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864篇 |
免费 | 2387篇 |
国内免费 | 16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6篇 |
儿科学 | 471篇 |
妇产科学 | 181篇 |
基础医学 | 2076篇 |
口腔科学 | 488篇 |
临床医学 | 6097篇 |
内科学 | 3691篇 |
皮肤病学 | 732篇 |
神经病学 | 1241篇 |
特种医学 | 180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6篇 |
外科学 | 2745篇 |
综合类 | 12751篇 |
预防医学 | 5214篇 |
眼科学 | 726篇 |
药学 | 5795篇 |
79篇 | |
中国医学 | 5132篇 |
肿瘤学 | 13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9篇 |
2023年 | 1129篇 |
2022年 | 1224篇 |
2021年 | 1542篇 |
2020年 | 1263篇 |
2019年 | 1049篇 |
2018年 | 1119篇 |
2017年 | 608篇 |
2016年 | 824篇 |
2015年 | 880篇 |
2014年 | 2210篇 |
2013年 | 2081篇 |
2012年 | 2298篇 |
2011年 | 2537篇 |
2010年 | 2490篇 |
2009年 | 2372篇 |
2008年 | 2400篇 |
2007年 | 2092篇 |
2006年 | 2123篇 |
2005年 | 1988篇 |
2004年 | 1894篇 |
2003年 | 1777篇 |
2002年 | 1590篇 |
2001年 | 1428篇 |
2000年 | 1299篇 |
1999年 | 1098篇 |
1998年 | 922篇 |
1997年 | 814篇 |
1996年 | 872篇 |
1995年 | 766篇 |
1994年 | 718篇 |
1993年 | 620篇 |
1992年 | 567篇 |
1991年 | 501篇 |
1990年 | 489篇 |
1989年 | 414篇 |
1988年 | 337篇 |
1987年 | 335篇 |
1986年 | 246篇 |
1985年 | 217篇 |
1984年 | 200篇 |
1983年 | 167篇 |
1982年 | 208篇 |
1981年 | 120篇 |
1980年 | 106篇 |
1979年 | 65篇 |
1978年 | 40篇 |
1977年 | 28篇 |
1965年 | 17篇 |
1960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手术前后精神功能紊乱的发生情况,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年龄30~65岁,随机分为两组,右美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右美组在全身麻醉插管后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4μg·kg-1,10min输注完毕,继以0.4μg·kg-1·h-1持续泵注,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输注;对照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术中七氟醚吸入维持。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分别于术前、拔管后30min和术后4d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PQR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的PQ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30min右美组PQRS量表生理因素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d右美组PQRS量表认知因素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显著提高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992.
设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资源调配系统,介绍系统设计的总体思想、架构、数据库管理平台、软件开发平台、结构、流程等,阐述系统的功能。该系统科学可行,可减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脑缺血大鼠脑纹状体区域细胞外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升麻苷H-1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升麻苷H-1高、中、低剂量组和金纳多组。用线栓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升麻苷H-1高、中、低剂量组和金纳多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7d。采用脑微透析技术在大鼠脑纹状体区域内进行微透析活体采样,将微透析液注入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检测样品中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的兴奋性氨基酸Glu和Asp在脑缺血后2h浓度升高(P<0.05)。升麻苷H-1高剂量组、金纳多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lu和Asp在脑缺血后2h显著降低(P<0.05);升麻苷H-1低、中剂量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lu和Asp在脑缺血后2h没有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的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GABA和Gly在脑缺血后3h浓度降低(P<0.05)。升麻苷H-1高剂量组、金纳多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ABA和Gly在脑缺血后3h显著升高(P<0.05);升麻苷H-1低、中剂量组分别与脑缺血组相比,GABA和Gly在脑缺血后3h没有显著升高。结论:升麻苷H-1可以抑制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并增加抑制性氨基酸的浓度。升麻苷H-1不仅能透过血脑屏障,同时可调节脑缺血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功能紊乱,可能对缺血脑组织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CEUS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前纵隔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EUS和常规超声引导穿刺的各36例前纵隔淋巴瘤患者资料。比较CEUS引导组和常规超声引导组的取材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EUS引导下前纵隔肿块取材成功率为100%(36/36),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6例,霍奇金淋巴瘤(HL)10例;36例患者,共穿刺取材60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4/36)。常规超声引导下前纵隔淋巴瘤取材成功率为88.89%(32/36),其中NHL 22例,HL 14例,共穿刺取材91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41.67%(15/36)。2组取材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35、8.651,P=0.040、0.003)。结论 CEUS可反映纵隔淋巴瘤的内部的微循环情况,更好地指导靶向穿刺活检,提高穿刺取材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健康人群及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测量外核层(ONL)、内节和外节层(IS/OS)、光感受器细胞层的厚度.方法:选择健康人群50例100眼作为对照组,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300眼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视网膜组(NDR)100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100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100眼.用频域OCT对4组进行测量中心凹和旁中心凹(鼻侧、颞侧)ONL、IS/OS层、光感受器细胞层的厚度.结果:对照组、NPDR组、PDR组中心凹、旁中心凹颞侧ONL、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中心凹、旁中心凹颞侧各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旁中心凹颞侧各组IS/OS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旁中心凹鼻侧各组各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斑中心凹和旁中心凹颞侧ONL、光感受器细胞层在DR中均有增厚,随DR病程的进展呈动态变化;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的变化主要发生在ONL层,IS/OS层无变化;旁中心凹颞侧的改变显于鼻侧;频域OCT能定量定性地观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的细微变化,为糖尿病患者黄斑病变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注射用胸腺法新,1.6 mg/次,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片,3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水平、Child-Pugh评分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转阴率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 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显著下降,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上升,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浆TBi L、ALT和ALB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III)和层黏连蛋白(LN)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HA、PCIII和LN水平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HCV-RNA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Child-Pugh评分显著降低,两组HBe Ag转阴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和HBe Ag转阴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片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良好,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以及病毒学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银耳中银耳多糖单糖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来源银耳中单糖含量的差异。方法:根据银耳特性,优化酸水解-PMP柱前衍生方法以及HPLC色谱条件,对12批次通江段木培育银耳样品以及8批次福建棉籽壳代料银耳进行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结果:优化后的实验方法适用于银耳多糖中单糖组分的检测。结论: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来源和培育方式的银耳在甘露糖、葡萄糖、岩藻糖等含量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通过论证认为,这些差异可以为制定银耳质量标准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8.
999.
探讨化疗患者PICC前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100例PICC置管后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置管前1周内及置管后4周内D-二聚体水平。PICC前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采用两相关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或多组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 H检验。
PICC前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1.330(0.463, 1.828)μg/ml较非糖尿病患者0.530(0.290, 0.965)μg/ml高(
PICC使化疗患者D-二聚体水平上升,其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分期为Ⅳ期及年龄≥60岁。
1000.
目的比较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的水平,探讨其与中医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制定《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等信息,采集血液标本并统一检测指标;参照以往制定和发布的肝硬化诊疗共识和原则,结合文献回顾和临床调查结果,并经过专家两轮论证,形成《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根据该标准,判定患者的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别分析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间血清ACTH、GC水平的差异,以及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血瘀、阴虚、湿热、气滞、气虚、阳虚、水停诸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判定组与非判定组患者间ACTH、GC水平的差异。结果与代偿期比较,失代偿期患者的ACTH和GC水平均升高,其中G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代偿期患者中,只有阳虚判定组患者的ACTH水平显著低于非判定组(P<0.05);在失代偿期患者中,只有血瘀判定组患者的ACTH水平显著高于非判定组(P<0.05);诸证候要素(除水停)判定组患者的GC水平显著高于非判定组(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CTH与GC水平反映了疾病的轻重,且初步提示与中医常见病性类证侯要素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