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Nd:YAG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Nd:YAG泪道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国产Nd:YAG泪道激光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泪道阻塞795例897眼.结果 897眼中,治愈(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736眼,占82.1%;好转(溢泪症状减轻,泪道冲洗通而不畅)20眼,占2.2%;无效141眼,占15.1%.失败病例为慢性泪囊炎50眼,单纯性鼻泪管阻塞35眼,泪小管阻塞46眼,其中14眼形成假道.结论 国产Nd:YAG激光治疗泪道阻塞具有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极少出血等优点.尤其是泪小管阻塞,传统的各种手术方法操作难度大,成功率低,而激光治疗相对简便,在表麻下完成,且治愈率也较高.但慢性泪囊炎行激光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42.
急性白血病T细胞与免疫球蛋白受体基因重排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庆超  赵岐刚 《白血病》2000,9(5):293-29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效应差异及基因受体重排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序列交叉存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免疫球蛋白(IgH)及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者测定。结果:该方法敏感性达10^-5,完全缓解(CR)后180d检测,阳性率仍55.5%(25/45),20例ANLL中5例检测到IgH受体基因重排,观察60d有复发。结论:IgH、TCRγ基因重排是检测残留白血病的敏感指标,但在ANLL中有失真现象。化疗效应的定量评价,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改良Hodge试验(modified Hodge test,MHT)在检测肠杆菌科细菌IMP型碳青霉烯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筛选2010-2012年非重复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科细菌,以MHT进行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试验,PCR检测碳青霉烯酶blaKPC、blaIMP;6如VIM、blaoXA-48及blandm-1基因型,阳性结果进行测序并Blast比对确定基因型。以基因测序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统计MHT检测肠杆菌科碳青霉烯酶的各项性能指标。结果本实验共收集62株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科细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42株,阴沟肠杆菌12株,大肠埃希菌5株,产酸克雷伯菌3株;MHT检测阳性51株,占总株数的82.26%,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分别占各自菌种的比例为83.33%,75.0%,80.0%,100.0%;经PCR扩增并测序证实27株为产IMP-4型菌株,20株为产IMP-8型菌株,其他15株为碳青霉烯酶阴性菌株;MHT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IMP型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为97.87%%,特异性为66.67%,阳性预测值为90.2%,阴性预测值为90.91%,检验效能为90.32%。结论MHT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IMP型碳青霉烯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但特异性偏低,建议进一步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基因型。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采用中期提前植入人工晶状体替代囊袋张力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对16例(17只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在超声乳化吸出部分晶状体核后提前植入人工晶状体(部分患者酌情缝线固定),替代囊袋张力环,然后继续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17只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15只眼(88.24%)的人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2只眼(11.76%)轻微倾斜.手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手术前明显提高(X2=13.24,P<0.05),其中>0.8者6只眼,0.4~0.7者6只眼,0.1~0.3者3只眼,0.1以下者2只眼.术中及术后未见严重或特殊并发症.结论 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中,采用中期提前植入人工晶状体替代囊袋张力环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成本及植入异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45.
目的为特定类型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20只移植人肺腺癌模型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空白载体组6只和慢病毒载体组8只,分别于肿瘤组织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空白病毒载体和SurvNin—siRNA的慢病毒载体50μl1次,4周后观察抑瘤率;每隔3d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组瘤体长径(L))、短径(S),计算瘤体积(V);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结果慢病毒载体组、空白载体组抑瘤率分别为45.89%、6.28%,P〈0.01;慢病毒载体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载体组(P均〈0.01),肿瘤生长曲线示慢病毒载体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载体组(P均〈0.01)。结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iRNA能有效抑制裸鼠A549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本研究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前瞻性探讨在超声乳化治疗晶体半脱位手术中,采用中期提前植入人工晶体替代囊袋张力环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对16例(17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在超声乳化吸出部分晶状体核后提前植入人工晶体(部分患者酌情缝线固定),替代囊袋张力环,然后继续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疗效。 结果 所有17只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15只眼(88.2%)的人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2只眼(11.8%)轻微倾斜。手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手术前明显提高(χ2= 13.24 , P < 0.05),其中>0.8者6眼, 0.4~0.7者6眼,0.1~0.3者3眼,0.1以下者2只眼。术中及术后未见严重或特殊并发症。 结论 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中,采用中期提前植入人工晶体替代囊袋张力环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成本及植入异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47.
病例:男,13岁。因左眼视物不清伴同侧头痛两年,失明一年半,于1992年7月25日入院。发病一年后到多家医院就诊,均诊为左眼虹膜囊肿及继发性青光眼,建议行眼球摘除术。无外伤史及内眼手术史,检查:左眼,视力无光感,轻度混合性充血,角膜呈雾状混浊,KP(+)呈棕色脂状,前房大部消失,仅中央有一纵形缝隙,虹膜广泛膨隆呈两个棕色半球形,虹膜组织萎缩,大部与角膜内皮相贴,3点位瞳孔缘及下方虹膜面可见少量新生血管,并有少许陈旧性点状出血;瞳孔缘环状  相似文献   
48.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世界约50%的人群感染Hp,并以每年0.5%-1%的速度递增[1],我国Hp的感染率已高达42%-90%,是Hp的高感染区之一[2]。Hp感染主要引起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并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3,4],WHO将其定为Ⅰ类致癌原,因此进行合理抗Hp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49.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 ,广泛存在于永生化细胞和肿瘤细胞中。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hTERT是端粒酶的催化亚单位 ,可以催化端粒酶复制并延长端粒的作用 ,对于维持端粒酶的活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 ,hTERT与肿瘤的关系比端粒酶更为密切 ,有望代替端粒酶活性检测成为肿瘤诊断的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对于hTERT的研究很少。我们应用RT -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hTERTmRNA的表达 ,结合其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初步分析 ,以了解hTERT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组织标本 取…  相似文献   
50.
树突状细胞疫苗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体乙肝疫苗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免疫治疗的作用。 方法: 取患者外周血2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进行DC体外扩增,于培养第5 d加入50 mg/L乙型肝炎疫苗,7 d收获细胞。34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年龄和发病时间分为治疗1、2、3组,皮内回输DC。对照组患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每周1次,连续8次。于回输DC后2周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 结果: 培养可得到形态及功能典型的DC,治疗1、2、3组患者回输DC后血清HBV-DNA拷贝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总应答率58.8%(20/34),对照组输注前后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1组与3组相比HBV-DNA定量拷贝数降低幅度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1组与2组、2组与3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经乙型肝炎疫苗致敏的DC回输患者后,其血清HBV-DNA含量明显降低,且降低幅度与感染病毒时间和/或患者年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