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目的 初步评价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技术在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多重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5 μm孔径滤膜过滤法制备单个细菌菌悬液,平板接种37 ℃培养,选取生长良好的单个菌落培养增菌,提取基因组DNA,Spoligotyping进行基因分型鉴定,比较临床分离株与相应的单克隆分离株的分型结果。结果 共选取3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获得306个单克隆分离株。Spoligotyping分型鉴定结果显示3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与相应的单克隆分离株的分型结果一致,2株临床分离株的单克隆分离株呈现了多种基因型,多重感染率为6.25%。结论 Spoligotyping可用于快速,有效地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62.
574例结核病病例细菌学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西安市分支杆菌病原菌感染的流行状况,为制定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法,选取陕西省西安市为调查点,于2005年5~8月对其13个区级结防所就诊的所有病人进行调查,每个病人收集三份痰标本。采用痰涂片和痰培养法检测病人痰标本,鉴别培养基培养法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结果574位病人,涂片阳性113人,阳性率为19.69%,培养阳性病人150人,阳性率26.13%。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360.50,P<0.01),两者联合阳性率为26.83%。从137例病例痰标本中分离到251株分支杆菌菌株,结核分支杆菌、牛分支杆菌、非结核分支杆菌(NTM)和混合感染的比例分别是67.88%、5.84%、11.68%、14.60%。结论细菌培养法可明显提高阳性率;NTM感染流行状况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3.
体温是机体健康状况的标志,是人体最敏感的信号。高热则是疾病转重的示警预告。在护理工作中,高热护理是临床中最常见、最棘手的问题,下面我们以80例脑外伤术后的高热资料为依据。谈一下我们对脑外伤术后高热的护理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4~81岁,高热时意识清楚 31例,昏迷 49例。经治疗痊愈 52例,生活自理13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1.2 高热持续时间及最高温度 本组高热中,高热期间最高体温在39~39.4℃者37例,39.5~39.9℃者…  相似文献   
64.
颌面外伤是颌面外科常见急症,多由意外因素所致,受伤部位无可预知。病人多伴有颜面复合伤或与机体其它部位外伤并存。颌面部血运丰富,上接颅脑,下连颈部,为呼吸道和消化道起端。受伤时多涉及口周、鼻咽及上呼吸道。尤其重症颌面创伤,常伴有上、下颌骨多处骨折,窒息、出血、休克、昏迷时有发生,严重时危及生命。同时,病人面对突如其至外伤心理  相似文献   
65.
赵秀芹 《大家健康》2016,(9):131-132
目的:分析盆腔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53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盆腔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结果。结果:53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评价为完全缓解的有13例(24.53%)、部分缓解的有23例(43.40%),临床缓解率达到67.93%;主要副作用为消化道症状、发热以及骨髓抑制,通过对症干预后好转,未对治疗造成影响。结论:盆腔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6.
护理带教是护理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后,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实践活动、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掌握为患者实施救护及护理操作的学习过程[1]. 我院属教学医院,每年承担大量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急诊科是我院急救的前沿阵地,是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急诊科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以及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病谱广、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等特点[2].  相似文献   
67.
妇科腹腔镜手术整体护理1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芹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76-76,82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整体护理配合的效果,完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加强护理培训,充分准备,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加强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配合,能大大增强手术的安全性,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链霉素(SM)、卡那霉素(KAN)、卷曲霉素(CAP)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中交叉耐药与其耐药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5 株MDR-TB临床分离株进行SM、KAN、CAP敏感性检测,并对相关耐药基因rrs、tlyA 、eis 启动子、rpsL 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125 株MDR-TB临床分离株中,SM耐药+KAN耐药菌株9 株(占7.2%),SM耐药+CAP耐药菌株4 株(占3.2%),KAN耐药+CAP耐药菌株2株(占2%),对SM+KAN+CAP全部耐受的菌株6株(占4.8%)。测序显示,125株MDR-TB菌株中均发现tlyA的33A-G突变;eis 启动子突变有4株,均出现在KAN耐药相关菌株中;rrs 突变共发现14株突变,8种突变型,其中1401A-G类型突变为5 株,530 环状区域突变为3 株。利用rrs 检测SM+KAN耐药的敏感度为33.33%,检测SM+CAP耐药的敏感度为40%,检测KAN+CAP耐药的敏感度为50%,检测SM+KAN+CAP耐药的敏感度为50%。结论:SM、KAN、CAP之间存在交叉耐药的情况,rrs 基因的530环状区域突变和1401A-G位点突变与三者间交叉耐药相关,利用该基因突变检测交叉耐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系统评价独山瓜馥木二氯甲烷提取物3种组分的抗结核作用。方法 采用抗结核活性跟踪法,从独山瓜馥木根中分步提取具有抗结核活性的组分,并采用Alarmar-Blue液体药敏法进行体外抗结核活性的评价。结果 从独山瓜馥木根中获得了具有抗结核活性的二氯甲烷提取物(组分1)。薄层层析定性分析为总生物碱,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组分2和3。药敏结果显示组分1和组分2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单耐药及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组分2,对3/4的耐多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小于40 μg/mL。结论 在当前耐药结核病流行的严峻形势下,独山瓜馥木提取物有治疗单耐和耐多药结核病的研发前景,其有效成分及抗结核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脂代谢特征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初诊老年甲状腺疾病患者8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47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39例]、非老年甲状腺疾病患者83例(甲亢43例,甲减40例)和老年健康对照组20例.检测空腹血浆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同时测定血脂指标及甲状腺功能,计算SOD/MDA比值.结果 老年甲亢组血脂各组分均高于非老年甲亢组、低于老年对照组(P<0.05或P<0.01);老年甲亢组与非老年甲亢组、老年对照组比较,丙二醛[分别为(10.23±6.29)、(7.37±4.58)μmol/L和(3.66±2.53)μmol/L]、游离脂肪酸(FFA)[分别为(0.86±0.58)、(0.61±0.46)mmol/L和(0.45士0.12)mmol/L]和SOD显著升高(P<0.01或P<0.05).老年甲减组与非老年甲减组和老年对照组比较,MDA[(9.03±5.98)、(6.59±3.18)μmol/L和(3.66±2.53)μmol/L]、OX-LDL[(387.36±71.04)、(355.22±45.01)μg/L和(324.53±56.19)μg/L]及部分血脂组分均显著增高(P<0.05或P<O.01).老年甲亢组、甲减组SOD/MDA比值均低于老年对照组和非老年组(均为P<0.01).多元回归分析,甲亢组游离甲状腺素(FT4)和FFA是影响MDA的因素,甲减组非HDL-C和LDL-C与MDA独立相关.结论 初诊老年甲亢和甲减患者氧化应激增强,氧化损伤程度与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