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7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致休克1例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邱健,许艳平硫代硫酸钠有抗过敏、解毒作用,临床上用于皮肤瘙痒症、慢性荨麻疹、药疹、氰化物及砷剂中毒等。但静脉注射过程中发生低血压致休克病例较为少见。现将我院发生的1例介绍如下。患者女,53岁。因皮肤过敏,...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性别对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军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中接受PPCI治疗的8878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137例,女性1741例,对其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性别差异对院内死亡率的影响.采用倾向评分校正不同性别患者年龄及合并症的基线资料差异后,进一步分析性别差异对院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P<0.05),合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心功能不全的比例较高(P<0.05),既往接受介入治疗的比例较低(P<0.05),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较高(P<0.05),血管开通时间较晚(P<0.05),术后发生出血事件的比例较高(P<0 05),且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4.4% vs 2.4%,P<0.001).采用倾向评分配对方法校正不同性别患者的年龄及合并症数据资料后,不同性别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差异消失(男性vs女性:4.0% vs 4.4%,P=0.610).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女性并不是接受P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心功能不全、慢血流、术后出血是接受P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可能不是接受P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这一结论还需要大规模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3.
金玮清  邱健 《上海医药》2016,(22):35-37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2015年6月—12月选择脑卒中后遗症患者50例及家庭护理人员50名,分为干预组25对(患者25例和护理人员25名),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25对,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及家庭护理人员6个月内预防尿路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组尿路感染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P<0.05)。干预组家庭护理人员预防尿路感染相关知识得分为(91.15±15.8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3±12.7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并有效预防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在家庭护理中尿路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4.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临床亚型提示不同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发现不同OSA临床亚型在初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性,但目前国内外缺乏相关研究。目的 使用潜在类别分析探索OSA患者中存在的临床亚型,分析不同临床亚型诊断夜(首次CPAP治疗前)睡眠特征和对首次CPAP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唐都医院睡眠中心进行首次CPAP治疗的491例OS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2种临床症状(入睡困难、多醒、早醒、打鼾、憋气、突然憋醒、梦魇、梦话、尿床、睡眠中肢体抽动、晨起头痛、头昏、焦虑、情绪低落、思维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头脑不清、反应迟钝、工作能力减退、心悸、疲劳乏力、白日嗜睡)纳入潜在类别分析模型。比较不同临床亚型症状分布特点、诊断夜的睡眠特征以及首次CPAP治疗反应的差异性。结果 临床亚型数目为4时,模型拟合最佳,分为类别1 “呼吸中断伴白日嗜睡组”143例(29.1%),类别2 “症状轻微组”189例(38.5%),类别3 “日间功能严重受损组”64例(13.0%)和类别4 “合并失眠组”95例(19.3%)。类别2 “症状轻微组”年龄更小,男性比例更高,而类别4 “合并失眠组”正好相反。不同临床亚型除外憋气症状,其余临床症状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亚型OSA患者诊断夜的睡眠潜伏期(SL)、N1%、N2%、N3%、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总睡眠时期的比例(RE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亚型OSA患者接受首次CPAP治疗后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N1%、N2%、N3%、REM%、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氧饱和度下降指数(ODI)、血氧饱和度(SpO2)<90%的时间、最低SpO2(LSpO2)、整夜平均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可以将OSA的临床症状分为4种临床亚型,且4种临床亚型首次CPAP治疗反应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些发现强调了识别一系列OSA临床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床旁检验(PO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15例临床胸痛拟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OCT(POCT组)及送检验科(检验科组)检测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对所有患者行急诊或择期冠脉介入术,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时间、检验值及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床边行POCT检验可显著缩短检验时间[(25±3.23)min vs(128±25.47)min].Myo、cTnI、CK-MB检验结果在两种检验方法中差异无显著性.在冠脉造影明确冠心痛的病例中,POCT组和检验科组之间检测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Myo(99.0%vs 98.1%)、cTnI(95.2%vs 96.2%)、CK-MB(90.5%vs92.4%).冠脉造影结果阴性的患者中,Myo有2例在两组中升高.包含cTnI 1例升高.结论:在胸痛患者中行POCT检测cTnl、Myo、CK-MB有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分层,使得早期介入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6.
目的通过在离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及人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模型上过表达细胞色素P450 2J2(CYP2J2),探讨CYP2J2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构建p LVX-IRES-Zs Green1-CYP2J2慢病毒载体,感染HUVEC及人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YP2J2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离体培养HUVEC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p LV组)和CYP2J2基因过表达组(p LV-CYP2J2组),通过MTS法分别于转染后的12、24、48、72 h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48 h后的细胞迁移能力。另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以50 nmol/L佛波酯刺激48 h使之转化为巨噬细胞,然后加入终浓度为80 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使之转化为泡沫细胞;细胞亦分为空白对照组、p LV组和p LV-CYP2J2组,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然后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变化,通过总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的含量。结果 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 LV-CYP2J2病毒感染后,HUVEC以及泡沫细胞中CYP2J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p LV组相比,p LVCYP2J2处理显著增强了HUVEC在24、48、72 h的细胞增殖能力以及在48 h的细胞迁移能力,而对12 h的细胞增殖则无统计学差异。在人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模型中,p LV-CYP2J2处理显著降低了泡沫细胞的数量、泡沫细胞内油红脂滴的数量以及总胆固醇的含量。结论 CYP2J2基因过表达可促进HUVEC的细胞增殖和迁移,降低人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形成,提示CYP2J2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7.
目的:研究HB—EGF蛋白在胃癌组织和多个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新鲜胃癌组织和不同胃癌细胞系中HB—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癌旁正常胃黏膜中,HB—EGF蛋白表达较低,而在胃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在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中,未检出HB—EGF蛋白的表达,而在4种人胃癌细胞系中,HB—EGF蛋白表达均为阳性(P〈0.01);其中SGC7901和MKN45中的表达强于BGC823和MKN28中的表达。结论:HB—EGF蛋白在胃癌组织和多种胃癌细胞系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检测180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1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结果观察组DDI、D和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8%、32.9%、42.3%,D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9%、39.1%;对照组分别为13.8%4、5.9%4、0.3%和46.7%5、3.3%。两组间的DDI、D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ACE I/D多态性与冠心病有显著关联,是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探索白介素-18( IL-18)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30只老年同龄雄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新西兰大白兔制成60个动脉粥样硬化板块标本,采用析因设计,给予IL-18进行刺激,以不同的IL-18刺激时间和刺激浓度组合作为新处理组,将60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随机分入新处理组中(n=5),测量在不同刺激时间和刺激浓度下,纤维帽的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的变化,TUNEL法检测斑块内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 帽/核比值与斑块内细胞凋亡指数随着IL-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的改变而变化(P<0.01).帽/核比值随着IL-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增加而降低(P<0.01),斑块内细胞凋亡指数随着IL-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增加而升高(P<0.01);斑块内细胞的凋亡指数与帽/核比值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776,P<0.001).结论 IL-18诱导斑块内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促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