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局灶缺血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随机分4组,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即予胰岛素(2.1IU/kg,A组)、葡萄糖(2g/kg)和低剂量胰岛素(2.1IU/kg,B组)、葡萄糖(4g/kg)和高剂量胰岛素(4.5IU/kg,C组)、生理盐水(D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MCAO后3h脑组织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低剂量胰岛素组(A、B组)cfosmRNA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而C组cfosmRNA则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P<001)。结论:胰岛素促进缺血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可能是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2.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以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583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86.5%(1369/158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1087/1266,85.9%)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98/317,62.5%)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以斑块居多(1286/1583,81.2%),而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214/1583,13.5%);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665/1286,51.7%)。斑块发生率及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佛山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以斑块居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检测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含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细胞数,研究其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复制脑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SP70的表达.结果HSP70在血肿周围、双侧皮层及对侧尾状核区均有表达,主要位于胶质细胞内;表达的高峰在术后24小时出现,48小时开始缓慢下降,一直到7天仍未消失;这些变化与血肿周围的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结论提示血肿周围HSP70的表达是神经元缺血的应激指标.  相似文献   
44.
背景帕金森病患者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AADC)活性水平的降低及波动是产生帕金森患者临床症状和在L-dopa替代治疗时"症状波动"等不良反应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AADC基因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在左旋多巴治疗过程中的地位,并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设计2×2析因设计.地点和材料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材料主要包括人嗜铬细胞瘤组织,TRIzol,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DNA3,阳离子脂质体,6-OHDA,阿朴吗啡,AADC单克隆抗体,SD大鼠.干预使用基因克隆、亚克隆技术构建pCDNA3-AADC真核表达载体;将帕金森病模型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以pCDNA3-AADC重组体和pCDNA3空载体进行阳离子脂质体包裹后,注射于帕金森病SD大鼠纹状体内,并在该基础上对两组大鼠分别采用一定浓度的L-dopa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AADC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AADC基因脑内移植后两组大鼠的旋转行为.②采用一定浓度的L-dopa进行治疗对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结果①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pCDNA3-AADC重组体脑内注射后,在3,7,14,21,28 d时大鼠的旋转行为获得了一定的改善(P<0.05),分别改善了56.0%,62.6%,49.4%,36.3%,27.4%,以1周时最为明显,在第5周时,其旋转行为则于移植前无明显差异(P>0.05).②使用同等浓度的左旋多巴(L-dopa,10 mg/kg体质量·d)治疗后,在上述相同的时间点时,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P<0.05),以1周时最为明显,其旋转行为改善达93.4%,在第5周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③免疫组化方法确定AADC在纹状体区的稳定表达.结论增加脑内AADC基因表达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并可增加L-dopa治疗效果,有助在低剂量上长期维持L-dopa的疗效;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裸基因脑内移植技术为基因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短程小剂量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并联合抗抑郁剂氟西汀治疗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于2003-02/2005-03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焦虑和抑郁共病患者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96)和对照组(n=42),均给予氟西汀20mg/d,连续用8周,其中治疗组早期合用奥氮平5mg/晚,连续用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版)与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版)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及实验室检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有4例患者提前终止实验,实验结束共观察138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治疗后3d,1,2,4,8周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在治疗后3d,1,2,4,8周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3d,1,2,4,8周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②治疗后3d时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56%、14%,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67%、1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后1,2,4,8周时治疗组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改善的总有效率一直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用氟西汀治疗焦虑和抑郁障碍疗效较低,且起效慢。合并使用奥氮平治疗比单用氟西汀疗效高且起效快,而副作用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放射线全脑照射对大鼠迟发性脑损伤后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 分组采用直线加速器对SD大鼠进行全脑照射,剂量分别为20 Gy和30 Gy.在照射前和照射后120d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分析各组大鼠行为学检测结果 ,采用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两个指标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用电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观测模型鼠海马CA3区Gray Ⅰ型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 20 Gy照射后120 d平均潜伏期为(41.17±10.76)s,搜索策略得分(27.13±2.34)分,30 Gy照射后120d平均潜伏期为(78.49±9.32)s,搜索策略得分(16.52±2.71)分,均与照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20 Gy照射后120 d海马突触后膜厚度为(22.03±6.84)nm,30 Gy照射后120 d海马突触后膜厚度为(23.19±7.65)nm,与放射前及对照组比均差异有差著性(P<0.05).同时还观察到20Gy和30Gy照射后均较对照组突触活性带长度短,突触界面曲率小,突触间隙宽度变窄(P<0.05).结论 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后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并且可能与海马突触病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Nurr1基因修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源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P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HUCB-MSC组(B组)、Nurr1基因修饰HUCB-MSC组(C组)。将HUCB-MSC及Nurr1基因修饰后的HUCB-MSC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通过立体定向的手段将其移植入毁损侧纹状体,观察移植前后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和脑内多巴胺(DA)含量的改变,以及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 (TH) 表达的变化。【结果】 B?C两组在移植后第2周?4周和8周时旋转行为及脑内DA含量均较A组有所改善(P < 0.05,P < 0.01),且B、C组间比较C组改善明显(P < 0.05),这种差异以第8周时最为明显。移植后B、C两组TH表达较A组明显增高,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且C组在各时间点上TH表达较B组含量高(P < 0.05),并在移植后第8周时最为明显。【结论】 Nurr1基因修饰HUCB-MSC来源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PD模型鼠,能有效地增加鼠脑内多巴胺含量和纹状体区TH的表达,改善PD模型鼠的症状,为细胞移植治疗PD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8.
获得性非机会性弓形虫脑病临床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人口标准化感染率为6.02%[1].弓形虫感染临床上分先天感染和获得性感染.获得性弓形虫病多见于机会性感染,弓形虫具有嗜神经特性,感染机体后,中枢神经系统是最易受累的部位.我科近来收治一例弓形虫脑病,患者未伴有免疫力下降的因素,临床上类似病例少见,易于漏诊或误诊,现将患者的诊疗经过报道如下,以提高对弓形虫脑病的认识和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49.
重组Persephin腺病毒对6-OHDA损伤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ersephin对6-羟基多巴(6-OHDA)损伤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RT-PCR法从人胚胎脑获得Persephin cDNA,构建重组Persephin腺病毒.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Persephin基因的表达,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测定6-羟基多巴对神经干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从人胎脑成功克隆了人Persephin cDNA,构建了其腺病毒载体.Western blot证实重组Persephin腺病毒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表达的Persephin可抑制6-羟基多巴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凋亡.[结论]Persephin对6-羟基多巴损伤神经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Persephin对6-羟基多巴(6-OHDA)损伤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RT-PCR法从人胚胎脑获得Persephin cDNA,构建重组Persephin腺病毒。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Persephin基因的表达,Hoeehst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测定6-羟基多巴对神经干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从人胎脑成功克隆了人Persephin cDNA,构建了其腺病毒载体。Western blot证实重组Persephin腺病毒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表达的Persephin可抑制6-羟基多巴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凋亡。【结论】Persephin对6-羟基多巴损伤神经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