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比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TAI)在单发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辅助性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94例行手术切除的单发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术后辅助性介入方法不同,分为TACE组(n=49)和TAI组(n=45),同期选取术后均未行预防性介入治疗的30例作为对照组。TAI组采取单纯化疗药物灌注化疗,TACE组采用化疗药物与碘油混悬剂,所有患者随访至2016年9月,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利用Kaplan-Meier分析三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结果 TACE组和TAI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14.3%和13.3%,均低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患者术后2年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21.4%和30.3%,均低于TAI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中位无复发生存期,TACE组34.30个月,TAI组24.71个月,对照组12.90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228,P0.001)。结论相比于TAI,TACE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2年和3年复发率,延长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围手术期常见的神经认知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寻找合适的预防药物非常关键.既往研究证实,围手术期使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POD和...  相似文献   
13.
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组织缺损是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植骨术已成为仅次于输血术的组织移植技术。但目前主要应用的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及人工替代品移植技术难以满足临床上各种骨缺损修复的需要。近20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技术及理论的发展,将骨组织工程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修复骨缺损的趋势。近年来骨组织工程研究发展迅速,已成为最有希望首先进人临床应用的组织工程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六味能消胶囊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六味能消胶囊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HPLC法,Shim-pack VP-ODS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高氯酸(85∶1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结果】大黄素在0.04~0.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08%,RSD=1.26%(n=5);大黄酚在0.08~0.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35%,RSD=1.12%(n=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测定结果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突触后致密物-95(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并介导5-HT1A受体激动剂对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的改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将成功构建的24只病理性攻击大鼠按照抽签法分为4组,分别为8-OH-DPAT组、8-OH-DPAT+ZL006组、ZL006组、NaCl组,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以1 mg/kg每日腹腔注射并持续2周、PSD-5阻断剂(ZL006)以1mg/kg每隔3天腹腔注射并持续2周.分别在给药前、给药1周后及给药2周后用居住-入侵实验测试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变化,且每次居住-入侵实验前取大鼠眼眶后静脉血.取前额叶皮层、大鼠海马及下丘脑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脑区五羟色胺1A受体(serotonin 1A receptor5-HT1AR)、PSD-95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表达,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糖皮质激素含量.结果 8-OH-DPAT组大鼠攻击总数、攻击持续时间及攻击要害部位比在给药1周及2周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8-OH-DPAT+ ZL006组大鼠仅在给药1周后有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8-OH-DPAT组、8-OH-DPAT+ ZL006组前额叶皮层及海马5-HT1A受体表达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8-OH-DPAT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及海马PSD-95表达高于其余3组(P<0.05);且该组海马GR表达低于其余3组(P<0.05);各组大鼠下丘脑5-HT1AR、PSD-9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给药2周后8-OH-DPAT组血清糖皮质激素浓度有明显上升(P<0.05),而其余3组在干预前后血清糖皮质激素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SD-95信号通路参与并介导了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对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对血清糖皮质激素的调控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朝霞  赵媛  姬新才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10-1612
目的:对比不同糖耐量水平的患者外周血清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水平,并探讨其与糖耐量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IR)的相关性。方法:筛选107行例糖耐量检测的患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nsRT),根据OGTT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糖耐量正常组(NGT)、糖耐量异常组(IGT)、2型糖尿病组(T2DM),并收集血压、体质量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等指标,根据OGTT-InsRT结果计算IR,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外周血清中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结果:1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LDL-C、TG等指标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较好可比性;23组患者之间sCD40L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3血清sCD40L水平与口服葡萄糖120min血糖水平,IR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可能触发炎症反应,导致sCD40L水平升高,糖尿病抗炎治疗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足踝骨折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手术期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综合干预组(n=47)和对照组(n=4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复查D-二聚体时间及复查D-二聚体升高比例。结果 两组患者骨折至手术时间、骨折部位、手术时长、清创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查D-二聚体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患者D-二聚体升高比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踝骨折患者早期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由蛋白芯片技术发展而来的多肽芯片,正成为生物学和化学中高通量方法的有力工具。多肽芯片上高度集成上千成万的肽片段,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只需微量的样本即可快速获得各项生理学信息。多肽芯片已广泛应用于抗体表位筛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酶与底物相互作用等。同时,多肽芯片在新药开发、药物筛选、药物分析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MR) 及3D 打印技术在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例陈旧性颧骨骨折患者应用MR及3D打印技术实施手术,术前将CT数据导入计算机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行骨折块分割、虚拟复位,3D打印骨折复位后模型,术中行钛板坚固内固定、MR精准验证定位,术后对比观察健、患侧面部外形及对称性。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双侧颧骨的突度和高度差值。结果: 患者术后开口度及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手术创面均一期愈合,无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双侧面型对称,双侧颧骨突度及高度一致,手术前、后颧骨的突度差值分别为(9.82±1.11)和(1.12±0.48)mm;高度差值分别为(10.19±1.01)和(1.13±0.42)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7,P<0.05;t=24.68,P<0.05)。结论: 应用混合现实及3D打印技术修复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有效恢复了面中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实现了精确、个性化治疗目的: ,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