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黏蛋白1(MUC1)mRNA为标志物,检测了3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情况,并初步探讨了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其恶性标志和特征 ,也是导致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 ,控制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措施。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形态学基础 ,它不仅向肿瘤提供营养 ,也向宿主输出大量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 ,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重要的抗癌战略[1 ] 。目前研究表明 ,肿瘤血管形成 (vascu logenesis)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它与某些基因的改变、多种细胞因子的正负性调节、细胞外基质 (ext…  相似文献   
43.
车国卫  刘伦旭 《癌症进展》2011,9(6):605-609
正胸腔镜设备和相关外科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完善,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术(VATS-lobec-tomy)外科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已无争议,而2006年颁布的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引和2007年发表的美国胸部医师协会(ACCP)肺癌治疗指引把胸腔  相似文献   
44.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 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 VD),探讨二者之间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32例N SCLC患者中VEGF表达及M VD,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N SCLC患者VEGF阳性表达率90.6%,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阳性表达率12%(P<0.05),N SCLC、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M VD分别为(32.82±19.45)、(14.33±10.57)条/0.723 mm2,P<0.05;二者均与肿瘤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表达与M VD值呈正相关性。M VD值、VEGF在肺部良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不同,并与恶性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肺多形性癌(pleomorphic carcinoma,PC)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7例肺多形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男女比例为2.5∶1.0;平均年龄58.85(43~69)岁。并使用PubMed检索系统,检索关键词为Pulmonary pleomorphic carcinoma surgery,复习2005~2011年报道有完整资料的8例患者的文献,其中男7例,女1例,男女比例7︰1;平均年龄70.25(51~79)岁。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行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本组资料平均发病年龄64.93(43~79)岁;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男女比例为4∶1;主要症状多为咳嗽,痰中带血及咯血,胸痛;病理诊断均为多形性癌。本院7例患者中,梭形细胞癌伴鳞癌3例,梭形细胞癌伴腺癌2例,梭形细胞癌伴大细胞癌和腺癌2例;截至随访时有3例术后死亡,最长生存时间49个月,4例恢复良好。检索文献资料的8例患者中,梭形细胞癌伴鳞癌4例,梭形细胞癌伴腺癌1例,梭形细胞癌伴大细胞癌和鳞癌1例,梭形细胞癌伴腺癌和鳞癌2例;截至随访时有5例术后死亡,最长生存时间22个月,3例恢复良好。结论肺多形性癌极为少见,积极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全胸腔镜和开放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探讨微创手术能否促进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方法 从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161例肺部病变患者中纳入138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开胸组[开胸组,70例,男53例、女17例,年龄(56.1±9.7)岁]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组[VATS组,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53.4±6.5)岁],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d、3d、7d和30 d)疼痛、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结果 (1)疼痛程度于术后第1d、3 d VATS组和开胸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3±0.79 vs.3.93±0.67,2.88±0.59 vs.3.03±0.71,P> 0.05),但在术后第7d、30 d开胸组显著高于VAST组(1.61±0.33 vs.1.22±0.12,1.58±0.26 vs.1.19±0.31,P< 0.05).(2)VATS组和开胸组患者术后静息心率均显著高于术前[(84.13±17.21)次/分vs.(73.67±10.32)次/分,(86.13±19.67)次/分vs.(72.24±14.21)次/分,P<0.05];而VATS组于术后第3d降至术前水平,开胸组于术后第7d恢复至术前水平.(3)VATS组和开胸组患者静息血氧饱和度于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6.34%±2.11%vs.97.12%±2.31%,95.33%±4.13% vs.94.93%±4.31%,P>0.05).(4)术后第3d运动前后VATS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开胸组[(11.11±4.81)次/分vs.(18.23±6.17)次/分,3.10%±1.20% vs.7.40%±2.70%,P<0.05]. 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小,有助于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比较腔镜食管肿瘤切除与Sweet、Ivor-Lewis和McKeown 3种开胸食管肿瘤切除术式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22例食管癌切除手术,经左胸(Sweet) 673例,上腹右胸(Ivor-Lewis) 37例,颈胸腹三切口(McKeown)19例,腔镜辅助(MIE)9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种手术组患者年龄、腹腔及中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膈疝、乳糜胸、胃排空障碍、死亡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McKeown组(4.05±4.29)枚和MIE组(3.16 ±2.34)枚高于Sweet组(1.40 ±2.28)枚和Ivor-Lewis组(1.11±1.82)枚,P<0.001.手术时间MIE组(363.63±98.27) min明显高于Sweet组(199.51 ±46.75) min、Ivor-Lewis组(241.76 ±71.88) min及McKeown组(271.05±92.30) min,P<0.001.术后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率McKeown组(10.5%,2/19)高于Sweet组(1.3%,9/673)、Ivor-Lewis组(2.7%,1/37)和MIE组(3.2%,3/93),P=0.046;声音嘶哑MIE组(4.3%,4/93)高于Sweet组0.3%(2/673)、Ivor-Lewis组(0)和McKeown组(0),P<0.001.MIE小手术量组的手术时间高于大手术量组[(418.10±133.42) min对(337.70±62.31) min,P<0.001].结论 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能够获得较左开胸、上腹右胸更彻底的上纵隔淋巴结清扫,腔镜的应用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8.
49.
背景与目的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 MCT)饮食有助于外科手术患者快速康复,本研究将短期MCT食谱应用于肺癌患者术后早期饮食,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应用MCT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2月-2016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胸外科单个医疗组肺癌切除术患者纳入研究患者117例,随机分为MCT组(62例)和常规饮食组(routine diet group, RDG)(55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白蛋白、肛门排气时间、胸腔闭式引流量及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结果 MCT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7.87±14.38) h]短于RDG组[(45.18±8.62) h](P<0.001);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在MCT组[(75.40±48.41) h]少于RDG组[(110.64±94.19) h](P=0.025);术后胸腔引流量在MCT[395mL]组少于RDG组[590mL](P=0.027)。术后住院日在MCT组[(5.26±2.96) d)]短于RDG组[(6.73±3.99) d](P=0.030)。血浆白蛋白术后MCT组[(37.26±2.70) g/L]高于RDG组[(35.92±3.12) g/L](P=0.023)。结论肺癌患者术后短期应用MCT饮食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快速恢复,且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0.
背景与目的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检测手段的更新,体检筛查的普及以及社会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并接受手术治疗,而关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种类和高危因素的研究很少;针对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术后并发症及其高危因素的研究,可为此类患者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并加速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的I期NSCLC患者421例,以术后30天是否发生心肺相关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结果最终421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64例为并发症组(15.2%,64/421),357例为非并发症组(84.8%,357/421)。421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比例最高(8.8%,37/421),其他主要的并发症包括肺不张(5.9%,25/421)、中量以上胸腔积液(5.0%,21/421),持续性肺漏气(3.6%,15/421)等;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P=0.027),术前白细胞计数(P<0.001),中性淋巴比(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P<0.001),术中出血量(P=0.034)以及手术时间(P=0.007)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后发现,术前白细胞计数(OR=1.451,95%CI:1.212-1.736,P<0.001)、术前合并COPD(OR=0.031,95%CI:0.012-0.078,P<0.001)是术后发生心肺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白细胞计数以及术前合并COPD是I期肺癌患者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可以作为预测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