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目的探讨广东省腹泻病的流行特征,以及腹泻病症状监测在感染性腹泻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2013年广东省腹泻病症状监测系统中哨点医院门诊腹泻病例就诊人次数及就诊总人次数,计算腹泻病例门诊就诊比例;同时收集同期感染性腹泻月报告发病率资料,分析监测数据与感染性腹泻流行趋势间的关联性。结果2012-2013年全省腹泻病门诊就诊比例平均为2.18%(443291/20299449);腹泻病例门诊就诊比例高峰出现在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月均就诊比例分别为2.71%-3.38%。0-4岁年龄组腹泻病例门诊就诊人次数最多,占总就诊人次数的63.11%(279743/443291)。感染性腹泻年均发病率为142.43/10万,发病高峰期为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月均发病率分剐为16.33/10万-21.82/10万。对腹泻病例门诊就诊比例与感染性腹泻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863,P〈0.01)。结论广东省腹泻病症状监测结果能有效反映全省感染性腹泻疫情变化趋势,对及时掌握感染性腹泻的疫情动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2.
20 0 2年 6月 2 9日 ,米泉市居民李某在为其女操办满月酒席 ,就餐后有 31人出现腹痛、恶心、腹泻、头痛等症状 ,接到报告后 ,我单位即组织食品卫生监督员进行现场调查处理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1.1 中毒情况  2 0 0 2年中午 1点 30分开始就餐 ,餐厅供应 8个凉菜和 8个热菜 ,共 4 0人就餐 ,就餐后 1h后出现首例患者 ,症状为腹痛、腹泻 ,2 2点左右发病达到高峰。罹患率为 77.5 % ,其中男性 2 1人 ,女性 10人 ,年龄最大的 5 0岁 ,年纪最小者 8岁 ,所有患者均在家口服药品对症治疗。1.2 临床分析  31病例中 ,最长潜伏期为…  相似文献   
33.
社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社区女性性工作者(CFSWs)性病艾滋病(STD/AIDS)知识知晓情况和AIDS相关的行为状况,探讨针对CFSWs的宣传干预方法。方法 2002年5~6月,对广东某市2个镇娱乐场所和妇教所的CFSW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21名CFSWs,AIDS传播途径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3.9%,AIDS预防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4.0%。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每次都用的占51.1%,从来不用的占13.8%。5.8%的CFSWs有吸毒史。结论 CFSWs对AIDS知识知晓率仍然偏低,高危性行为仍较普遍,应加强对此人群的STD/AIDS的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推广安全性行为理念,防止HIV在此人群的流行并通过她们向一般人群的蔓延。  相似文献   
34.
2009-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2009-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09-2010年广东省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和2010年广东省分别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3 0178和226 620例,报告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35.
腹腔镜术后加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爱萍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362-1363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加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内异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腹腔镜术后用米非司酮,每日1次,每次12.5mg,连服6个月;对照组32例单纯腹腔镜手术。观察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服用米非司酮后,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雌二醇(E2)和黄体酮(P)水平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停药后3个月血清FSH、LH、E2、P恢复至用药前。【结论】腹腔镜术后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其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目的介绍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相关研究,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数据库,回顾文献,对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情况进行概述,并归纳和总结其测评工具、影响因素、负性影响以及干预措施。结果当前成熟量表用于测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有帕金森病睡眠量表、Epworh嗜睡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RBD筛查量表。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帕金森病病情严重程度、夜间运动症状、夜间非运动症状、药物使用、合并原发性睡眠障碍,且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存质量,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运动疗法、认知行为干预、光线疗法、针灸疗法等。结论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负性影响。需根据帕金森病患者个体化情况、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情况。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治疗组用中药结合双氯芬酸治疗,对照组单用双氯芬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75.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疗效及既往妊娠对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孕周<7周且要求药物流产的妊娠妇女403例,初孕妇女207例为Ⅰ组,既往妊娠史的196例为Ⅱ组.药流方案两组均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片150 mg,48 h后,服用米索前列醇3片(总剂量600 μg),药物流产7 d后,行超声监测确定孕囊是否排出,宫内有无残留物.比较各组完全流产率,分析影响药物流产的相关因素.[结果]Ⅰ组完全流产率91.8%(190/207)与Ⅱ组81.1%(159/19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史和自然分娩史是影响流产的两个重要因素.[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一种较好终止早孕的用药方法,且对初孕妇女有更好的疗效.无剖宫史和自然分娩史的患者有较高的流产成功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广东省手足口病重复发病人群的比例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重复感染的手足口病实验室诊断病例病原学特点,为研究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信息。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手足口病病例,按姓名排序后,按总记录数平均分成10部分,随机抽取1部分作为样本,利用EXCEL2007软件按一定规则确定重复发病人群,利用SPSS13.0软件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对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分析其发病前后病原学构成。结果按10%的抽样比例共获得记录59294条,扣除重卡和重复发病记录,实际发病57549人,其中2.09%(1205/57549)在1个月后至3年内重复发病,平均间隔9.8个月(1~34.5个月)。病例初次发病年龄平均1.94岁,3岁以下重复发病的儿童占总数的82.10%。在有明确实验室诊断的手足病病例中,前后两次同为CA16或EV71的各有1例。珠三角地区重复发病病例的比例为2.38%,非珠三角地区为1.45%;城市重复发病病例的比例为2.28%,农村重复发病病例的比例为1.86%。结论因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有2%的人群出现再次发病,珠三角地区重复发病病例的比例高于非珠三角地区,城市重复发病病例的比例高于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