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5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比较索拉非尼与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符合进展期肝细胞癌诊断的47例的临床资料。索拉非尼组27例,口服索拉非尼400mg/次,每日2次;TACE与索拉非尼组20例,给予TACE和索拉非尼联合治疗。按mRECIST标准评价疗效,观察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索拉非尼组2例PR,20例SD,5例PD;TACE联合索拉非尼组3例PR,14例SD,3例PD。索拉非尼组mTTP为7个月,mOS为13个月;TACE联合索拉非尼组mTTP为8个月,mOS为16个月,两组间的m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m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患者中出现手足皮肤反应34例,乏力21例,腹泻25例,高血压8例,口腔炎18例,其它反应15例,对症处理后均缓解,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是安全有效的,较单用索拉非尼治疗可延长患者的mTTP。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大肝癌经肝动脉门静脉化学药物栓塞治疗(TACE+PVCE)缩小后,再行2期外科综合性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大肝癌48例行TACE+PVCE治疗,癌灶明显缩小后,15例行肝癌切除术;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23例行部灶内无水酒精注射,10例行癌灶深度冷冻。结果 TACE+PVCE治疗后,肝癌癌灶由平均直径10.6cm缩小到4.6cm;AFP阳性27例中,降至正常19例;在切除的肝癌  相似文献   
73.
74.
多原发癌 ,尤其是同时性多原发癌部分癌灶容易漏诊 ,易与转移性癌灶相混淆 ,而导致治疗失误。我院 1 985年 5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同时性多原发癌 1 3例 ,术前漏诊 5例 ,现就漏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术前漏诊 5例患者中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38~ 74岁 ,漏诊部位的肿瘤见表 1。表 1  5例同时性多原发癌漏诊部位病例术前诊断漏诊部位的肿瘤1右肾透明细胞癌结肠肝曲腺癌2左卵巢恶性畸胎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腺癌3直肠腺癌降结肠腺癌4乙状结肠腺癌横结肠癌5直肠腺癌盲肠腺癌2 分 析2 .1 多原发癌是指同…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至2008年338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Pugh A级或B级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4组:保守治疗组(75例)、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组(86例)、单纯手术切除组(90例)、手术切除+术后TACE治疗组(87)例.以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同时以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姑息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5个月,其l、2、3年生存率分别为0.0%、0.0%、0.0%.单纯TACE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7.0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0.0%.单纯手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2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8.0%、20.0%、15.0%.手术+TAC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1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9.2%、37.5%、19.1%.保守治疗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TACE组的生存率小于单纯手术和手术+TACE组,P值均<0.05.肝切除术后合并TACE可比肝切除术更有效地延长肝细胞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期(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门脉癌栓累计主干及术后TACE的次数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合并门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PughA级或B级的肝细胞癌患者,TACE、手术或术后+术后TACE均能较保守治疗明显提高生存率.对于肝功能处于代偿期以及肝功能储备充足的患者,与姑息治疗及TACE比较,手术治疗可更有效地延长生存期.并且术后TACE对于预防复发及延长生存率都有重要意义.对于肝功能条件尚可但肿瘤无法切除的患者,TACE可较姑息治疗更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6.
冷冻外科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冷冻外科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在B超引导下对8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冷冻外科治疗。结果:治疗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3.6%、43.1%和10.3%,治疗后AFP和sIL-2R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门静脉癌栓(PVTT)是导致肝癌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肝细胞肝癌(HCC)患者预后。目前对门静脉癌栓仍缺乏有效手段,近年来以手术为主导联合其他多种治疗的方法在治疗PVTT领域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经肝动脉和门静脉双路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以及经皮穿刺PVTT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因其创伤性小和具有可重复性操作,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8.
erbB受体家族是细胞生长、分化和存活的重要调节因子。其成员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erb-B2、cerb-B3及c-erbB4。在mRNA水平上研究erbB受体家族各基因与肝癌关系目前鲜见报道。本研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rbB受体家族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与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
肝细胞癌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临床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50例HCC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8.0%(12/50)和4.0%(2/50)(P=0.004)。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CC的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肿瘤大小、肿瘤个数及肿瘤分化无关(P〉0.05),但在HBV阳性的HCC组织中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HBV阴性的HCC组织(P=0.044)。结论:启动子区甲基化是P14^ARF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P14^ARF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的癌性转变。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树突细胞 (DC)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TIL)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 ,应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肿瘤抗原激活DC ,然后用DC激活TIL ,观察TIL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和Hep3B细胞的杀伤活性。 结果 DC激活的TI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 ,杀伤率为89 .39%± 3.0 5 %,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 5 5 .2 3%± 1.5 3%、5 4.89%± 1.48%和 3.6 5 %± 0 .2 6 %)。而它们对Hep3B细胞的杀伤活性则相对较低。 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