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55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B—myb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B-myb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B—myb、cyclin D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67%和50%,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6.67%和31.67%,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yb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及肿瘤个数相关,而与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cyclin D1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个数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而与肿瘤直径及血清AFP水平无明显相关。在癌组织中B-myb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肝癌组织中B—myb及cyclin D1高表达,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
明志勇 ' target='_blank'> 鞠佳霓 ' target='_blank'> 代全楷 ' target='_blank'> 黄山 李科志 邬国斌 陈闯 何剑波 赵荫农 《现代肿瘤医学》2019,(7):1104-1109
目的:研究抑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2(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2,PRMT2)基因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和人正常肝细胞(LO2)中PRMT2的表达情况;设计并合成针对PRMT2基因的3对小干扰RNA,体外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 3000转染到相对高表达PRMT2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中抑制PRMT2基因的表达,并设置阴性对照组(NC组)和空白对照组。qRT-PCR、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PRMT2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变化。CCK-8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与人正常肝细胞LO2相比,PRMT2基因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中相对高表达。将siPRMT2转染HepG2和SMMC-7721细胞后,与NC组相比,siPRMT2-1和siPRMT2-2组的PRMT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5),NC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NC组相比,将siPRMT2-1和siPRMT2-2转染进HepG2和SMMC-7721细胞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均<0.05),NC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RNA干扰抑制PRMT2表达后,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RMT2可能影响肝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43.
术中肠镜检查在结肠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共行大肠手术596例,其中48例因肠梗阻术前未能详细了解梗阻上段大肠情况,行术中肠镜检查,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8例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24~74岁,平均53岁。癌性肠梗阻46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影响复发性肝癌再切除术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再切除术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记录,采用Kaplan-Meier 和Log-rank 对数秩检验对23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引入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另外,对各次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再次手术后患者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68% 、36% 、35% ,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9% 、22% 、7% 。影响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为:第1 次手术时门静脉癌栓形成、第1 次手术时肝硬化结节直径大小、第2 次手术切缘距离、第2 次手术后辅助治疗。未得出影响无瘤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各次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第1 次手术中合并门静脉癌栓或硬化结节直径较大的患者,行再切除术预后差。第2 次手术中肝切缘距离>1cm或者术后辅以其他综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5.
46.
47.
吴飞翔 《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2005,19(3):224-225
肝细胞癌(HCC)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相关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致癌模式逐渐为人们所认识。DNA甲基化是转录水平的DNA修饰方式之一,在调节基因表达及维持细胞正常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状态的改变是肝癌相关基因调控的一种方式,属于肝癌发生的早期事件。本文就抑癌基因CDKN2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DKN2A)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与肝癌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寻找自效的早期诊断及判断肝细胞癌(HCC)预后的血清标志物.方法 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确定HCC患者血清蛋白表达谱.对HCC 81例、肝炎82例和健康志愿者80例血清标本蛋白表达谱进行比较,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蛋白质序列.另取48例HCC、54例肝硬化、62例大肠癌、55例鼻咽癌、36例肺癌和42例健康志愿者血清,利用PS20免疫芯片和SELDI技术对候选标志物进行验证.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5例HCC患者癌和癌旁组织,13例正常肝组织中候选标志物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HCC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检出两个HCC候选标志物凝血酶轻链(Thrombin light chain)和生长相关性癌基因编码蛋白(GRO-1).以这两个因子建立的HCC诊断模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89.6%,显著高于甲胎蛋白(AFP)单独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69%,83%).它们与AFP联合使用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91.7%,92.7%),而对大肠癌、鼻咽癌、肺癌的敏感性均不超过50%.HCC 患者癌组织的GRO-1与Thrombin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0.73,P<0.01),GRO-1表达与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Thrombin的表达量与术后复发及AFP升高相关(P<0.05).GRO-1和Thrombin高表达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GRO-l低表达的患者.GRO-1表达量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hrombin light chain和GRO-1是HCC的潜在血清标志物,并有希望成为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9.
随着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技术的成熟、器械的改进,腹腔镜肝切除的范围不断扩大,但腹腔镜肝切除缺乏标准术式、术中出血不易控制以及手术人员培养周期较长等问题,制约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关键性技术、安全性、疗效、术后并发症等仍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多重癌(MPC)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90例MP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PC患者首发癌和次发癌受累器官分布,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290例MPC患者共580个恶性病灶,以二重癌为主;男性发病年龄大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0.986:1;肿瘤发生部位以消化系统最多;首发癌好发于结直肠(13.1%)、乳腺(12.4%)和鼻咽部(11.7%);次发癌好发于肺(18.6%)、结直肠(12.8%)和肝(9.3%).197例异时性MPC患者的中位肿瘤诊断间隔时间为54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次发癌系统类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甲亢为影响M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MPC患者肿瘤好发于消化系统;次发癌系统类型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甲亢是影响MPC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