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用生物学指标估算辐射剂量,近年来已取得长足进展.虽然淋巴细胞染色体分析仍是主要手段,但它已不再是唯一的定量分析手段.最好的办法似乎是联用多种分析方法,取各自之长:如染色体分析的高灵敏性(低LET,剂量可小至0.05Gy);电子自旋共振技术覆盖的宽剂量区(0.5~100Gy);用毛发直径判定身体局部照射的具体部位等.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活血祛瘀剂对小鼠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06在泰山医学院分析实验室完成。选择昆明种小白鼠80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8组,即活血祛瘀剂3.0g/kg,1.5g/kg,0.75g/kg组、通塞脉片组、活血祛瘀剂3.0g/kg 环磷酰胺组、活血祛瘀剂1.5g/kg 环磷酰胺组、免疫低下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①活血祛瘀剂3.0g/kg,1.5g/kg,0.75g/kg组及活血祛瘀剂3.0g/kg 环磷酰胺组、活血祛瘀剂1.5g/kg 环磷酰胺组小鼠分别给予10mL/kg的活血祛瘀剂(主要有黄芪、丹参、葛根等组成)3.0g/kg,1.5g/kg,0.75g/kg,3.0g/kg,1.5g/kg灌胃,1次/d,连续14d。其中后两组小鼠均于给药后第3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75mg/kg)1次。②通塞脉片组给予1.05g/kg通塞脉片灌胃,1次/d,连续14d。③免疫低下模型组于实验第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75mg/kg)1次,制备免疫低下模型。④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溶血素水平(以吸光度413表示)测定及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吸光度570~630表示)实验,观察活血祛瘀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纳入8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比较:活血祛瘀剂3.0g/kg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9.40±11.510)%,(19.10±9.231)%,(P<0.01)]。活血祛瘀剂3.0g/kg 环磷酰胺组、活血祛瘀剂1.5g/kg 环磷酰胺组均显著高于免疫低下模型组[(22.90±9.267)%,(19.50±6.485)%,(9.00±3.091)%,(P<0.01)]。②各组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吸光度413)比较:活血祛瘀剂3.0,0.75g/kg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680±0.015,0.570±0.068,0.403±0.045,(P<0.01)]。活血祛瘀剂3.0g/kg 环磷酰胺组、活血祛瘀剂1.5g/kg 环磷酰胺组均显著高于免疫低下模型组[0.519±0.032,0.387±0.041,0.290±0.068,(P<0.01)]。③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吸光度570~630)比较:活血祛瘀剂3.0g/kg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530±0.060,0.458±0.048,(P<0.01)]。活血祛瘀剂3.0g/kg 环磷酰胺组,活血祛瘀剂1.5g/kg 环磷酰胺组均显著高于免疫低下模型组[0.647±0.036,0.555±0.038,0.225±0.043,(P<0.01)]。结论:不同剂量的活血祛瘀剂虽对正常小鼠免疫指标的影响有所不同,但对免疫抑制剂引起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均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3.
不同剂量活血祛瘀剂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活血祛瘀剂对小鼠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06在泰山医学院分析实验室完成。选择昆明种小白鼠80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8组,即活血祛瘀剂3.0g/kg,1.5g/kg,0.75g/kg组、通塞脉片组、活血祛瘀剂3.0g/kg+环磷酰胺组、活血祛瘀剂1.5g/kg+环磷酰胺组、免疫低下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D活血祛瘀剂3.0g/kg,1.5g/kg,0.75g/kg组及活血祛瘀剂3.0g/kg+环磷酰胺组、活血祛瘀剂1.5g/kg+环磷酰胺组小鼠分别给予10mL/kg的活血祛瘀剂(主要有黄芪、丹参、葛根等组成)3.0g/kg,1.5g/kg,0.75g/kg,3.0g/kg,1.5g/kg灌胃,1次/d,连续14d。其中后两组小鼠均于给药后第3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75mg/kg)1次。②通塞脉片组给予1.05g/kg通塞脉片灌胃,1次/d,连续14d。③免疫低下模型组于实验第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75mg/kg)1次,制备免疫低下模型。④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溶血素水平(以吸光度413表示)测定及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吸光度。表示)实验,观察活血祛瘀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纳入8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比较:活血祛瘀剂3.0g/kg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9.40&;#177;11.510)%,(19.10+9.231)%,(P〈0.01)1。活血祛瘀剂3.0g/kg+环磷酰胺组、活血祛瘀剂1.5g/kg+环磷酰胺组均显著高于免疫低下模型组[(22.90&;#177;9.267)%,(19.50+6.485)%,(9.00+3.091)%,(P〈0.01)]。②各组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吸光度413)比较:活血祛瘀剂3.0,0.75g/kg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680&;#177;0.015,0.570&;#177;0.068,0.403&;#177;0.045,(P〈0.01)]。活血祛瘀剂3.0g/kg+环磷酰胺组、活血祛瘀剂1.5g/kg+环磷酰胺组均显著高于免疫低下模型组[0.519&;#177;0.032,0.387&;#177;0.041,0.290&;#177;0.068,(P〈0.01)1。③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吸光度,570-630)比较:活血祛瘀剂3.0g/kg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530&;#177;0.060,0.458&;#177;0.048,(P〈0.01)1。活血祛瘀剂3.0g/kg+环磷酰胺组,活血祛瘀剂1.5g/kg+环磷酰胺组均显著高于免疫低下模型组[0.647&;#177;0.036,0.555&;#177;0.038,0.225&;#177;0.043,(P〈0.01)]。结论:不同剂量的活血祛瘀剂虽对正常小鼠免疫指标的影响有所不同,但对免疫抑制剂引起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均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经灌胃给予清热解毒颗粒后小鼠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 方法:实验于2004-03/07在泰山医学院分析实验室完成。选择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即清热解毒颗粒3.0g/kg,1.5gag,0.75g/kg组、免疫低下模型高、中剂量组、免疫低下模型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清热解毒颗粒3.0g/kg,1.5g/kg,0.75g/kg组、免疫低下模型高、中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10mL/kg清热解毒颗粒3.0g/kg,1.5g/kg,0.75g/kg,3.0g/kg,1.5g/kg灌胃,1次/d,连续14d,空白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免疫低下模型高、中剂量组及免疫低下模型对照组小鼠于给药后第3,3,5天腹腔注射75mg/kg环磷酰胺1次。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定量溶血分光光度计测定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观察不同剂量的清热解毒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纳入小鼠7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率比较:清热解毒颗粒3.0g/kg,1.5g/kg,0.75g/kg组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率与空白对照组相近(P〉0.05)。免疫低下模型高、中剂量组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率均显著高于免疫低下模型对照组[(29.90&;#177;13.62)%。(23.67&;#177;10.62)%.(10.00&;#177;4.22)%(t=22.01,15.30,P〈0.01,0.05)]。②各组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吸光度413)的比较:清热解毒颗粒3.0g/kg,1.5g/kg,0.75g/kg组小鼠的吸光度。13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t=21.92,22.13,23.02,P〈0.01)。免疫低下模型高、中剂量组小鼠的吸光度413均显著高于免疫低下模型对照组(t=22.96,23.14,P〈0.01)。③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吸光度570-630)的比较:清热解毒颗粒3.0g/kg,1.5g/kg,0.75g/kg组小鼠的吸光度㈣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低下模型高、中剂量组小鼠的吸光度570-630均显著高于免疫低下模型对照组(t=21.98,22.33,P〈0.01)。 结论:不同剂量的清热解毒颗粒能完全或部分对抗免疫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对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有一定保护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荧光免疫定量测定法对临床32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清PCT检测,并比较其在细菌与病毒感染中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中PCT值<0.5ng/ml 143例(44.4%);血清PCT在细菌感染组中的阳性率(86.8%)高于病毒感染组(5.9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CT对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86.8%,特异度为93.6%,阳性预测值为95.5%,阴性预测值为81.8%,诊断符合率为89.4%。结论血清PCT可用于病毒与细菌感染间鉴别诊断,亦是细菌性感染的较灵敏、特异指标。并且动态监测血清PCT对疾病感染的严重程度、预后判断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男性生殖系感染大肠埃希菌后导致不育的机理,精浆活性氧的含量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18(IL-18)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不育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大肠埃希菌感染男性不育患者作为大肠埃希菌感染不育组、30例无感染不育患者和健康已育男性30例分别作为无感染不育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精浆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IL-10、IL-18和TNF-α的水平,分析MDA与IL-10、IL-18和TNF-α的相关性。结果大肠埃希菌感染男性不育患者精浆MDA含量、IL-6、IL-18和TNF-α含量均高于无感染不育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IL-10含量和SOD活性下降;精浆MDA含量与TNF-α(r=0.67)和IL-18(r=0.51)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r=-0.54)。结论生殖系统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男性不育与体内活性氧增加、抗氧化物质降低、细胞因子间网络平衡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感染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阐明清利生精丸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男性不育的机制。方法 50只雄性小鼠,经膀胱注射大肠埃希菌,建立动物感染模型,观察15d后随机分为5组:感染组(不治疗)、清利生精丸大、中、小等3种浓度治疗组(药物浓度分别为22.5、13.5和4.50g/ml)、呋喃坦啶治疗组,分别编码为MN、MTa、MTb、MTc、MTd组,另取10只小鼠膀胱注射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编码为CT)。各治疗组连续灌胃药液10d,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生殖细胞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小鼠均有一定的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率,其中MN组生殖细胞凋亡率57.44%,CT组28.54%,MTa组30.11%,MTb组2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N组生殖组细胞凋亡率与MTc(46.54%)和MTd组(43.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CT、清利生精丸各治疗组和MTd组表达P53蛋白睾丸生殖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后,可导致小鼠睾丸生殖细胞P53蛋白的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瘤椎切除与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单节段胸腰椎肿瘤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18~71岁,平均56.5岁,其中巨细胞瘤3例,浆细胞瘤1例,脊索瘤2例,乳腺癌转移5例,淋巴瘤1例,肺癌转移1例,肾癌转移1例,前列腺癌转移4例,胃肠道肿瘤转移1例,节...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PKRP)行前列腺切除106例,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3个月复查的有关指标,对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25-108)min;切除前列腺组织生13-84 g,平均(60±25)g。输血1例。无电切综合征、直肠穿孔、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等症发生。术后尿道外口狭窄4例,短期尿失禁3例,附睾炎2例。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的(8.6±3.2)ml/s上升至(23.6±5.3)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的(22.9±1.6)下降为(5.6±1.8);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的(4.1±0.9)下降为(1.0±0.4);剩余尿量(RUV)由术前的(108.5±7.6)ml减少至(13.1±5.3)ml,4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0.
院外延续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开展院外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出院时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随访1年。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分两个阶段实施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作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疾病复发和再就业情况,在患者出院后半年及1年两个时段,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其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有39例能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对照组为26例;研究组患者有7例复发,对照组有17例;研究组患者有13例已就业,对照组有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5.673,5.208,5.551;P〈0.05);院外延续护理开始前,研究组患者BPR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外延续护理实施后,研究组患者BPRS评分总分为(54.34±6.608)分,高于对照组(43.63±5.4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9,P〈0.01);研究组患者1年后EQOLI-74评分为,躯体功能(62.14±7.16)分、心理功能(61.54±7.14)分、社会功能(60.42±5.28)分,均高于对照组(62.14±7.16)、(61.54±7.14)、(60.42±5.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304,3.259,3.959;P〈0.01)。结论院外延续护理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患者的功能衰退,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