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目的观察SLE患者临床经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55例确诊SLE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病例追踪随访,并应用生命表法对其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收治的155例SLE患者,其中134例为女性,21例男性。155例中2例(1.6%)发生急性狼疮性肺炎。5例(3.2%)发生狼疮性脑病。接受激素治疗≥5年的80例SLE病中6例(7.5%)发生无菌性股骨头坏死。44例临床出现肾功能异常者进行了肾活检病理检查,其中38例符合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改变。死亡6例(住院5例、院外1例)均为女性。155例中结核感染患病率为18.0%(28/155),病死率为10.7%(3/28)。本组5年、10年、15年和20年生存率分别为78.3%,63.1%,32.14%,20.8%。结论本组男女比1:6.4,提示雌性激素可能促使SLE发病。而5年、10年、15年和20年生存率分别为78.3%,63.1%,32.14%和20.8%,比文献报道略低,可能与本组病人病情较重,合并结核病比例高有一定关系,另外可能与病例丢失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部受累特点及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误诊经过。结果患者4例误诊为肺部感染接受抗感染治疗,1例误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给予抑酸、止血治疗,仅1例首诊确诊。结论肺部影像表现以程度不同的满布两肺的点片状或斑片状模糊阴影为主。误诊原因多为对本病不认识或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45.
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学伟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1997,(3)
低血压是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其发生的血液动力学基础,并总结一些临床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6.
育龄妇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本病被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al syndrome,PMS).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基于二级预防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某医院收治且已录入医院病历管理系统中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问卷调查、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 0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有斑块形成患者359例,无斑块形成1 691例。359例有斑块形成的患者经斑块稳定性检查发现块斑块稳定性有162例,斑块不稳定性有19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OR=4.495)、合并高血压(OR=2.199)、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3.235)和颅内外动脉狭窄(OR=2.807)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遵从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OR=0.276)和合理膳食(OR=0.358)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年龄≥80岁(OR=2.804)和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2.707)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 相似文献
48.
探讨胃癌手术切除后腹腔及肝转移的防治方法,对218例胃癌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成术中腹腔温热低渗灌洗化疗及术后动脉灌注化疗126例(简称治疗组)和单纯术后静脉化疗92例(简称对照组),并对其腹腔转移率,肝转率为3年生存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腹腔转移率27%,肝脏转移率12.7%,3年生存率69.5%,对照组腹腔转移率44.5%,肝脏转移率26.1%,3年生存率47.8%,本结果表明,术中温热低渗灌洗化疗及术后动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9.
血液透析的远期并发症中 ,高血压常见且危害大 ,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 80 %的血透病人在开始血透治疗前即有高血压 ,其中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原发血管病变或糖尿病肾病的病人高血压发病率可达 90 %~ 10 0 % ,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 ,6 5 %的非糖尿病病人的血压不能有效控制。1 资料与方法我科 1980年至 2 0 0 0年间收治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病人 10 2 7例 ,其中男性 5 74例 ,女性 4 5 3例 ,年龄 7~ 2 0岁 19例 ,2 1~ 4 0岁 4 92例 ,4 1~ 6 0岁 4 75例 ,6 1岁以上 4 1例。原发病中慢性肾炎 897例 ,糖尿病 6 9例 ,其他疾病 6 1… 相似文献
50.
部分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因透析用动静脉瘘难以建立或内瘘血流量不足 ,医护人员会选择表浅的动脉—如腕部桡动脉或足背动脉—反复穿刺使用 ,有意促进形成假性动脉瘤。但是 ,某些病人的假性动脉瘤形成则可能是医源性操作引起的不良反应 ,尤其是血液透析时上肢肱动脉穿刺极易引发血肿或假性动脉瘤 ,肱动脉伴行血管、神经较多 ,一旦损伤 ,易殃及周围组织。1 临床资料1991年至 2 0 0 1年间 ,我科诊治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穿刺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 4例 ,男性 3例 ,女性 1例。年龄 36~ 70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史 7~ 2 2年 ,透析龄 1~ 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