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部分单位餐厨具和饮具进行消毒质量监督监测,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方法:采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对抽样单位的餐厨具和饮具进行细菌培养和结果分析。结果:共采样206份,阳性146份,阳性率70.9%;阴性60份,阴性率29.1%。其中客房水杯采样共14份,阴性12份,阴性率85.7%;食堂、餐厅餐厨具共采样192份,阴性48份,阴性率25.0%。结论:食堂餐厨具卫生的合格率较低,应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与管理,加强监督,确保饮食卫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制灭蟑胶饵的适口性和现场防治效果。方法参照GBT 13917.7-2009试验方法,对自制胶饵和氟虫腈颗粒剂的24 h摄食量进行记录,逐日观察死亡试虫数,并计算毒饵的24 h失水率和摄食比;现场试验在蜚蠊侵害严重的舰船上进行,观察记录施用胶饵后不同时间的密度指数变化情况。结果2种毒饵48 h死亡率均为100.0%,达到了国标A级,但2组试验中毒饵和饲料的比值分别为1.34和0.40,差异明显。现场投放胶饵2周后的密度指数下降80%,4~8周后即能将虫害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结论自制胶饵比颗粒剂剂型有更好的适口性,可在蜚蠊侵害严重的场所推广使用,实现对虫害的长期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杀蟑烟剂现场防治蟑螂的效果,以便指导科学合理的使用杀虫剂。方法 采用粘捕法进行现场蟑螂密度测定,观察施药前后蟑螂密度变化,评价杀灭效果。结果 接触4种烟剂处理30 min内蟑螂全部被击倒,72 h的致死率均达到100%。结论 杀蟑烟剂对蟑螂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值得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舰船蟑螂化学防治策略。方法分析舰船上常用化学防治手段的优劣,通过试验研究,评判几种化学防治方法的不同组合对于舰船蟑螂的长期控制效果。结果烟雾法和毒饵较为适合舰船蟑螂的控制,它们的组合可显著控制蟑螂密度及其反弹速度,处置措施合理,可维持5个月的低密度水平。结论舰船蟑螂危害的有效控制必须建立定期的密度监测机制,根据不同危害等级采取相应的化学防治手段,科学合理用药,以实现舰船蟑螂防控的预见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6.
8.
不同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驻不同地区、不同部队官兵常见皮肤病的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年跟踪调查驻渤海湾海军某部、驻长江下游某舟桥部队和驻西北高原某部官兵共计3411人,通过临床检查确定皮肤病种类和感染人(次)数。结果皮肤病患者2518人(次),发生率为73.82%,其中海军水下舰艇、水面舰艇和驻岛部队官兵发生率分别为142.47%、102.22%和99.72%,舟桥部队为56.14%,西北高原部队为47.62%,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见皮肤病12种,排序前3位的为足癣(23.43%)、蚊虫叮咬(17.63%)和过敏性皮炎(14.34%),体癣、湿疹和阴囊皮肤湿疹(烂裆)也是官兵常见皮肤病。结论皮肤病是部队官兵常见疾病之一,驻不同地区、不同兵种官兵皮肤病发生情况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