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98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赵杨 《北方药学》2016,13(11):76-77
目的:将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对比分析两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来100例在我院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所用药物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硝苯地平组50例;氨氯地平组50例.分别给予治疗措施,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判断两药对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发现,硝苯地平组的显效率(68%),氨氯地平组的显效率(6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氨氯地平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硝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治疗中,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效果明显优于硝苯地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72.
赵杨 《药物与人》2014,(10):28-29
对失眠症中西医发病机理的认识、临床诊断、治疗、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及相关问题作综合性叙述.  相似文献   
473.
目的评价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进的微栓子法制造SD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共264例随机分为≤1.5h组(72例)、1.5~2h组(72例)、2~3h组(72例)、缺血对照组(24例)、假手术组(24例)共5组。前3组分别予以通脑活络针刺疗法(针刺组)、尿激酶溶栓法(溶栓组)、单纯体针(体针组)治疗。治疗后24h、72h用TUNEL法测凋亡细胞计数、TTC染色测梗死容积百分比,并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在2h时间段内,在24h、72h时点针刺组在降低梗死容积百分比、降低凋亡细胞计数方面,与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缺血对照组(P<0.01)及体针组(P<0.05);在2~3h时间段以内,针刺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缺血对照组(P<0.01),而溶栓组和缺血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针组和缺血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1.5h针刺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1.5~2h针刺组(P<0.05),1.5~2h针刺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2~3h针刺组(P<0.05)。结论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在降低大鼠急性脑梗死梗死容积百分比及凋亡细胞计数方面有较好疗效,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74.
目的探讨高维生物学数据的多阶段组合降维策略。方法以微阵列数据的判别分析为例,采用实际数据和模拟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初步选维→进一步降维"的两阶段组合降维策略,并与后续的"判别→验证"相结合,形成了"选维→降维→判别→验证"的判别分析思路。以后续判别分析的预测效果、预测结果的稳定性与敏感性等为指标,对2种单一降维(PCA,PLS)方法和4种组合降维方法(PCA+SIR、PCA+SAVE、PLS+SIR和PLS+SAVE)进行了考察。结果从判别模型的预测效果、预测结果的稳定性及敏感性来看,PLS优于PCA,PLS+SIR/SAVE的组合降维效果更佳。结论用t计分法选维,以"PLS+SIR/SAVE"法进行降维的两阶段组合降维策略,对于微阵列数据判别分析,是实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5.
目的 推测2020年6月北京市新发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首例感染的传播时间起点,辅助传染病溯源,评价当前综合防控效果。方法 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报告统计每日发病人数,建立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基于每日发病人数拟合动力学模型,并搜寻本次疫情的传播时间起点;考虑不同的防控效果而拟合6月12日至7月1日的累计发病人数,以评估当前综合防控措施效果。结果 北京市新发地疫情传播首例感染应起始于5月22日至5月28日之间(累计概率为95%),起始于5月25日的概率最大(23%)。本次疫情R0为4.22(95% CI:2.88~7.02)。模型拟合结果提示,截至6月11日,累计发病为99例(95% CI:77~121),符合实际情况。若不加控制,则截至7月1日累计发病估计将达到65 090例(95% CI:39 068~105 037)。截至7月1日,较之无防控措施的理论情况,实际感染人数减少了99%。自6月12日起,北京市采取了强有力的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实际走势接近于传播率降低95%的推演结果,敏感性分析支持这一结果。结论 针对突发性疫情,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可用来辅助推演传染病传播起始时间,辅助疫情溯源。北京市针对本次突发疫情所及时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迅速控制了95%以上的传播途径,减少了99%的感染人数,快速遏制了疫情,对于未来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6.
叶小巾  赵杨 《中国校医》2020,34(6):447-449
目的 分析北京医改对某三甲医院生育保险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某三甲医院妇产科2016年1月1日—2017年4月7日医改实施前出院病案5 692例住院患者相关信息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4月8日—2017年12月31日医改实施后出院病案3 870例住院患者相关信息作为观察组,收集北京医改实施前后涉及的住院费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生育总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18,P<0.05);且观察组一般治疗费用、监护及辅助呼吸设备费、输氧费、超声费、一般检查费、接生费、中医治疗费、西药费、中成药费、检查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治疗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药费3类、其他费用等12类费用较对照组低,诊查费、床位费、护理费、病理费、化验费、临床物理治疗费、手术费、抗菌药费、手术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等9类费用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育基金支付费用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某三甲医院医改实施后可有效减少生育保险住院费用,控制医用耗材费用,进一步加强医改政策的实施,可有效促进医院发展。  相似文献   
47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较传统腔内B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更加有利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8例经过体外放疗后仍残留巨大肿块(肿瘤> 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CT引导下的组织间插植BT。将该研究的剂量学结果,包括总剂量(体外放疗和BT)的HR-CTV D90和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cc,与之前一组接受传统腔内BT (宫腔管+卵圆体对)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R-CTV D90的平均值在腔内BT组、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76.9±5.7)、(88.1±3.3) 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中分别为(84.7±6.8)、(69.2±4.2)、(67.8±4.5) Gy 和(81.8±6.5)、(66.8±4.0)、(64.8±4.1) Gy。1年LC率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59.3%和85.2%。结论 与传统腔内BT相比较,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具有剂量学优势或许是临床可行的,但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478.
赵杨  周欣  龚小见  栾庆祥 《中草药》2014,45(19):2844-2849
目的 利用直接进样-质谱检测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研究不同产地杜仲药材的质量。方法 样品经简单提取后,不经色谱分离,直接进入质谱仪进行分析,产生的m/z 100~1 000的离子响应强度信息经预处理后由分析软件Simca-P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 经PCA和PLS-DA分析得到的分布图将来源于不同产地的杜仲聚为4类,反应了其化学成分的差异性;通过载荷图则可发现在分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化学标记物。结论 该方法作为一种极具特点的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可以被广泛用于药材的真伪鉴别、基源鉴定及不同产地药材的快速判别研究。  相似文献   
479.
目的:探讨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快捷、有效、简便、实用指标.方法:选取68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入ICU时行APACHEⅡ评分并检测其动脉血乳酸值,在6小时后复检,计算出该患者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根据疾病的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7例和死亡组21例;根据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将患者分为a组(低乳酸清除率组30例)、b组(中乳酸清除率组22例)、c组(高乳酸清除率组16例).结果: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6小时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而入ICU时的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小时乳酸清除率越高,6小时目标治疗达标率越高(P<0.05),MODS并发率及病死率越低(P<0.05),且6小时乳酸清除率>20%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及预后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是一种快捷、有效、简便、实用的评估方法,对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0.
危险度评价中的非传统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复杂性疾病(complex disorder)的致病基因及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已成为病因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通过比较大量病人与种族相似、无关联的对照中变异等位基因的频率来评估基因、环境,及其交互作用与疾病的关联.由于这种方法易于实施而且对于基因定位非常有用,因而在分析遗传性疾病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