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5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RECK及MMP-14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RECK及MMP-14与肝细胞肝癌(HCC)的侵袭转移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61例HCC患者癌组织、癌旁肝组织以及18例正常肝组织中RECK及MMP-14的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RECK及MMP-14的mRNA的表达与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RECK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在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1),而在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MMP-14mRNA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1),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1)。RECKmRNA和MMP-14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27),而两者在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ECK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等明显相关,而与肿瘤直径、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肿瘤分化程度以及癌旁有无肝硬化等无明显关系。MMP-14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直径大小明显相关,而与肿瘤数目、血清AFP水平、肿瘤分化程度以及癌旁有无肝硬化等无明显关系。结论:本研究提示RECK及MMP-14的mRNA表达与HCC的浸润转移有关,RECK及MMP-14可能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预测肝癌复发、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2.
向邦德  赵荫农 《中国肿瘤》2006,15(5):312-314
为了提高肿瘤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肿瘤专业医学人才,在肿瘤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肿瘤学教学系统性,强调肿瘤综合治疗观,注意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指引临床的思维习惯,重视三级预防和病人随访,并提出增设肿瘤心理学课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3.
B-myb C-myc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B—myb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60例癌旁肝组织中B-myb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B—myb、C—myc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67%和53.3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6.67%和35.0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my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个数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C—my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分化程度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B—myb与C—myc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正相关。结论:B-myb及C—myc蛋白的过表达.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使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4.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附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复发性肝癌以手术切除和非切除序贯综合治疗的效果,其中手术切除20例,38例不能切除者采取栓塞化疗和瘤内注射无水乙醇、微波同化、射频治疗、冷冻及抗癌中药等非切除的序贯综合治疗.[结果]从复发再治疗算起,再切除术后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17/20)、50.0%(9/18)、31.3%(5/16),非切除治疗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5%(23/38)、16.7%(6/36)、8.8%(3/34).[结论]手术切除、序贯综合治疗复发性肝癌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同个体乳腺原发癌和转移淋巴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抗瘤活性。方法从35例乳腺癌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乳腺原发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分离出乳腺原发癌TIL和转移淋巴结TIL,观察不同部位获得的TIL体外对不同部位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乳腺原发癌TIL对乳腺原发癌癌细胞与转移淋巴结TIL对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均具有很高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71.31±3.11)%和(69.38±2.51)%],明显高于乳腺原发癌TIL对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和转移淋巴结TIL对乳腺原发癌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0.31±2.89)%和(49.80±3.21)%]。结论同一个体乳腺癌其原发癌和转移淋巴结TIL抗瘤活性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6.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索拉非尼治疗国人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应用索拉非尼治疗的3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由于在服药后6周内死亡未进行肿瘤评价。结果 28例采用RECIST标准评价,24例获稳定,4例进展;8例ECOG体力状况评分改善;不良反应一般在服药后1~2周左右出现,37例患者中10例发生3~4级的不良反应,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者7例,另3例停药。药物不良反应在减少剂量的基础上对症支持治疗后大多可以缓解。结论 索拉非尼可延长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且耐受性良好,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探讨H22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抗小鼠肝癌细胞活性。方法取得小鼠骨髓细胞并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由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然后用已致敏的树突状细胞激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测定致敏前后的DC表面抗原CD11c、CD80、CD86、CD40、MHCⅡ,并评估激活前后的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同时脾淋巴细胞作为杀伤对照。结果CD11c阳性细胞中CD80、CD86、CD40、MHCⅡ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在致敏后的DC表现为明显上调。经致敏后成熟DC激活的TIL对H22细胞杀伤活性明显高于未激活的TIL,并高于激活或未激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结论在H22细胞全抗原致敏后,小鼠成熟DC中CD80、CD86、CD40、MHCⅡ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未成熟DC。经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活化TIL,明显提高其在体外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团体森田疗法对接受肝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某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78)和对照组(n=92)。对照组不做心理干预,仅对实验组实施团体森田治疗。使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照组进行第一次评定后间隔两周再次评定,实验组分别于团体森田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一周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第二次评定的躯体功能[(83.41±14.60)分vs.(62.82±31.22)分]、角色功能[(81.83±24.70)分vs.(57.24±35.05)分]、情绪功能[(75.64±23.13)分vs.(52.17±34.98)分]、认知功能[(78.20±22.03)分vs.(57.97±34.54)分]、社会功能[(61.32±28.74)分vs.(48.91±35.70)分]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62.92±22.85)分vs.(46.73±29.26)分]均高于对照组第二次评分(P均0.05)。结论团体森田疗法可能有助于提高肝癌手术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改善其总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