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对治疗冠心病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其方剂用药规律。希望对临床研发冠心病中药新药有所裨益。方法提取1985年9月至2015年7月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冠心病的263项中药复方专利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熵方法分析等技术挖掘中药复方的方剂用药规律。结果提取出治疗冠心病的263项中药复方专利中,最多有30味药,最少1味药,平均(6.20±6.10)味药。最常见的治则为活血化瘀(87次,33.08%);最常见的单药为丹参(143次,54.40%)等;最常见的对药为丹参-川芎(62次,23.57%)等;最常见的角药为丹参-川芎-红花(33次,12.55%)等。基于关联规则发现常见药物组合有:桃仁→红花(置信度0.844),降香→丹参(置信度0.794),红花+赤芍→川芎(置信度1),川芎+桃仁→红花(置信度0.952)。基于复杂网络发现的核心药物有:丹参、三七、红花、当归、川芎、甘草、黄芪、麦冬;通过熵方法提取出的新方组合有:木香、苏合香、安息香、樟脑、薄荷、高良姜、白芍、陈皮、鸡内金、北沙参。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复方专利的核心用药和方剂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口腔癌前病变、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10例正常口腔黏膜、8例上皮单纯增生、2 0例上皮异常增生和 3 2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OS的表达。结果 正常口腔黏膜iNOS阴性表达 ;上皮异常增生组和鳞癌组中iNOS的表达较上皮单纯增生组均显著增加 (P <0 .0 5 ) ;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 ,iNOS的标记指数逐级显著上升 (P <0 .0 5 ) ;上皮异常增生组与鳞癌组之间以及鳞癌的各病理分级之间iNOS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NOS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衍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3.
赵桂芳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204-204
急性心肌梗死(AMT)是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伴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胛,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广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4.
急性菌痢在儿童较常见,口服、肌内或静脉用抗菌素均有一定难度。为探讨给药途径及疗效,本组用庆大霉素或痢特灵灌肠治疗急性菌痢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1995年1月~1997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腹泻病人,经培养证实为细菌性痢疾,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月~10岁,平均34岁,病程半天~10天,平均病程25天。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月~10岁,平均33岁,病程半天~9天,平均病程35天,两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及酸中毒,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见表1。12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静脉用氨苄青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