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58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血管内治疗动脉瘤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 1 女性 ,48岁。蛛网膜下腔出血后 2天入院。查体右动眼神经完全麻痹。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右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GDC栓塞动脉瘤后 2天眼睑下垂开始恢复 ,术后 10天眼睑下垂和瞳孔对光反射完全恢复正常出院。例 2 男性 ,5 2岁。蛛网膜下腔出血后 3天入院。查体发现右动眼神经麻痹的体征。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GDC完全闭塞动脉瘤 ,术后 10小时眼睑下垂开始改善 ,术后 2周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例 3 女性 ,39岁。突发头痛右眼睑下垂伴恶心呕吐 1天入院。全脑血管造影示右后交通动脉动脉瘤。GDC完全栓塞动脉瘤。电…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85例,将行支架取栓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39),将行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46)。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血管再通情况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M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且术后14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7 d NIHSS评分,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4 d NIHSS评分与术后14 d MRS评分分别为(9.79±6.28)分、(6.68±5.46)分、(1.10±0.7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3.4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2%(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优于支架取栓治疗...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究喹硫平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躁狂程度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1月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将40例使用碳酸锂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40例使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炎症指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前,两组BRMS、MMSE评分、IL-1β、IL-4、IL-10、TNF-α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BRMS评分、IL-1β、TNF-α均降低,MMSE评分、IL-4、IL-10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给予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狂躁程度,提升患者认知能力,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4.
司寒凤 《光明中医》2021,(7):1067-1069
山豆根与北豆根是2种药名类似的中药,但实际二者在性状、药理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由于二者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避免使用时出现误用、错用,其二者的鉴别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文章对山豆根与北豆根的鉴别方法进行简单分析,从本质上对而二者区分,以便临床对山豆根、北豆根更加准确使用.  相似文献   
65.
新型水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 初步应用新型的水解脱弹簧圈(MCS&HES)栓塞颅内动脉瘤。方法 共以HES栓塞20例动脉瘤,其中有7例是后交通动脉瘤(PCoA),5例是前交通动脉瘤(ACoA),3例基底动脉动脉瘤(BA),2例椎动脉瘤(VA),3例眼动脉瘤(OA)。结果 20例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HES弹簧圈的推送和调整均安全有效,解脱迅速。结论 MCS&HE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脉瘤栓塞材料,使动脉瘤栓塞的手术时间缩短,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6.
经岩下窦静脉入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经岩下窦静脉入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疗效。方法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到达病变侧海绵窦,用各种弹簧圈如GDC、EDC、Matrix、FreeCoil和丝线等多种材料填塞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对18例、21侧海绵窦进行了栓塞治疗。16例治疗后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无静脉引流;2例虽将海绵窦瘘口密实填塞,但仍有低流量翼丛引流,术后临床症状减轻,压颈1周后症状消失。栓塞术后病人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呕吐。2例术前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病人,栓塞治疗后其他症状消失,但动眼神经功能未恢复。1例栓塞术后出现一过性外展神经麻痹,后自行恢复。有7例为外伤性,经动脉途径球囊栓塞后复发,或经弹簧圈治疗未成功。有11例为自发性,除3例岩下窦引流不明显,经硬导丝努力打通该通路,余者岩下窦均引流明显,导丝较易通过。随访3个月至24个月,6例病人术后3个月回医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复发;余者因术后无症状未回医院复查。结论经岩下窦静脉入路治疗CCF安全有效,对于外伤性CCF,为经动脉入路失败后治疗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对于自发性CCF,应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67.
HPLC法测定石韦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控制石韦药材质量 ,建立石韦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HPLC法测定石韦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 ,用hypersilODS 2柱 ,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水 (9.4∶2 .6∶88) ,醋酸调 pH为 3.0 ,检测波长 32 5nm。结果 :此法绿原酸对照品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0 ) ,平均回收率达 10 0 .0 6 % ,相对标准偏差RSD =1.4 7%。结论 :本法方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可应用于石韦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8.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材料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1974年,Serbinenko首先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颅内动脉瘤标志着血管内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开始。以后又经历了游离微弹簧圈技术,机械可脱微弹簧圈技术(MDS)和电解可脱微弹簧圈技术(GDC)等几个阶段,这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GDC的问世使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早期血管内技术的适应证较窄:(1)动脉瘤的形态和部位不适合手术夹闭;(2)患者临床状态差;(3)动脉瘤不全夹闭者;(4)患者拒绝开颅手术者。并且,动脉瘤的形态和大小也是影响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在瘤颈小于4mm的动脉瘤中,完全栓塞率为57%~85%,而大于4…  相似文献   
69.
深夏潜规则     
这个夏天,让一切都随意而自然,深深地潜入,在静谧的海底无言地观赏斑斓的珊瑚和奇异的鱼类……"我是鱼,你是飞鸟……"鱼爱上飞鸟德故事过于凄凉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护理联合延续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MDT护理联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的健康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的营养、运动、健康责任、心理安适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营养、运动、健康责任、心理安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DT护理联合延续护理可提升SAP患者的健康行为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