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平衡针法治疗肺癌胸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伴胸痛患者予平衡针治疗,观察患者胸痛症状改善情况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24例接受平衡针治疗的肺癌胸痛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3例,轻度缓解4例,无缓解4例,总有效率为83.3%。从治疗后起效时间上看,9例在0~3min内起效,占37.5%;5例在4~6min内起效,占20.8%;平均起效时间f4.85±1.45)min。结论:平衡针法治疗肺癌胸痛患者具有起效快速、方便安全、价格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比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两种疝囊处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4例腹股沟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剥离组(完全剥离疝囊)与横断组(横断疝囊),每组47例,两组均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横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剥离组[(12.32±4.11)mL vs.(15.98±4.08)mL],手术时间[(54.13±14.76)min vs.(66.39±18.52)min]、下床活动时间[(1.45±0.50)d vs.(1.97±0.63)d]、住院时间[(5.71±1.24)d vs.(6.37±1.42)d]短于剥离组,术后24 h疼痛轻于剥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完全剥离疝囊,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横断疝囊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的优势,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是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处理疝囊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
CD133+与CD133-胶质瘤体内再移植性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CD133+和CD133-胶质母细胞瘤体内再移植的细胞性征.方法:剥离26只CD133+和2只CD133-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致瘤裸鼠皮下肿瘤组织,分成4份,第1部分肿瘤块制作成冰冻切片,原位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从第2部分组织块中提取细胞总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录因子Oct4和Sox2、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生成因子2(Ang-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第3部分组织块剪碎消化成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肿瘤细胞百分率;取第4部分肿瘤组织进行去胸腺裸鼠皮下再移植,检测成瘤率.结果:CD133+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所致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4.37±0.74)%,低于CD133-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所致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11.14±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胶质母细胞瘤组织Oct4、Sox2、PCNA、EGFR、Ang2、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相对较高;CD133+和CD133-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所致肿瘤中CD13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47±0.67)%和(0.44±0.14)%,两者致裸鼠皮下成瘤率分别为10/10和4/10.结论:CD133+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所致肿瘤较CD133-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所致肿瘤具有更高的恶性表型,两者体内再移植后成瘤率提高.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矽尘所致肺纤维化大鼠血清PCⅢ、Ⅳ-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包括泼尼松组和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4只。对照组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模型组与给药组气管内滴注矽尘悬液制作矽肺大鼠模型,造模第2天起,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于造模后第7、14、28天分3批处死动物,每次8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PCⅢ、Ⅳ-C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血清PCⅢ、Ⅳ-C的含量逐渐升高,模型组最为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PCⅢ、Ⅳ-C含量均降低(P0.01);与泼尼松组比较,补阳还五汤中、高剂量组第14、28天时PCⅢ含量明显降低,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第14、28天及高剂量组第28天时,Ⅳ-C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有效降低染尘大鼠血清PCⅢ、Ⅳ-C的含量抑制矽肺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行髓内钉内固定术的86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观察组行闭合复位。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骨折愈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6.
姜敏  赵玉军  高鹏 《现代肿瘤医学》2022,(24):4453-4457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联合纳米炭(carbon nanoparticles,CN)在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胸乳入路行腔镜PTC手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ICG组(n=33)术中显露甲状腺后于外周静脉注射ICG。根据静脉注射ICG正显影甲状旁腺,负显影淋巴结原理。在荧光腔镜系统下寻找荧光显影的甲状旁腺,并切除无荧光显影的中央区淋巴结。单纯CN组(n=32)术中显露甲状腺后于患侧腺体内注射CN混悬液。根据腺体内注射CN正显影淋巴结,负显影甲状旁腺原理。在腔镜下将黑染的中央区淋巴结和脂肪组织切除,保留负显影不染色的甲状旁腺。ICG+CN组(n=37),结合上述两组方法,利用双方的优势,双示踪、双识别,在腔镜下保留甲状旁腺,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相关并发症等。结果:ICG+CN组较单纯ICG组及CN组在手术时间、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个数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方面表现更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ICG+CN组、单纯ICG组在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方面均优于单纯CN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外周静脉注射ICG和腺体内注射CN两者相结合的双示踪技术指导腔镜PTC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还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人FcγRⅠ受体胞外区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FcγRⅠ(huFcγRⅠ)胞外区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在体外与IgG的结合活性。方法:PCR方法从人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扩增出huFcγRⅠORF区全长基因并与T载体链接,从克隆载体huFcγRⅠ-T中扩增huFcγRⅠ胞外区基因,并将其装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好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并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扩增到了huFcγRⅠ的胞外区基因,所构建的pGEXhuFcγRⅠ重组质粒经PCR和酶切鉴定与预期一致。IPTG诱导下目的蛋白的表达率约为30%。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的目的相对分子质量(Mr)56 700与理论预期值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huFcγRⅠ胞外区蛋白与人IgG特异亲和。结论:FcγRⅠ(huFcγRⅠ)胞外区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得到有效的表达,复性蛋白在体外与人的IgG特异结合。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对比传统保守治疗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两种治疗方法下脑出血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方法 64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对比病程第14天及第90天时患者NIHSS评分及HAMD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及抑郁症程度.结果 在病程第14天及90天,两组NIHSS得分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90天时两组mRS得分有明显差异;第14天时,两组抑郁症发病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90天时两组抑郁症发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相对传统保守治疗可缩短病程,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并且可降低脑出血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回顾性分析2021年我院诊治的5例亚急性有机溶剂中毒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其中中毒性脑病1例、中毒性周围神经病4例。有机溶剂中毒引起的亚急性神经系统损伤发病潜伏期多为3个月,暴露时间短、发病隐匿,故对出现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损伤的有机溶剂作业工人,首诊医师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职业暴露史,以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