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联合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anti-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11月我科收治的34例行根治性螺旋断层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处方剂量:鼻咽部肿瘤(pGTVnx)及可见的转移淋巴结(pGTVnd)70Gy/33次,高危临床靶区(PTV1)60Gy/33次,预防照射区(PTV2)56Gy/33次,5次/周。其中17例放疗期间联合尼妥珠单抗,200mg/次,静滴,每周1次,共6-7次(尼妥珠组);另17例放疗期间联合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mg/m2,以后每周250mg/m2,静滴,每周1次,共6-7次(西妥昔组)。参照RECIST 1.0版实体瘤评价标准评价疗效,采用RTOG/ERO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结果随访27-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放疗后1、2、3年区域局部复发率、淋巴结复发率、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尼妥珠组均为0、0、17.6%和88.2%,西妥昔组均为0、0、11.8%和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急性反应,尼妥珠组口腔黏膜反应(u=2.25,P<0.05)、体重下降程度(t=2.56,P=0.02)、皮疹(u=4.36,P<0.01)较西妥昔组轻。结论螺旋断层放疗联合尼妥珠单抗与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鼻咽癌的1、2、3年临床疗效无差异,急性反应尼妥珠单抗较西妥单抗轻,但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应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或以3DCRT、IMRT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6年我国10所医疗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2762例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而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全部患者1、2、3、5年的总生存、无进展生存及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中位随访时间60.8个月。全部患者1、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4%、48.9%、39.3%、30.9%,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9.5%、41.5%、35.2%、30.0%。中位生存期为23.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原发肿瘤部位、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放疗剂量及治疗模式是影响总生存的因素(P=0.000~0.023),原发肿瘤部位、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及放疗剂量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的因素(P=0.000~0.002)。结论 在应用3DCRT、IMRT新技术和化疗药物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显著提高,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仍是高分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标准治疗手段,但因手术创伤大,生活方式改变,使患者接受困难.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辅助放疗/化疗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广受关注.术前放疗能够降低T3期患者的病死率,在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方面都有获益;术后放疗推荐为有高危因素患者的辅助治疗;采取TUR-BT尽可能全切肿瘤后辅助放疗和化疗的三联治疗能够取得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似的疗效.放疗是能够迅速减轻膀胱肿瘤引起出血等症状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头颈部肿瘤患者HT过程中靶区和OAR计划剂量与实际受量的区别。方法 对1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使用HT根治性放疗且每次治疗均行图像引导。选取治疗开始后第2周起每周第1天的图像引导CT图像,在HT的Planned Adaptive模块中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得到当次患者治疗的实际受量。将各CT图像进行形变配准,然后将各单次实际受量叠加得到总实际受量。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初始计划剂量与实际受量间差异。结果 总实际受量与初始计划剂量相比GTV的D2、D50相近(P=0.07、0.07),而D95、D98、D100分别降低2.1%、2.7%、5.6%(P=0.02、0.02、0.02);PTV的D2相近(P=0.08),而D50、D95、D98、D100分别降低0.8%、1.9%、3.9%、13.5%(P=0.01、0.00、0.00、0.01);OAR中脊髓Dmax增加1.2%(P=0.04)。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HT中最终靶区实际受量比初始计划剂量偏低,而脊髓实际受量比初始计划剂量偏高。对解剖结构变化较大者应适时对靶区及计划进行修改,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方法与意义,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8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对照组为切除肋间臂神经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上臂内侧的感觉功能。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除个数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情况方面,观察组术后2周9人(22.5%)出现异常,术后3个月共计1人(2.5%)出现异常,对照组术后2周共计31人(77.5%)出现异常,术后3个月共计27人(67.5%)出现异常,两组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80例患者术后病情特征,开展乳腺癌综合治疗后,经随访发现,全部患者无腋下和胸壁复发。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主要应用于Ⅰ、Ⅱ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且具有高安全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通过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自动和自动+手动配准分别得出的宫颈癌放疗位置误差,评估自动+手动配准的必要性,并给出螺旋断层放疗计划靶区(PTV)外扩边界值(MPTV)。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组单纯放疗宫颈癌患者29例,采集每周至少两次治疗前兆伏级CT(MVCT)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配准,得出自动配准位置误差值(AR),并对AR值再行手动配准,得出自动+手动配准位置误差总移动值(TS),比较AR和TS值的差异,并计算MPTV。结果 共获取443幅MVCT图像,在xyz轴和角度旋转方向上AR值分别为(-0.9±2.3)、(0.0±3.1)、(1.0±2.6)mm和0.2°±0.8°,TS值分别为(-0.8±1.8)、(-0.4±3.4)、(1.4±2.5)mm和0.1°±0.5°。除x轴以外,AR和TS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2、3.2,P<0.05);xyz轴各方向MPTV相应为4.6、5.7和3.3 mm。结论 宫颈癌螺旋断层放疗中,自动配准基础上的手动配准是必要的。建议行螺旋断层宫颈癌单纯放疗患者外扩PTV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分别为5、6、4 m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应用3DCRT/IMRT治疗Ⅱ/Ⅲ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6年12月10所医疗机构2132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70岁占37.9%。颈段和上段肿瘤占33.9%,中下段和交界段肿瘤占66.1%。中位GTV+GTVnd体积41.6 cm3。Ⅱ期占32%,Ⅲ期占68%。1409例接受IMRT,723例接受3DCRT。EQD2≥60 Gy占86.1%。同步放化疗占41.1%。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0.8个月。全组1、3、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73.9%、41.7%、32.6%和62.2%、37.3%、32.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肿瘤体积、EQD2及同步放化疗;而影响PFS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体积、临床分期及EQD2。按年龄≥70岁、肿瘤长度>5 cm、肿瘤体积≥41.6 cm3和Ⅲ期4项危险因素将患者分为低危、中低危、中高危、高危组预后模型,组间比较生存差异显著(P<0.001)。经PSM法配比后, IMRT在OS、PFS方面优势不显著(P=0.971;P=0.658),但IMRT在低危组患者中有生存获益趋势(P=0.125)。结论 应用3DCRT或IMRT治疗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OS率较高。预后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患者生存情况,IMRT在低危组患者中有生存获益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出生医学证明》是新生儿出生后落户、疫苗接种、接受教育等权利的重要凭证。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要求办证人准备完整的资料,并保证各项信息的准确才能办理。而在《出生医学证明》办理时,相关投诉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对《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的投诉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为医院的现代化建设与稳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液中的C反应蛋自的含量与婴幼儿细菌感染诊断的意义。方法测定125例细菌感染的婴幼儿与115例非感染病症婴幼儿血中的CRP的含量。结果:感染组CRP的含量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且结果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中CRP测定可作为婴幼儿肺炎感染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放疗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病变长度对预后的影响和在临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6年全国10所医疗中心(泛京津冀食管癌协作组)符合纳入标准的2086例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而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中位病变长度与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关系,进一步分层分析病变长度对临床分期的影响。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5.6个月和18.2个月。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治疗方式、年龄、临床分期、病变长度为预后影响因素。≤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28.9个月,1、3、5年生存率为77.3%、45.0%、36.3%。全组>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21.9个月,1、3、5年生存率为69.9%、37.9%、28.1%(P<0.05)。Ⅱ期患者≤5 cm组和>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1个月和38.9个月(P=0.303),Ⅲ期患者的分别为23.9个月和19.3个月(P<0.001),N1期患者的分别为24.1个月和18.4个月(P<0.001)。结论 Ⅱ、Ⅲ期食管癌患者病变长度与放疗预后相关,可能对目前临床分期具有补充作用,≤5 cm长度对Ⅲ期、N1期患者能更好的预测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