病率及患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991至1996年1056例危重病患者,利用队列研究方法对MOF的患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56例危重病患者中,339例发生MOF,患病率32.1%。1991-1996年6年期间MOF患病率无明显变化,以APACHEⅡ评分(>20分)对患病率进行调整,调整率6年间均无显著变化。对1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免疫功能低下、慢性器官功能衰竭、转入时的高APACHEⅡ评分、创伤或全身性感染等MOF病因、感染部位、大量输血、非手术、低温、SIRS程度等因素与MOF患病的关系显著(P<0.05)。从器官功能衰竭的分布来看,MOF患者以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发生率最高,分别为81.7%(277/339)和81.4%(276/339)。非MOF组717例患者中,201例发生单一器官功能衰竭,其中以呼吸衰竭发生率最高(30.4%),其次为胃肠功能衰竭24.9%(50/201)。结论:90年代以来MOF患病率依然很高,充分认识MOF患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高APACHEⅡ评分、SIRS和低温等重要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手段,有可能早期预防MOF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机体在遭受细菌或毒素损害时,炎症细胞被激活,细胞因子过量释放,产生持续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介导广泛的组织损伤,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态性与机体受到刺激后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相关,与全身性感染的易感性、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探明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全身性感染的关系,将为全身性感染的个体化免疫基因调控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8.
急性呼吸衰竭是以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起病的呼吸衰竭,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为常见。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机械通气明显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已成为重要的病因治疗手段。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原则进行再评价,显然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单用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绵羊内脏灌注的影响.方法:利用内毒素(LPS)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当收缩压下降至5.3kPa时记录血流动力学及肠粘膜pH(pH_i)的基础值.20只绵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入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调整药物剂量,使平均动脉压升高到12kPa,观察用药前(基础值)及用药后1,2,3,4h的血流动力学和内脏灌注指标pH_i.结果:两组动物在用药后血压、心排指数及氧输送较用药前明显升高。多巴胺组动脉乳酸浓度及pH_i无明显改变,但动脉pH值在用药后1h从7.40±0.05降至7.26±0.06(P<0.05).应用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后3h和4h,动脉乳酸浓度从(4±2)mmol/L降至(2±1)mmol/L和(2±1)mmol/L(P<0.05),用药后3h,pH_i从7.19±0.04明显升高到7.36±0.07(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单用多巴胺均能改善感染性休克绵羊全身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在改善内脏灌注上,多巴酚丁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用明显优于多巴胺单用.  相似文献   
50.
生脉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绵羊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绵羊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用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的方法诱导绵羊脓毒性休克模型。以生脉注射液1ml/kg缓慢静脉注射,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即刻、30、60和120min时绵羊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结果18只脓毒性休克绵羊给予生脉注射液后即刻出现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排血指数(CI)、左室作功指数(LVSWI)、右室作功指数(RVSWI)均显著升高(P均〈0.05),并在其后的120min内保持稳定;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嵌顿压(PAWP)、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在注射生脉注射液前后无明显改变(P均〉0.05)。给药后即刻组织氧供给(DO2)就较给药前显著增加(P均〈0.05),自给药后30min组织氧消耗(VO2)显著增加(P均〈0.05);氧摄取率(O2ER)和血中乳酸(Lac)水平无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以通过改善心功能而显著改善脓毒性休克绵羊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同时通过提高DO2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而改善组织氧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