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细胞凝胶电泳又称彗星试验 ,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DNA单、双链断裂和碱性不稳定位点的方法 ,具有敏感、稳定、快速的优点。近些年来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DNA修复、遗传毒理、环境监测和细胞凋亡的研究。本文就彗星试验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DNA碱基氧化损伤、以及在染色、玻片储存和彗星图像分析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2.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的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inglecellgelelectrophoresisassay,SCGE)又称彗星试验(Cometassay),是一种快速、灵敏、简便、价廉、重复性好的检测单细胞DNA损伤的方法。首先由Ostling等(1984)建立,随后Singh等(1988)改善了试验条件,使之得以更广泛地应用。SCGE在遗传毒理学、肿瘤学、放射生物学、人群监测、环境监测、临床诊断与治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就SCGE的发展、原理、分析方法及在遗传毒理学、DNA损伤与修复、人群监测、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DNA修复能力与慢性苯中毒的关系。方法以γ射线作为诱变剂造成淋巴细胞DNA损伤,应用彗星试验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检测法,评价63名慢性苯中毒工人和45名同期接苯但无苯中毒表现的同工种对照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链断裂和染色体损伤微核形成的修复能力。结果苯中毒组的彗星尾长差[(4·64±1·57)μm]显著高于对照组[(3·77±1·30)μm](P=0·0029)。3AB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彗星尾长差>3·81μm的研究对象发生慢性苯中毒的相对危险性显著增高(OR=2·490,95%CI1·068~5·806,P=0·0346),而且,慢性苯中毒危险性与彗星尾长差之间存在显著性的趋势关系(P=0·0024)。3AB指数<0·20的研究对象发生慢性苯中毒的相对危险性与3AB指数≥0·20的研究对象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NA链水平的修复能力与慢性苯中毒的发生关系密切,修复能力越差,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越高。本研究未证明染色体水平的修复能力与慢性苯中毒的联系。  相似文献   
34.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苯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目的 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研究苯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将接苯工人按累积浓度、历史平均浓度和测定当时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8hTWA)分组。观察指标包括DNA断裂分级(将DNA断裂损伤细胞按其损伤程度分级)及DNA彗星尾长(彗头末端到彗尾的长度)。结果 接苯工人DNA断裂程度及DNA彗星尾长[Ig(尾长+1)]两个参数,接苯组按累积浓度、历史平均浓度和8hTWA浓度计算,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彗星试验能够快速,敏感地检测苯引起的人类淋巴细胞DNA损伤,提示对于检测环境致癌物和致突变物可能是一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