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寻找新的骨质疏松防治药 ,作者以偕二膦酸酯为趋骨性载体 ,与A失碳甾体化合物偶联 ,合成了 4个目标物 .对TM 1和TM 2进行了体外骨细胞培养实验 ,证实有一定的促骨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02.
血栓形成,特别是在无血管损伤或破裂条件下发生的血管内血栓形成,除了与红细胞、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活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功能等因素有关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在评价心脑血管发病的危险性时,除了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外,还将血小板聚集试验作为血栓性疾病的粗筛实验。为了更明确地了解两种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本文对来我院心脑血管病科就诊的高危人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可塑形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颅骨缺损的组织学及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和骨粉复合构建可塑形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颅骨缺损后,体内成骨的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特征。方法2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组(16只)、B组(8只)和C组(4只)。制备兔颅骨左右两侧直径1cm的骨膜-颅骨全层缺损,左侧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骨粉填补修复为A1组(n=16);右侧用藻酸钙凝胶-骨粉填补修复为A2组(n=16);B组骨缺损不作处理,为空白对照组(n=16);C组为正常组。术后6周和12周时,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12周时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术后6、12周时,A1组:颅骨缺损基本被硬组织所修复,镜下见材料已大部分被骨组织替代,成骨面积为40.92%±19.36%;A2组:材料部分被骨组织替代,成骨面积为18.51%±6.01%;B组:颅骨缺损边缘可见硬组织形成,镜下见修复组织以致密纤维组织为主,成骨面积为12.72%±9.46%。术后12周,生物力学测试修复组织能耐受的最大压力载荷,A1组37.33±2.95N;A2组30.59±4.65N;B组29.5±2.05N;C组41.55±2.52N;A1组明显大于A2组和B组(P<0.05)。最大载荷时应变位移,A1组1.05±0.20mm;A2组1.35±0.44mm;B组1.57±0.31mm;C组0.95±0.17mm;A1组小于B组(P<0.05)。载荷/应变比值,A1组35.82±6.48N/mm;A2组24.95±12.40N/mm;B组19.90±5.47N/mm;C组47.57±11.22N/mm;A1组大于B组(P<  相似文献   
104.
邓力 《华西药学杂志》2000,15(3):195-196
归纳总结了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5.
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的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我国4个地区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流行特征,为临床儿科其致病菌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05-2006年4个地区5家儿童专科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5127株,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初筛及确证产ESBL,琼脂稀释法测定349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9种儿科常用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判断标准根据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2005年版执行.结果 5127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率为46.7%.349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彬克拉维酸耐药率为23.1%,中介率为38.5%;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为67.2%、24.5%和48.4%,中介率分别为26.4%、5.7%和19.1%;阿米卡星耐药率为5.4%,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株.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及庆大霉素耐药性存在地区差异.结论 ESBL在中国儿科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广泛流行,除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外,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现象严重,部分药物耐药性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从我国住院肺炎儿童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肺炎链球菌分离自2006年2月~2007年2月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家儿童医院住院的肺炎患儿,采用E试验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279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86.0%,耐药率达23.3%。在检测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肺炎链球菌对阿莫西林还保持着很高的敏感率(92.1%),对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分别为19.0%和75.3%。几乎全部菌株(99.6%)对红霉素耐药。万古霉素和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9.6%和97.8%。17.6%的分离株对亚胺培南不敏感,以中介株为主。不同地区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万古霉素和氧氟沙星的敏感状况没有明显不同,但对其他几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状况存在差异。结论:从肺炎住院儿童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阿莫西林、万古霉素和氧氟沙星敏感率高,对头孢曲松和亚胺培南比较敏感,对青霉素、头孢呋辛和红霉素普遍不敏感或耐药。  相似文献   
107.
我们于 2 0 0 0年 1~ 4月应用余仁生保婴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40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临床资料 :小儿外感发热共 40例 ,其中男 18例 ,女 2 2例 ,<1岁 14例 ,1~ 3岁 18例 ,>3岁 8例。病程均 <3天 ,并排除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同时不伴有重度营养不良及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疾病。  诊断标准与分型 :本病根据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主症容易作出诊断 ,并按其病情轻重分为 3型。轻型 :发热 37~ 38℃ ,伴流涕、喷嚏、头痛 ,轻度咳嗽、声嘶、咽痛、咽充血 ,扁桃体轻度肿大、充血。中型 :发热 …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是3岁以内婴幼儿较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为抗炎和对症处理,但是否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有所争议,国外的一些研究显示对改善临床症状会有帮助,但对婴幼儿肺功能的影响由于检查方法及检查时配合等问题国内外目前研究不多。该文对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的20例患儿进行了肺功能的测定。方法:20例2个月至2岁6个月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在吸入药物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前、吸入后30,60,120min各行一次潮气流速容量环(TBFV环)检查,并进行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包括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的形态,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敏感指标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的呼气量/潮气量(%VPF),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潮气呼气峰流速(25/PF),潮气呼气峰流速(PTEF),反映大气道功能的指标潮气呼气中期流速/潮气吸气中期流速(ME/MI),潮气呼吸状态下的通气功能,包括呼吸频率(RR),每公斤体重潮气量(TV/kg)。结果:吸入药物前患儿的TBFV环中呼气降支凹陷,呼气峰流速前移,%VPF为0.19±0.04,25/PF为0.42±0.11,均提示降低,表明大小气道阻力增高,吸入药物后30,60,120min分别与吸入药物前的RR,%VPF,25/PF,ME/MI,PTEF,TV/kg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后,其大小气道阻力及通气功能的改善并不明显,提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联合抗胆碱类药在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平喘对症的临床作用不大,治疗关键是抗感染,抗炎以减少气道黏膜充血水肿,保持气道通畅,包括分泌物引流。  相似文献   
109.
在我国,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已较广泛用于急性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但关于其疗效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急性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国内外有关文献及专家论点等方面进行介绍。1急性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0.
人博卡病毒(HBoV)属细小病毒,为瑞典学者Allander 等[1]2005年从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样本中分离到的一种新呼吸道病原.目前世界各地均有HBoV研究相关报告[2],说明该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人类致病原.为了解广州地区HBo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对638例患儿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