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23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339篇
预防医学   21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53篇
  4篇
中国医学   166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维生素D在2.5%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C57BL/6源性的野生小鼠10只和VDR敲除小鼠10只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DSS加入饮用水中配成2.5%DSS溶液分别喂食,评估两组症状评分及生存时间。另行体外实验,应用5%的DSS溶液刺激Caco-2细胞单层,实验组加入1,25(OH)2D3,对照组不予额外处理,测量两组细胞跨膜电阻。结果正常野生鼠对2.5%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可耐受,VDR敲除鼠出现严重腹泻,直肠出血,体重显著降低等,相对于对照组症状评分增高,生存时间缩短。对照组的细胞跨膜电阻在4 h内逐渐下降,而实验组细胞的跨膜电位在初始阶段有所下降,4 h后恢复正常。结论维生素D在2.5%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中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在体外试验中,1,25(OH)2D3能够抵御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为进一步研究维生素D及其信号系统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在内毒素感染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抽取C57 BL/6源性的野生小鼠10只和维生素D受体(VDR)敲除小鼠10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LPS 15 mg/kg腹腔注射。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法、实时定量PCR法等方法测定小鼠血浆中的谷草转氨酶含量、细胞因子及进行PAI-1在肝脏组织中的定量分析。结果注射LPS后,VDR敲除鼠肝脏中的巨噬细胞阳性染色明显多于对照组。VDR敲除组血浆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基因敲除鼠肝脏中伤害性细胞因子IL-2、IL-18、IL-12、IFN-γ明显升高,而保护性细胞因子IL-10明显降低。PAI-1在VDR敲除鼠的肝脏中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VDR在内毒素对肝脏损伤时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维生素D及其信号系统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9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00例,按年龄大小分为A、B、C、D组,A组86例,年龄65~69岁;B组118例,年龄70~74岁;C组84例,年龄75~79岁;D组112例,年龄≥80岁。根据脉压水平,又将4组患者分为≤40、41~60、61~80、跃80 mm Hg脉压水平段。分析4组患者在4个脉压水平段的分布情况。结果4组患者在41~60 mm Hg脉压水平段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脉压水平段。其中脉压跃80 mm Hg水平段中,D组患者所占比例较其他组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脉压多集中在41~60 mm Hg,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脉压水平多集中在41~60 mm Hg,脉压跃80 mm Hg水平段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80岁的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高,65~69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多集中在60 mm Hg以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丘脑前核在三叉神经电刺激(TNS)减轻癫痫发作和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经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建立慢性癫痫模型,模型大鼠分别给予假刺激、三叉神经电刺激和立体定向毁损丘脑前核预处理后三叉神经电刺激1月,再次诱导癫痫发作,观察大鼠的癫痫行为表现,并通过TUNEL、Fluoro-Jade B (FJB)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变性及脱失情况。结果:与未经毁损丘脑前核的TNS处理大鼠相比,毁损丘脑前核后的TNS处理大鼠癫痫发作的级别分数及持续时间明显增加(P<0.05),且毁损丘脑前核后的TNS处理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CA1区TUNEL、FJB阳性细胞及细胞的脱失较TNS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毁损丘脑前核后,TNS减轻癫痫发作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被显著降低,表明丘脑前核在TNS抗癫痫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潜在机制可能是TNS通过丘脑前核慢性激活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纤维联系,使海马神经元兴奋性易感性改变。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人宫颈Hela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表达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β-榄香烯处理组,应用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kt、p-Akt、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凋亡诱导因子(AIF)、细胞色素C(Cyto c)蛋白表达。结果β-榄香烯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和细胞活性。与对照组相比,β-榄香烯处理组凋亡细胞数量和相关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AIF、Cyto c)表达水平升高,β-榄香烯作用组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β-榄香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复合左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于本院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手术的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C组(应用0.20%左布比卡因)和H组(应用0.20%左布比卡因复合10 mcg/kg氢吗啡酮混合液),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苏醒时间,镇痛时间,运动阻滞、瘙痒、躁动发生情况以及苏醒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运动阻滞、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4 h、24 h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估评分(CHEOP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8 h、10 h,H组CHEOP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相比C组,H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P0.05),术后瘙痒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骶管氢吗啡酮能够安全应用于小儿骶管麻醉及术后镇痛,延长左布比卡因镇痛持续时间,且不影响术后运动阻滞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8.
摘 要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价吸入制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经济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CNKI、WanFang Data、VIP数据库,搜集相关吸入制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济学评价研究,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12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对疗效、成本及成本效果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大部分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高。在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及改善肺功能指标上,复方吸入制剂或联合吸入方案基本上优于单药吸入方案,但同时治疗成本增加。吸入沙美特罗(SALM)/氟替卡松(FUT)对比单方SALM,增量成本效果(ICER)为$(美元)13 000~46 300/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的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吸入布地奈德(BUD)/氟莫特罗(FORM)+噻托溴铵(TIO)对比单用TIO治疗12周,ICER为(欧元)149/避免一次严重急性加重。SALM/FUT+TIO较单用TIO治疗1年,ICER为 CAN $(加元)145 756/ QALY > $50 000/QALY阈值。结论:国产TIO与进口品种疗效相似,但具价格优势;吸入沙美特罗(SALM)/氟替卡松(FUT)与布地奈德(BUD)/氟莫特罗(FORM)均较口服班布特罗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多项研究均为国外研究,受不同卫生体系及国情限制,研究方法虽有借鉴价值,但结果外在适用性受限。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预后。方法选择522例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高龄组152例(≥80岁)和老年组370例(6079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和发病危险因素,并在病后30d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估分析预后。结果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头晕和双侧肢体乏力、心房颤动比例明显升高(42.11%vs 29.73%、7.89%vs 3.24%、17.11%vs 10.00%,P<0.05,P<0.01)。高龄组最常累积后循环血管的中段和远段。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枕叶单发梗死和多发梗死明显升高;预后不良比例明显升高(28.29%vs 17.57%,P<0.01)。结论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均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存在差异,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